供稿|林俊翔,許勝安,趙志燁
高爾夫球頭材質(zhì)綜述
供稿|林俊翔,許勝安,趙志燁
內(nèi)容導讀
高爾夫球運動是一項經(jīng)過數(shù)個世紀的演變歷史悠久的運動。一套高爾夫球具通常會準備不同功能的14支球桿,以便在多變且復雜的高爾夫球場上打出最少桿數(shù)。近23年以來將近有60幾種的材料用于高爾夫球具,大致上可分為鈦合金、不銹鋼、碳鋼、銅合金及非金屬材料。文章綜述了高爾夫球頭的打擊面所用材質(zhì),并分析其力學性能和特性演變。木桿頭主要應用材料為鈦合金,比強度介于(1.9~2.25)×104MPa/(g·cm-3),延伸率介于10%~20%,密度介于4.37~4.5 g/cm3,楊氏模量介于110~120 GPa。球道木桿主要應用材料為高強度不銹鋼,比強度介于(178~303)× 104MPa/(g·cm-3),延伸率介于9%~16%。鐵桿頭主要應用材料為不銹鋼及碳鋼,機械性質(zhì)有高比強度(1.8~2.4 )×104MPa/(g·cm-3)及高延伸率(30%~50 %)的特性。推桿比強度不超過1.1× 104MPa/(g·cm-3),延伸率則介于4%~64%。
高爾夫球運動的玩法為:使用桿子將球打進洞里,為了增加其困難度,在許多球場上會設計一些自然或人工的障礙,如長短草區(qū)、沙坑、水池、樹林、果嶺坡度等。因此,如何以最少的桿數(shù)使球進洞,將會是選手的一大挑戰(zhàn),故完整且適合自己的球具組便不可或缺。一套完整的球具組共計14支,其中包含了木桿 (Wood) 3~5支、鐵桿 (Iron) 7~8支、劈起桿 (PW) 1~2支、砂坑桿 (SW) 1支、推桿 (Putter) 1支。
通??梢詫⒏郀柗蚯蚓叻譃槿箢悾耗緱U頭(Wood)、鐵桿頭(Iron)及推桿(Putter)。而在比賽用高爾夫球具的設計使用上須遵守USGA及R&A共同制定的規(guī)范如:尺寸、形狀、體積、特征時間(CT)、慣性力矩(MOI)、恢復系數(shù)(COR)等。
隨著功能要求不斷提高,應用于高爾夫球頭上的材質(zhì)由最早期的山胡桃木、柿子木制作,漸漸演變成現(xiàn)在常用的鈦合金、不銹鋼及鐵系材料。2000年以后,有近50多種金屬材料應用在高爾夫球頭上。例如:鐵系材料:S25C、8620;不銹鋼材料:17-4PH、304SS、AM355、431SS、455SS、465SS、HT1770、X25、X30、X17;鈦合金:Ti64、Ti811、G4、SP700、15333、2041、DAT55G、Ti-10-2Fe-3Al、Ti-15Mo-5Zr-3Al等。
為配合市場的需求在材料選用上就相當重要。球具材料發(fā)展過程中,早期柿木的實心桿頭重量、強度較低,現(xiàn)今所使用的金屬材料不但能使桿頭強度越來越高,又可減輕重量并提高擊球成功率。因此有必要對低密度高強度的鈦合金進行開發(fā)。通過不同的加工處理方式與合金元素的搭配,研發(fā)應用于桿頭制造,甚至可結合非金屬的復合材料設計等,使球具有良好的操控性、擊球精準度、較遠的擊球距離及更高容錯值。
本文研究范圍如圖1所示,通過文獻及數(shù)據(jù)等搜集,探討過去23年來(1991—2013)金屬材料應用于高爾夫球頭打擊面上的發(fā)展趨勢及結構、機械性能。
圖1 高爾夫球頭材質(zhì)演變示意圖
Driver打擊面材質(zhì)演變
從圖2(a)中可以發(fā)現(xiàn)鈦合金(Ti64)自1990年開始應用在高爾夫球頭上后,其Ti64材質(zhì)則持續(xù)使用至今,直到1997年后陸續(xù)有其他合金的應用出現(xiàn),如:SP700、Ti1553、Ti5333、2041等,推測USGA及U&A也因為如此,故在1998年提出了恢復系數(shù)(COR)的規(guī)范。然而新型鈦合金約2008后開始出現(xiàn)投入使用,例如:Ti9、Ti5111、Ti811、Ti735等,推測是USGA及U&A于2008年開始共同協(xié)議將恢復系數(shù)(COR)修訂為0.83,以及2007年的金融風暴,使各家廠商均推出較低成本并符合高爾夫球協(xié)會所規(guī)范的材質(zhì)。
在Driver中不銹鋼的使用并不常見。自從17-4PH不銹鋼高爾夫球頭出現(xiàn)后,17-4PH一直到2006年都在使用,中間也曾有其他種類的不銹鋼出現(xiàn),例如431SS、15-5PH、465SS、450SS,但很快又消失了。
雖然鈦合金的出現(xiàn)改變了高爾夫球的材質(zhì)應用,但其他材料在Driver方面,如柿子木還是持續(xù)使用至1998年才停止。
Fairway打擊面材質(zhì)演變
鈦合金在Fairway方面,除Ti64從1993年開始一直持續(xù)到2013年,其間也加入其他鈦合金的應用,但相對于不銹鋼的應用,所使用的年份較短且種類較少。從圖2(b)發(fā)現(xiàn),鈦合金應用于Fairway,并不受到金融風暴及高爾夫球協(xié)會影響。另外從圖2(a)及圖2(b)觀察出,鈦合金在1997年開始就陸續(xù)有新材質(zhì)應用在Driver上,但Fairway直到2000年之后才陸續(xù)加入。
不銹鋼方面,F(xiàn)airway應用最久的典型材料為17-4PH,直至2000年左右才陸續(xù)出現(xiàn)其他不銹鋼,如15-5PH、465SS、450SS、455SS及AM355等;在2008左右開始出現(xiàn)其他不銹鋼加入使用,像HT1770、ES230等。
非金屬方面,到1994年柿木才不再有廠商推出;約1994—2000年Fairway也曾偶爾的出現(xiàn)應用鋁合金,但從2000年后就不在有廠商使用此類材質(zhì)。
Iron打擊面材質(zhì)演變
圖2 高爾夫球頭打擊面材質(zhì)演變: (a) Driver; (b) Fairway; (c) Iron; (d) Putter
1994年前后,在Iron方面除了鈦合金外還有銅合金及碳纖維織材質(zhì)使用。從1997年開始使用純鈦后,一直到2000年開始Iron材質(zhì)陸續(xù)有其他鈦合金加入,但大部分使用時期不長,推測是受到金融風暴影響。2008后鈦合金在Iron上使用驟減。
不銹鋼及碳鋼方面,使用最久之材料為304SS、431SS、S25C及17-4PH;從圖2(c)可看出從2000年開始大約每五年會有新的材質(zhì)被研發(fā)使用,例如15-5PH、450SS及455SS,S20C、SUP10、8620、E2000、X25、475SS及AM355,ASTM771、303SS、X30及465SS。
Putter打擊面材質(zhì)演變
從圖2(d)中發(fā)現(xiàn),材質(zhì)演變可大概分為3個階段,1991—2000年,以銅合金為主流,如: 純銅、青銅、黃銅;1995—2005年,以碳鋼為主流,如:S25C、S30C及8620;2000—2013年,漸漸以不銹鋼為主流,如:17-4PH、303SS、304SS及431SS。近年來Putter材質(zhì)被應用最久(1991—2013年)的為17-4PH。
Driver機械性質(zhì)演變
圖3(a)為Driver 1991—2013年密度演變圖,可以從中發(fā)現(xiàn)2000年開始發(fā)展密度介于4.54~4.73 g/cm3之間的鈦合金,到2008—2013年開始轉(zhuǎn)變?yōu)榘l(fā)展低密度鈦合金,密度介于4.37~4.45 g/cm3,可能是2007發(fā)生金融風暴造成廠商在球頭設計上盡量降低成本。
圖3(b)為1991—2013年Driver楊氏模量演變圖,可在其中發(fā)現(xiàn)鈦合金楊氏模量由低變高;且于2008年前后才明顯變高,可能是2008年以前雖有規(guī)定,但一直到2008年才在共同協(xié)議下將COR修定為0.83,如此COR在2008年以前才會有高有低。
圖3(c)為1991—2013年Driver鈦合金比強度-延伸率圖,可得知圖中鈦合金于開球木桿(Driver)的應用,比強度介于2.0~3.0×104MPa/(g·cm-3),延伸率則介于在6%~20 %。
圖3 Driver 1991-2013年(a) 密度演變圖;(b) 楊氏模量演變圖;(c) 比強度-延伸率圖
Fairway機械性質(zhì)演變
圖4為1991—2013年Fairway不銹鋼及其他材質(zhì)比強度-延伸率圖,由圖中可得知高比強度的不銹鋼為球道木桿主要使用,比強度介于1.78~2.63 MPa/(g·cm-3),延伸率介于9%~16 %。而應用在球道木桿之鈦合金,比強度為(1.78~3.03)×104MPa/(g·cm-3),延伸率則為4%~20 %。
Fairway以不銹鋼作為打擊面居多,可能是使用鈦合金會提高成本以及Fairway可以不必要求擊出的最遠距離,反而要求可打出不同距離的球桿,加上不銹鋼已經(jīng)發(fā)展很長的時間了,故能提供豐富的應用。
圖4 1991—2013年Fairway不銹鋼及其他材質(zhì)比強度-延伸率圖
Iron機械性質(zhì)演變
圖5為1991—2013年Iron不銹鋼比強度-延伸率圖,從圖中得知,不銹鋼材質(zhì)應用于鐵桿頭,有高比強度((1.80~2.40)×104MPa/(g·cm-3)) 機械性質(zhì)呈現(xiàn)趨勢或是高延伸率(30%~50%)走向。而碳鋼系列材質(zhì)應用于鐵桿頭,比強度有較低((6.5~9.4)×104MPa/(g·cm-3))及較好的延伸率(22%~38%)。鐵桿頭多為使用不銹鋼及碳鋼材質(zhì),是為了攻上果嶺前須具有打的準且直的特點。
圖5 1991—2013年Iron不銹鋼比強度-延伸率圖
Putter機械性質(zhì)演變
圖6為1991—2013年Putter比強度-延伸率圖。其中比強度不超過1.1×104MPa/(g·cm-3),但其延伸率范圍十分廣泛落于4%~64%。因為是Putter在果嶺上控制方向及距離,球才能穩(wěn)定的滾進洞里,因此選用材質(zhì)上則不會選擇強度太高的材質(zhì)。
圖6 1991—2013年Putter比強度-延伸率圖
未來趨勢預測:(1) 設計Driver應持續(xù)以低密度且高強度合金材料為主,如此球具可有更豐富的設計性,例如配重及重心設計等。(2) Iron材質(zhì)多為不銹鋼及碳鋼,此二類合金密度高,設計出的球具重量較重,未來或許能開發(fā)低密度不銹鋼,使Iron重量降低則可有優(yōu)良的設計性能,使球員在場上使用更容易。
[1] Wu S Y, Xiao Z J.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aiwan’s golf industry from patent analysis perspective. Journal of Global Business Management, 2012(4): 83-94.
[2] Xie W L. Composite Golf Club Hitting the Effect of Design and Analysis[Dissertation]. Kaohsiung: Sun Yat-sen University, the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and Mechatronics Engineering, 2008.
[3] Katsuyama W E. From 1991 to 2013, the First Comprehensive Catalog of Golf, Golf Universal. Tokyo, 2014.
[4] Masatoshi Y. Wood-Type Golf Club Head. U.S. Patent No. S20080096688 A1.
[5] Veiga C, Davim J P, Loureiro A J R.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of titanium alloys: a brief review. Rev Adv Mater Sci, 2012, 32: 133-148.
[6] Cardarelli F. Materials Handbook. 2nd Ed. London: Springer-Verlag, 2008.
[7] Aimé G T, Thomas K H, Christ H J. Fatigue of the Near-Alpha Ti-Alloy Ti6242. Orlando: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Mechanics Inc, Florida USA, 2008.
[8] Weiss I, Semiatin S L. Thermo-mechanical processing of beta titanium alloys—an overview.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1998, 243(1-2): 46-65.
[9] Daido Steel. There alloy mechanical properties. http://www.daido. co.jp/products/titanium/mechanical.html, 2014-5-1.
Reviews on the Materials of Golf Head Club
/ LIN Jun-xiang, HSU Sheng-an, CHAO Chih-yeh
10.3969/j.issn.1000–6826.2015.03.05
屏東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 屏東 9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