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揚
走過美的歷程
——維大利·里奧維奇·巴拉維克教授在中國
郭子揚
《初冬》 布面油畫 50×60cm 2014年
2014年11月,作為中國藝術研究院首屆中俄油畫高級研修班的特聘專家,維大利教授從俄羅斯來到北京,開始了為期一個月的教學歷程。教學內(nèi)容涉及肖像寫生、風景寫生等。一個月的教學時間轉(zhuǎn)瞬即逝,正如中國油畫院院長楊飛云在維大利結(jié)課時的風景教學講座上的發(fā)言中所談到的那樣:維大利教授平易近人、真誠樸實,對于學生的畫面講解細致,并且注重強調(diào)規(guī)律性的知識,這對所有的學生來說都是受益匪淺的。另外,作為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維大利教授對繪畫所投入的專注與熱情是值得所有人學習的。在他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唯有勤奮,才是在藝術上獲得豐收碩果的唯一途徑。
《清東陵》 紙、鉛筆 60×80cm 2014年
在任何時代,都會有讓我們印象深刻的優(yōu)秀藝術家的出現(xiàn),在他們的藝術作品中,蘊含著巨大的能量和價值。他們以其非凡的藝術天賦將觀者帶入一個令人神往的藝術世界,其作品引人入勝,令人感同身受。每當看到維大利·里奧維奇·巴拉維克的作品時,這種感覺便油然而生。他的藝術作品除了良好地保持著俄羅斯傳統(tǒng)畫風的基礎之外,又融入了更多自己獨到的見解與藝術手法。他眼界開闊,不拘泥于教條,其靈活全面的藝術觀點與其畫面完整的融為一體。在維大利的作品中,其面對自然的真摯感受讓觀者感覺到超脫自然的升華,畫面中有一種強烈的自我感情色彩。他善于運用美學的觀點分析和解決問題,其深入淺出的藝術表達方式與觀者達成了審美一致性的高度。這一切體現(xiàn)著藝術家的高明與智慧。藝術家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善于取材的特質(zhì)表現(xiàn)出了他對傳統(tǒng)藝術的深入了解。在維大利的藝術創(chuàng)作中我們可以看到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jié)合,因此,他的作品總是滿懷深情,為觀者營造出了一種美好的氛圍。除此之外,藝術家最令人欽佩的是他在作品中所營造的感情基調(diào)可以讓觀者產(chǎn)生共鳴并有濃重的人文色彩。維大利的作品巧妙地融會貫通,抒發(fā)自我。尤其是他具有嚴謹?shù)膶憣嵗L畫、扎實的藝術功底與塑造能力,這是對俄羅斯藝術良好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維大利的肖像和風景作品全面地展現(xiàn)了他的美學情懷和內(nèi)心世界,與此同時,我們也很好地感知到了他的哲學觀點和藝術思維。
在中俄高級油畫研修班的肖像寫生課堂上,維大利以其嚴謹?shù)慕虒W和扎實的藝術功底為學員們打開了一扇理解油畫寫生的藝術之門。油畫作品《馬大爺肖像》便是他在教學課堂上完成的眾多作品之一,他對于藝術規(guī)律純熟的運用和畫面美感的生動把握感染了所有的學員,教學效果是十分顯著的。
11月中旬,維大利帶領中國藝術研究院中俄高級油畫研修班的學員奔赴清東陵進行風景寫生教學。他帶著對藝術持久的熱情作畫,創(chuàng)作了大量風景油畫,比如《初冬》、《大地夕陽》、《柿子樹》、《湖邊霧起》等,還有素描作品《清東陵》等。他運用雅致微妙的色彩、均衡飽滿的構(gòu)圖和嚴謹不俗的造型完成了一幅幅令人贊嘆的作品。
作為列賓美院的資深教授,維大利對教學有著非同尋常的熱情和智慧。他每天堅持為學生評畫,指出問題,表達自己真誠的看法,所有的學員都表示,在此次學習中收獲頗豐,由衷的喜歡和尊重這位來自俄羅斯的老師。尤其是在最后結(jié)課時的風景寫生講座上,他一針見血地指出對于寫生一定要有真誠的態(tài)度,只有自己的感受對景象有足夠充沛的靈感和熱情時,寫生才會更有效果。他這種一以貫之的藝術理念為學員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相信他在中國努力播下的藝術種子終將會有令人欣慰的花朵綻放和碩果豐收。
學習繪畫,就是在美的道路上尋求與探索未知的美好,恰似一個美的歷程。維大利即是如此。1949年,維大利生于列寧格勒,其家人都對藝術有著無限的向往,他的母親很喜歡劇院文化,父親則對油畫很感興趣。維大利自小就表現(xiàn)出了對藝術的無比熱愛,直至今日,他依然清晰地記得父親在他小的時候就喜歡臨摹著名藝術家的油畫作品,例如Г.Г.莫夏葉洛夫, Ф.А.瓦西里耶夫等。父親在臨摹這些藝術作品的同時也希望這些優(yōu)秀的藝術家會對兒子有所影響。值得欣慰的是,維大利很小的時候就表現(xiàn)出了對素描的濃厚興趣。據(jù)他自己回憶,他在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就開始對著照片臨摹船只了。他對素描的敏感程度著實令人驚詫,特別是對于比例、透視的問題已然解決得十分老練。在六年級的時候,他的藝術天賦進一步顯露出來,開始描繪周邊所有能看到的事物,并對造型藝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與感悟。越來越多的對于技法的熟練掌握以及風格的不斷創(chuàng)新讓他感到十分開心。八年級時他的技法已經(jīng)極為成熟了,那時候他經(jīng)常和朋友們?nèi)ニ囆g學院觀看藝術家為博物館臨摹作品,而周末去博物館臨摹石膏像則是他當時感到最為快樂的事。后來,維大利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了自己所鐘愛的謝洛夫美術??茖W校,他的老師是非常優(yōu)秀的藝術家В.В.庫拉舍夫和Г.И.奧爾洛夫斯基,在名師的指導下,維大利很好地掌握了油畫技巧和藝術規(guī)律。四年的學習生涯轉(zhuǎn)瞬即逝,1968年維大利順利地通過了國立圣彼得堡大學列賓美術學院的考試,正式成為列賓美院的學生。他考入列賓美院的時候是排名前幾位的尖子生,入學后的第一次考試成績也極為優(yōu)秀,在日后的學習中,他也一直保持著名列前茅的成績。他有很多優(yōu)秀的藝術家老師:В.格爾博, П.基帕里索夫, В.別西科夫, И.薩利采夫。在結(jié)束了兩年的學習后,他又順利地進入了大型架上繪畫工作室,師從А.А.梅爾尼科夫。在剛開始進入大型架上繪畫工作室的時候,是很難適應的?!皠傞_始進入工作室學習很不順利,我總是不能把老師講解的意思很好地通過畫面表現(xiàn)出來,所以大三的考試我只有三分的成績,我那時候不愛說話,狀態(tài)不好。但是慢慢地我適應了工作室的風格和習慣?!敝乃囆g家梅爾尼科夫和維大利有很多的交流,也時常給予他幫助。對于維大利來說畫面最難解決的問題是空間的延伸問題。大型架上繪畫作品是需要藝術家有自己獨到的藝術語言和見地的。精確的構(gòu)圖對藝術家來說既是一種很好的鍛煉,同時也是藝術家和觀者產(chǎn)生共鳴的最好見證。在此階段,維大利創(chuàng)作了作品——《看見》。精準的素描關系是維大利解決大型繪畫的關鍵因素,完美地處理好自己所看見的空間關系之后,他才能從容深入作畫。
《大地夕陽》 布面油畫 50×70cm 2014年
《馬大爺肖像》 布面油畫 100×80cm 2014年
1974年維大利從美院畢業(yè),他的畢業(yè)作品——為莫斯科的列寧博物館創(chuàng)作的草稿——獲得了滿分的好成績,非常順利地取得了研究生的學歷;三年后他開始為宮殿創(chuàng)作天頂畫。研究生畢業(yè)后,維大利開始在列賓美術學院教書。在В.М.聶普林采夫工作室進行教學工作期間,他的表現(xiàn)非常優(yōu)秀,并于1977年獲得了“蘇聯(lián)藝術家”的稱號。此后,維大利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史詩類巨作,這些作品在社會上獲得了不俗的反響與好評。這些作品具體包括: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的《南方》、《夢》、《災難》、三聯(lián)畫《殉葬》。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是流行嚴肅風格的時期,維大利也創(chuàng)作了這類作品,每一張作品都充滿深厚的感情。在此期間的很多作品表現(xiàn)給觀者的印象往往是深入探討內(nèi)心的溝通與對美的頓悟的內(nèi)容。如果排除大量的技法因素不做考慮,維大利這個時期的作品常常有著很濃的哲學思考,比如三聯(lián)畫《殉葬》。這些作品所表現(xiàn)出的悲觀或者說是悲情狀態(tài)其實是對梅爾尼科夫工作室畫風的一種挑戰(zhàn)和無聲的抗衡??梢哉f三聯(lián)畫《殉葬》是非常傳統(tǒng)的繪畫題材,但是藝術家深入內(nèi)心的描寫是與以往的作品大相徑庭的,他的藝術創(chuàng)作只追隨自己的內(nèi)心。耶穌受難的那種緊張氛圍在扎實的人體描繪和嚴謹?shù)臉?gòu)圖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同時,通過此作品也很好的展示了藝術家扎實的基本功和超強的整體創(chuàng)作能力。從某種程度上說,維大利的早期作品也受到了另一位優(yōu)秀藝術家的影響——В.Ф.扎戈涅克,他曾指引諸多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風景作品進入到一種多愁善感的意境中去。扎戈涅克的作品整體來講更像是一種心理上的引導與抒發(fā)。我們可以說是梅爾尼科夫與扎戈涅克兩位老師的藝術引導與經(jīng)濟援助使得年輕的維大利更好地確立了風景畫中濃濃的詩意。
維大利早期的藝術創(chuàng)作比較傾向于遵從自己的內(nèi)心選擇與畫面的深入。在風景畫、靜物畫、肖像畫等不同的繪畫題材中,他更喜歡選擇肖像畫作為描繪的重點。維大利創(chuàng)作并展出了諸多優(yōu)秀的現(xiàn)代肖像油畫:《薇拉肖像》(1980)、《女兒瑪莎肖像畫》(1998)、《藝術家肖像》(2006)、《兒子肖像畫》(2006)、《在工作室中的自畫像》(2007)。他擅長運用畫筆刻畫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藝術家很好地將這些經(jīng)驗和方法加以累積,并應用到了創(chuàng)作過程中。通過畫面的第一印象,觀者就可以看到畫中人的內(nèi)心世界,所以說維大利的藝術創(chuàng)作一定是做過心理學研究的。他對心理學知識的運用讓他的肖像畫作品充滿感情色彩,發(fā)人深省。他的繪畫不僅有以俄羅斯人為模特的肖像,也有外國題材的優(yōu)秀肖像畫,比如他曾經(jīng)臨摹過的委拉斯貴支作品《菲利浦四世肖像》就有著強烈的個人色彩。他的臨摹過程往往不止于簡單的臨摹,而是要加入自己的理解與不同的元素,通過深思熟慮來解決具體問題。感覺他臨摹的作品就是一種再創(chuàng)作,是在合乎規(guī)則前提下的一種自我升華——《以宣傳畫為背景的女兒肖像畫》(2005)、《母親肖像》(2010)、《娜塔莉亞肖像》(2012)。在其后的組畫作品中,維大利締造了另一個創(chuàng)作的高潮——《中國學生》(2012)。這些作品的創(chuàng)作難度都很大,不管是在創(chuàng)作、構(gòu)圖、色彩還是心理的深入研究上,他都下了很大的功夫。所有畫面生動又敏感地抓住了人心。就像藝術家自己說的:“感覺生活中只有肖像,只去思考這類問題?!痹谛は癞嫷膭?chuàng)作過程中他可以很自如地去組合畫面中的元素,而不顯得有絲毫的唐突與不合時宜。他可以隨意地創(chuàng)造自己筆下人物的性格,所以他的肖像畫作品有著一種獨特的親切感與神秘感。維大利認為肖像畫和風景畫是緊密相連的,很多的原理和技法是相似的,他們都有一些人文情懷,當然肖像畫需要更多嚴謹?shù)慕馄暑愔R。這時候的藝術家就像個廚師,需要有條理的刪減,不緊不慢地烹調(diào),才可以制作出美味的食物。
維大利可以很好的掌握所有繪畫題材:肖像、人體、靜物、風景——所有這些他都駕輕就熟。在此要著重提及的是藝術家的人體畫。他的畫總是在繪畫人體的同時讓人感覺到許多藝術家特有的藝術特質(zhì),如《晴天》(1991)、《洗澡歸來》(1992)、《正午》(1996)、《夢》(1999)、《裸體像》(2009)。他總是可以帶給畫面一絲新鮮感,尤其是對女性人體的描繪——柔軟、挺拔而又有著現(xiàn)實生活的美感與吸引力。維大利曾臨摹過一張他的偶像喬爾喬內(nèi)的作品《沉睡的維納斯》,臨摹得可謂惟妙惟肖,他說:“這畫面如夢境一般,我可以對著它禱告。”藝術家毫不避諱地承認他曾經(jīng)有一些作品是老師梅爾尼科夫作品的復制樣本,但他強調(diào)藝術家一定要思路清晰,知道自己的藝術追求,拷貝和抄襲是不可取的。維大利所有的人體作品都是那樣的舒服,有強烈的空間感,明暗的對比很清晰地反映了現(xiàn)實主義繪畫的技法,漂亮的顏色和筆觸讓人心曠神怡。他的構(gòu)圖則渾然天成,讓人感覺畫面中的每一個元素都是不可或缺又是那么的恰到好處。他始終收拾整齊、干凈的畫筆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于維大利來說找到繪畫的主題很多時候是不需要實物的,只要是在現(xiàn)實主義的范疇之內(nèi)他可以任意創(chuàng)作出自己希望的畫面。即使是看到一束花,只要通過仔細的觀察能夠達到心靈的共鳴點就可以入畫。他的早期作品《在陽臺上》(1993),刻畫了母親的臉與周圍物體很好的映襯關系,就是直觀的描述了一位在平時生活中照顧家人的樸素婦女形象。這張畫讓人著迷的點在于刻畫的對象及色彩關系是那樣的逼真且讓人感動,藝術家對于顏色的鑒別和遴選有著很好的能力。女性的那種自然、柔美的形象被他刻畫得入木三分。維大利早期的作品還有很多——《夏天》(1997)、《巴妮卡》(1998)、《洗澡日》(2008)。他的人體作品不僅很好的呈現(xiàn)了人體的美,也很好的表現(xiàn)出了皮膚的質(zhì)感,讓人感覺欣賞這些作品完全是一種美的享受。
藝術家除了人體畫題材外,還很喜歡親近自然去作畫。他最終完成的作品總有一種很奇特的視覺享受,經(jīng)他刻畫的景象也讓人有驚艷的感覺。維大利在風景畫方面的藝術成就為我們打開了另一扇新的窗戶。從畫中我們可以很深刻的感受到藝術家的思想情感和油畫技法:《晴天》(1980),《韓國松樹》(1998),《春天》(2006),《通往樹林的小徑》,《中國運河》(2007),《佛羅倫薩的教堂》,《佛羅倫薩·室外咖啡館》,《佛羅倫薩·河邊》(2008)。他的作品總是在色調(diào)統(tǒng)一和充滿畫面的同時,通過細節(jié)性的處理很好地表達自己對風景的獨到理解。他的每一張畫的描繪都有很強的主題性,他把所有的景致融洽的融入自然,讓人感覺到畫面整體性的同時又不乏特色。他的每一張作品都有強烈的個人感情蘊藏其中。至于作品的筆觸和顏色的走向則完全是根據(jù)結(jié)構(gòu)進行處理的。畫家在處理畫面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出他很好的掌握俄羅斯的傳統(tǒng)畫派技法,同時還加入了自己的見解,讓人看到并明白這是完全獨立的、自我個性很強的作品。其實很多時候藝術家會在戶外畫一些小稿和草稿,然后將這些素材帶回工作室再重新進行組合,這樣可以更好地幫助他去完成畫面的風格與調(diào)子。藝術家一直都堅信,畫作不只是自己的感受,也要讓觀者產(chǎn)生感同身受、置身自然的感覺才是真正成功的作品。
去異國寫生是維大利另外一項重要的創(chuàng)作時機。在意大利的旅行讓維大利有更多的時間去親近自然并完成作品。他每天都堅持作畫五六個小時,直到離開意大利的那天,幾乎都沒有休息。他知道要堅持作畫,不然景致會隨著天氣和光感產(chǎn)生變化。其中有一張很優(yōu)秀的作品《佛羅倫薩的阿諾河》(2008),每一個層次的不同顏色都經(jīng)過深入仔細地推敲,描繪出了非常強烈的空間感和透氣感。這張畫作中,藝術家還故意用很模糊的創(chuàng)作手法去構(gòu)建遠景,使畫面空間感的深入恰到好處。至此,維大利可以說是完成了他的藝術轉(zhuǎn)型,并取得了完全獨立的自我風格。他的這一批畫作很成功地展現(xiàn)了他對于油畫多年鉆研的成果,《佛羅倫薩的教堂》、《佛羅倫薩一角》(2008)等畫作在采光寫生的同時也很好地體現(xiàn)了藝術家的個性。有幾張因為有很重的霧氣,模糊的教堂等似乎并不是一次性完成的,但仍然讓人很好地感受到了現(xiàn)實主義的氣息。感覺他把色彩安排得像是在彈奏樂曲一般祥和,讓觀者也隨之進入了意大利那迷人的風景之中。
《柿子樹》 布面油畫 50x70cm 2014年
2000年,維大利又奔赴韓國。在那里,藝術家創(chuàng)作了很多水彩畫。在《粉色國度》、《春色》、《在峭壁》、《南韓》、《花園》、《古老建筑群里的春色》等作品中,他用不同的視角描繪了韓國的景致。水彩畫這種繪畫工具一直被藝術家所鐘愛,當他來到韓國看到這里景致的時候,他更好的明白了選擇合適的繪畫內(nèi)容和題材是多么有必要。這些景致是不需要用油畫去描繪的,運用水彩才是最恰當?shù)?。他?nèi)心真實地感覺到了這些風景的美,并且找到了最適合于它們的表達方式。以水彩顏料為工具創(chuàng)造出那種彩色間隙的繪畫方法是他獨創(chuàng)的。另外,藝術家的大創(chuàng)作稿都是自己在工作室完成的,他總是在寫生的時候畫一些小稿,然后回到工作室用大稿去深入和完成。寫生回來,藝術家會再工作五六個小時的時間,這樣才能保證作品的延續(xù)性和寫實性。這些風景畫有一種詩意般的憂傷,顏色給人的感覺是那樣的柔和與安靜。色調(diào)的良好處理很好地反映了自然景致,同時也深刻剖析了藝術家的內(nèi)心世界。豐富的顏色處理讓人感覺藝術家是一位真正的水彩畫家而非油畫家。不同的顏色在樹木上的安排上是那樣的勻稱,山的顏色是成組出現(xiàn)的,整個畫面的處理和線的運用是非常安靜而又精確到位的。顏色之間似乎都有內(nèi)在聯(lián)系,盡管作畫調(diào)色的過程很快,但同時又是很精確和肯定的。維大利式的水彩作品賦予了韓國風景一種獨特的魅力。在白色的畫紙上處理這樣的畫面會有一種浮動的感覺,所以他很敏銳地選擇適合作畫的紙張,讓畫面和顏色可以更好地融合。他不只是依據(jù)結(jié)構(gòu)創(chuàng)作,而是創(chuàng)造了另一種審美。
雖然維大利并不經(jīng)常采用色粉等繪畫材料,但是運用起來還是十分嫻熟的。不僅如此,他還可以用版畫材料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這位優(yōu)秀的素描畫家對于素描線條的處理也做過很多功課,他總是可以很柔和且自然地處理好生動的畫面,從而表現(xiàn)出強烈的色調(diào)感:《伊拉》(2002)、《美院沿岸》、《彼得堡的早晨》(約2006)、《在巴尼克》(2007)等。
無論是在俄羅斯的展覽,列賓美院的教學,還是在中俄油畫高級研修班的課堂當中,通過走近維大利·里奧維奇·巴拉維克的藝術作品和其坦誠質(zhì)樸的為人,我們感覺到了藝術家內(nèi)心的祥和之美。他是我們這個時代為數(shù)不多的、可以將顏色和人為精神同時精確處理到畫面中的藝術家之一。他不贊成照搬自然中的場景作畫,而是要用心地通過自己的理解創(chuàng)作出帶有感情色彩的作品。所以我們通過他的作品可以讀出強烈的人文色彩和哲學理念,這些理念如詩一般抒懷詠嘆,讓觀者倏然發(fā)現(xiàn)了藝術家純美真誠的內(nèi)心世界,恰似一段美的歷程。
(作者單位:中國藝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