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禹(三亞學院體育學院 海南三亞 572022)
關于大學生游泳教學的技巧與技能訓練方法研究①
張禹
(三亞學院體育學院海南三亞572022)
摘 要:游泳作為一項深受大學生喜愛的體育運動項目,有著很多的作用和價值。游泳不僅可以促使心肺功能得到很大改善,還可以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強身健體。總之,高校開設游泳課是有很多的現(xiàn)實意義的。但在大學生游泳教學中,普遍存在著學生游泳理論知識欠缺、身體素質(zhì)參差不齊、對水有一定恐懼心理等問題,對于這些問題的思考與解決是促進大學生游泳技能提高的根本,結(jié)合這些問題有針對性的傳授學生游泳技巧,提高學生訓練的有效性,是促進大學游泳教學發(fā)展的科學途徑。
關鍵詞:大學游泳教學技巧訓練
游泳運動是一項非常消耗體力的運動,也是一項有效的健身運動,可促進參與者的心肺功能及身體協(xié)調(diào)能力等,對健康大有益處。大學生即將走向社會,將要面臨的是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等壓力,學會游泳技巧對于緩解自身壓力、提高身體素質(zhì)非常有效,大學游泳教學的開設對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zhì)意義重大。
1.1大學生游泳理論知識的欠缺
在游泳學習中,很多大學生只注重實踐,往往忽略對游泳理論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導致生自身游泳知識能力的欠缺,對游泳運動的特殊性認識不足,影響了教學效果[1]。首先,學生對游泳的基礎知識欠缺,對水性不了解,難以有效的應對水中的壓力、浮力、阻力等,致使教學中對游泳技能的掌握緩慢且不夠準確。其次,學生對游泳的理論知識掌握不全面,影響了學生在游泳學習中安全意識、自救意識的發(fā)揮,而安全意識、自救意識的欠缺會增加學生的心理恐懼程度,降低了游泳學習的效果[1]。再次,游泳理論知識的欠缺會影響學生對游泳動作的理解和掌握,造成了教師與學生的溝通障礙,不利于學生游泳技巧的熟練、準確掌握,阻礙了學生游泳技能的發(fā)揮和發(fā)展。
1.2大學生身體素質(zhì)的參差不齊
大學生身體素質(zhì)的差異是個普遍存在的客觀現(xiàn)狀,且學生個體差異較大,一些學生在體育教學中能夠輕輕松松的完成教學目標,實踐中也有突出表現(xiàn);一些學生則對體育教學充滿了恐懼,能避則避、能逃則逃,參與體育教學完全在很被動的狀態(tài)下[3]。例如,游泳教學中,部分學生已能掌握蛙泳、仰泳等動作技能,而一些學生連水都不敢下,導致了整個游泳教學速度的拖拉。此外,游泳是一種很消耗體能的運動,身體素質(zhì)的參差不齊還會影響到教學實踐的完成狀況,一些體力不行的學生即使學會了游泳,在完成游泳練習實踐時也較為困難。
1.3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手段的局限性
游泳教學受硬件設施等條件限制,在大學體育教學中起步較晚,教學內(nèi)容和手段還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完善[2]。一方面,當前的游泳教學對學生的個體差異考慮不足,不能結(jié)合學生個體差異進行教學,教學內(nèi)容有一定的局限性。另一方面,當前的大學體育教學過于重視體育的競技性,不能很好的將競技與健身結(jié)合起來,學生自愿參與體育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不高,被動的參與阻礙了游泳教學效果的提升。此外,在游泳教學中較為突出的急于求成心態(tài),使教學陷入較難掌控狀態(tài),基礎好的還能勉強適應,對于基礎差的學生,不但培養(yǎng)不起興趣,還會使其產(chǎn)生懼怕心理,學習效率更是難以保障[3]。
2.1由競技性向多元化方向轉(zhuǎn)變
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素質(zhì)教育講求的是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fā)展,其中,“因材施教”是“以人為本”教育思想的核心,因此對于體育教學要從競技和建身兩個方面出發(fā),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自主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在興趣中培養(yǎng)學生對游泳運動技巧的掌握,通過興趣培養(yǎng)先達到健身目的,在此基礎上逐漸完善學生的游泳技能,提高學生游泳運動的競技性[2]。在其游泳競技能力增強的同時,學生的運動興趣也會隨之增加,積極地參與到運動實踐中,對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有積極意義。總之,體育運動中,健身和競技是統(tǒng)一的、可相互促進的,在游泳教學中將二者結(jié)合,根據(jù)實際情況加以科學利用,有利于游泳教學效果的快速提升。
2.2教學的研究和創(chuàng)新
教學需要在實踐中摸索,也需要理論的指導,對于游泳教學,應結(jié)合當前教學中所突出的問題,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改革,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首先,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結(jié)合學生基礎知識掌握及身體素質(zhì)等情況進行分層分組教學,一方面,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有效參與到游泳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zhì)和游泳運動能力;另一方面,組內(nèi)可相互幫助,游泳技巧掌握好的學生可幫助理解、掌握能力較差的同學,大家共同進步。其次,加強游泳相關知識的宣傳和講解,從根本上消除某些學生對于水的恐懼,提高大家的學習興趣。再次,對教學中較為困難的學生應重點關注、重點教授。例如,某些學生對水有恐懼心理,應結(jié)合學生心理因素,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開導,使其消除心理結(jié)締,和大家一起參與到游泳教學當中,提高自身的游泳技能。
2.3教學方式的科學運用
體育教學的方式多種多樣,這些教學方法都能在游泳教學中靈活運用,關鍵是要注重教學方式的適當性和有效性,同時,要注重各種教學方式的緊密結(jié)合、良好搭配[4]。例如,在游泳技能教學中,首先,用語言對游泳的感覺、動作等進行描述,勾勒出主要動作的輪廓,使學生在思維中對游泳運動形成一個初略的認識。同時,應用比喻、演示等,加深學生對動作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其次,示范與講解配合,用直觀演示讓學生感知、思考游泳的技能、要領,快速的掌握學習方法[4]。各種教學方式相互結(jié)合能使學生對游泳的技巧有了較深入掌握,能夠自我調(diào)節(jié)好心理、體能等等,以最佳狀態(tài)投入到游泳訓練中,這樣更出效果。此外,注重教學中的細節(jié),促進學生對游泳技能全面的、深入的掌握、應用。第一,對游泳的動作進行分解精講,確保每個同學都能聽明白游泳運動技能的要點和注意事項,然后再進行完整的教學。第二,以陸為主,利用多樣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對動作的理解和掌握。第三,注重教學的遞進性,由易到難逐漸的提高學生肢體的配合能力,促進學生游泳技能的掌握和游泳競技能力的提升。如蛙泳時,可讓學生先學習爬泳,以最簡單的方式熟悉水性,在實踐中慢慢的掌握有用技巧。
3.1準備動作的充分、到位
游泳技能的掌握要在科學的理論指導下實施有效的訓練,才能提升學生整體的游泳運動綜合能力,達到健身、競技的雙重目的[5]。在訓練中,首先,要對游泳的基礎理論知識有所理解,這樣能提高學生對游泳技能的認識,能促進學生理解游泳動作、準確掌握動作,并能克服部分學生的恐懼心理。其次,要注重訓練的重復性,游泳運動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在教學中,對于每個動作不能練會了就
3.2反復練習與趣味教學相結(jié)合
游泳技能的練習是個反復、枯燥、乏味的過程,時間久了,容易是學生產(chǎn)生疲憊感,從而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阻礙了學生游泳技能的持續(xù)提高[6]。如何在反復的技能訓練中保證學生練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一方面,可以采用變換練習方式的做法,通過游戲、比賽等形式增加訓練的趣味性,保持學生參與訓練的積極性和興趣。另一方面,在游泳教學中向?qū)W生灌輸終身運動的思想,強調(diào)游泳技能訓練對身心健康的積極意義,充分的激發(fā)學生的運動熱情,使其自愿的、積極的投身到技能訓練當中,促進游泳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
大學游泳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有效的技能、技巧訓練,不可“一把抓”將教學看成完成任務,也不可太過散漫,任由學生“使性子”,應有目的、有針對性的引導學生,先進入學生狀態(tài),在逐漸的掌握游泳的技能,最后熟悉游泳的各種技巧,促進學生游泳競技水平的提升,促進游泳教學效率的提高,也使學生終身受益。
參考文獻
[1]劉錕.大學游泳教學中的困境及應對措施[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4(4):63.
[2]于雷.大學游泳課教學實踐與技巧[J].教育教學論壇,2011(15):156-157.
[3]萬玉玲.游泳教學中大學女生產(chǎn)生恐懼心理的成因及對策[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5):120-121,124.
[4]閆永蘭.對大學游泳的教學內(nèi)容及其教學模式的探討[J].知識經(jīng)濟,2011(24):170.
[5]曹敦利.中國傳媒大學游泳課教學影響因素研究[J].運動,2012 (4):48-49,38.
[6]劉宏玉.影響高校游泳課教學的相關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2(16):40,42.
作者簡介:①張禹(1984,9—),男,黑龍江省,學士,助教,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
中圖分類號:G8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4(c)-005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