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若儀
去年暑假,我和許多同學(xué)參加了去美國的游學(xué),寄宿在波士頓小鎮(zhèn)里一位女士的家中。美國人很熱情,寄宿在她家,我自然大方地喊她“媽媽”——寄宿家庭十分喜歡這些稱呼,既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又不失禮。
我們住的小鎮(zhèn),是個充滿人情味的地方。坐車行駛在干凈的街道上,兩邊的房子清一色地插著一面美國國旗。美國媽媽突然問我:“你發(fā)現(xiàn)了嗎,我們鎮(zhèn)里每戶人家的房前,都系著一條藍絲帶?!蔽页嚧巴馔?。果然,每家人的門前,樹上、電線桿上、路燈上、雕塑上,都有一條不惹人注意的藍絲帶,擺弄著不起眼的身軀,將房子點綴得更加溫馨。
“真好看,這是你們鎮(zhèn)子的風(fēng)俗嗎?”“不?!泵绹鴭寢尩难凵耱嚾蛔兊寐燥@憂傷,“我們鎮(zhèn)子里一個十三歲的女孩得了癌癥。藍色是她最喜歡的顏色,鎮(zhèn)里的人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給予她信心與鼓勵?!标柟庀?,一條條藍絲帶映著金光,令波士頓小鎮(zhèn)充滿了暖暖的人情味。
小鎮(zhèn)里的人幾乎都互相認(rèn)識,短短二十幾天的時間,我對美國媽媽的鄰居們幾乎都熟悉了。他們熱情、健談,三言兩語就化解了我們之間不熟悉的尷尬;他們細(xì)心、通情達理,我在用詞上出現(xiàn)的錯誤他們總是一笑而過;他們大方、慷慨,將自己家中的西式甜品全部送給我品嘗……小鎮(zhèn)的人們喜歡互相拜訪,見了面,他們不習(xí)慣客氣地說“你好”,而是直接用一個幽默熱情的句子打開話匝,如“嘿,你家狗狗這回終于沒搶我們家的垃圾了”或“幾天不見,還不怏進來坐坐?”這點跟國內(nèi)極其不同,我卻更喜歡美國的“開場白”。人們仿佛相識多年的老友,無需客套,又顯得更加真實坦然。
其中一位爺爺,更是帶給我家人般的溫暖。我抵達美國的第五天,便是美國媽媽的生日。他知道我吃不慣西餐,便開車將我們拉到了市中心最大的中餐廳,一起為美國媽媽慶祝生日。坐了—個小時的車,暈車的我難受得臉色蒼白,什么都吃不下。爺爺一直用擔(dān)憂眼光望著我,說:“我以前是醫(yī)生,我?guī)湍泓c個飲料,你喝了就會好的?!蔽业奈咐锓降购?,哪里喝得下飲料?可他不由分說。讓服務(wù)員端上一杯姜汁,“你喝了會很舒服的!”我為難地望著晃蕩著姜汁的杯子,遲遲不愿喝?!皠e緊張,不想喝就算了,你休息一下,會好起來的。”他笑著揉揉我的頭發(fā),不再強求。直到吃完飯,我的姜汁仍是沒有喝過,他也開明地不再提起,為美國媽媽過了個快樂的生日。
這位爺爺經(jīng)常來美國媽媽家,有時送來他自己做的甜點,有時帶上一本中式菜譜。一次,他拎著一個鼓鼓的塑料袋,風(fēng)風(fēng)火火地來了。我好奇地往袋里瞥了一眼,竟看到一沓光盤和一個小小的電飯煲?!奥犝f你喜歡看美國的電影,看——阿凡達、美國隊長、復(fù)仇者聯(lián)盟……全是我的收藏哦!哦,你喜歡吃米飯,我家正好有個電飯煲,我想你用得上……”這位可敬可愛的老人,不正是波士頓小鎮(zhèn)里人們的真實寫照嗎?滿滿的人情味,伴隨著我走過了在這里二十天的旅程。
我至今仍清楚地記得,爺爺和美國媽媽一起送我去波士頓機場的情景?!坝浀冒l(fā)電子郵件給我?!敝欢潭桃痪湓?,他們的眼圈就變得通紅通紅。最后一次,我給了他們一個大大的擁抱。那擁抱很暖,帶著那股暖意,我踏上歸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