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威,徐劍平(.華南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廣東廣州50006;.廣州市玉巖中學體育組,廣東廣州50530)
我國體育明星崇拜現(xiàn)象研究述評
李新威1,徐劍平2
(1.華南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廣東廣州510006;2.廣州市玉巖中學體育組,廣東廣州510530)
體育明星崇拜作為一種社會心理現(xiàn)象,具有心理學、社會學的雙重屬性。分析了國內(nèi)體育明星崇拜的相關研究,認為研究多為思辨性研究,缺乏實證性研究;缺少專業(yè)的體育明星崇拜測量量表;研究方法和工具的不恰當運用導致了研究結果之間存在較大差異;缺乏有關體育明星崇拜社會價值的研究。建議今后應多以實證性研究為主,對體育明星崇拜從心理學角度深入分析,探索青少年體育明星崇拜干預機制;結合目前的校園足球活動,開展“偶像——榜樣教育”的理論建設與實踐工作;制定專業(yè)的體育明星崇拜量表等。
體育明星;明星崇拜;體育文化;價值引導
經(jīng)濟水平的提高、體育文化的傳播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體育,體育運動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成分,人們參與體育、欣賞競技,為喜愛的體育明星加油助威,分享偶像勝利的喜悅。體育明星崇拜已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潮流。這一現(xiàn)象引起了我國體育工作者的關注,一些學者對體育明星崇拜現(xiàn)象的內(nèi)涵、成因、現(xiàn)狀以及影響等作了深入研究。本文擬通過分析回顧我國體育明星崇拜現(xiàn)象的研究成果,發(fā)現(xiàn)研究中的不足之處,便于研究者參考。
談起體育明星崇拜就不免涉及另一問題:崇拜是什么?崇拜源于遠古先民對自然的敬畏與恐懼。《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將崇拜解釋為“尊崇敬拜”。英文“worship”意思與之類似,但是包含禮拜、禮拜儀式的解釋,意味著對神明的禮敬。古人崇拜的對象是自然力量的化身——神明,這種崇拜反映了先民對自然力量的敬畏。人們通過各種儀式向神明表達崇拜之意,祈求遠離痛苦與傷病。體育崇拜將人們崇拜的對象從天上拉到了人間[1]。張本俊[2]等人通過對古代奧運會祭祀諸神的內(nèi)容和形式的考察發(fā)現(xiàn),體育明星崇拜現(xiàn)象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臘奧運會,古代奧運會作為祭祀宙斯的慶典活動,競技勝利者被認為是“神靈附體”,代表了神的超自然力,冠軍是神明的化身,人們對虛幻神明的敬意借由對體育競技獲勝者的崇拜表達出來。
時代發(fā)展,思想枷鎖被打破,人們認識到自然現(xiàn)象僅是自然現(xiàn)象,不再將運動競技冠軍看作是神靈的化身,但體育明星崇拜的現(xiàn)象仍然普遍存在。什么是體育明星?有學者提出體育明星是政治、經(jīng)濟和社會三種維度建構的產(chǎn)物,是國家、市場和社會三者同構的客體化和工具化的對象[3]。此觀點基于社會學角度對體育明星的形成進行構建,對了解體育明星形成過程中國家、市場和社會因素的地位作用有重要意義,但是這種構建方式忽略了體育明星作為個體本身的人格特征及魅力。馬瑞、俞繼英[4]認為體育明星作為運動領域最耀眼的人,特指具有高超運動技藝、在社會生活中擁有一定知名度或號召力的運動員。王家新[5]持不同態(tài)度,認為體育明星不僅僅是運動員。他將體育明星定義為在體育界表現(xiàn)突出,成就卓著,為大眾矚目的杰出人士,主要指運動員、教練員。誠然,教練員在競技運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力突出的教練員的光輝甚至要勝過運動員,如郎平等。
目前,體育明星崇拜概念尚未界定。作為一種社會現(xiàn)象,認可度較高的觀點是體育明星崇拜是一種社會心理現(xiàn)象。值得注意的是,除體育明星崇拜外,有學者還提出體育崇拜,但是也未進行界定,而是將其與體育明星崇拜混用。筆者認為“體育”與“體育明星”的內(nèi)涵、外延均不相同,分屬兩種不同事物,作為崇拜對象,兩者概念不能混淆。
作為一種社會心理現(xiàn)象,體育明星崇拜具有社會學和心理學的雙重屬性。國內(nèi)學者對體育明星崇拜成因的分析主要從兩個維度進行:社會維度和個體心理維度。較早對體育明星崇拜成因探討的是鄒克寧等人,從社會學角度分析了體育明星崇拜形成的原因。認為大眾傳播的飛速發(fā)展、體育明星代表某個俱樂部或者國家所帶來的認同感和強大的集體凝聚力、體育明星創(chuàng)造的運動美、精神美以及觀眾與體育明星的情感共鳴是體育明星崇拜形成的主要原因[6]。較之過去,信息化的時代為體育明星崇拜現(xiàn)象的發(fā)展提供了便利,20世紀70~80年代,我國急需重新樹立國際形象而大力發(fā)展競技體育事業(yè),造就了一大批為國家爭得榮譽的世界級優(yōu)秀運動員。這些運動員擁有精湛的技術,超高的競技水平,代表著國家形象,他們在世界體壇的優(yōu)異表現(xiàn)一改以往我國積弱的國際形象,諸多社會因素的作用,使體育明星成為人們的崇拜對象。但是單從社會學角度不能完全解讀體育明星崇拜的成因。作為一種心理現(xiàn)象,體育明星崇拜的產(chǎn)生有其個體心理因素。王燦[7]等人對我國城市中學生體育明星崇拜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中學生對體育明星的崇拜有其社會和文化背景,更有自身心理的需要。隨著年齡的增長,青少年逐漸從父母的養(yǎng)育式依戀中轉移出來,轉向對生命中重要人物的認同式依戀。在心理發(fā)展的過渡期,需要一種精神寄托來擺脫因迷茫而產(chǎn)生的信仰危機,崇拜心理為青少年找到寄托對象,對體育明星的認同式依戀就體現(xiàn)在其崇拜心理中。該研究僅對體育明星崇拜的心理因素進行思辨分析,并無實際數(shù)據(jù)和理論支撐。青少年自我確認、情感歸屬、團體接納三方面的心理需要是體育明星崇拜的心理原因,體育明星崇拜的理想化過程應該是由表及里、由欣賞到認同的過程[8]。根據(jù)需求層次理論,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和歸屬的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構成了人的自下而上的金字塔式需要層次結構模型。青少年對體育明星的崇拜正是基于其對團隊歸屬感和自尊的需要所形成的。需要使青少年對體育明星加以崇拜,體育明星拼搏精神、所獲得的成就等引起青少年自尊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對體育明星產(chǎn)生崇拜心理,作為學習榜樣加以模仿崇拜——雖然這種榜樣學習有時有些盲目——直到崇拜者滿足自身自尊的需要或者找到自尊的替代事物。
我國對體育明星崇拜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90年代,主要集中于社會學領域??傮w看,我國體育明星崇拜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主要有社會因素和個體心理因素兩種。社會因素包括大眾傳媒的媒介作用、國家的制度導向作用、體育明星本身的特征與社會價值等方面,心理因素則由青少年自身心理需要等因素構成。在社會學角度的研究中,研究方法與工具的使用限制了作為心理現(xiàn)象的體育明星崇拜成因研究的深度與準確性。在現(xiàn)有對體育明星崇拜成因的心理學角度探索中,大都是運用現(xiàn)有心理學理論對崇拜現(xiàn)象進行解釋,并無實證方面的研究,缺乏較為可靠的數(shù)據(jù)支撐。
體育明星崇拜具有突出的年齡性和過渡性特征[9]。體育明星崇拜的隊伍絕大多數(shù)是青少年群體。青少年時期正是心理發(fā)展過渡期,這一時期個體有對自我進行確認的需要,體育明星無疑成為青少年自我確認的重要投射對象。
眾多研究中,潘一禾(2003)調(diào)查“青少年偶像崇拜”現(xiàn)象后發(fā)現(xiàn),有偶像的被調(diào)查者中崇拜體育明星的人數(shù)(23.3%),僅次于崇拜影視明星的人數(shù)(37.2%),兩者都崇拜的人占39.5%。然而,李強、韓?。?004)在“中學生偶像崇拜”研究中發(fā)現(xiàn),崇拜體育明星的中學生只占有偶像學生的16.3%;在姚計海、申繼亮(2004)的研究中這一數(shù)字則更小,只有7.7%。通過對文章的分析,發(fā)現(xiàn)出現(xiàn)這一情況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抽樣樣本、研究范疇、多偶像類型的選擇作用等方面存在差異造成。王燦(2006)等人將體育明星崇拜分為適度、中度和極度三個水平,發(fā)現(xiàn)有97%的中學生有自己喜歡的體育明星;絕大部分(91.7%)對偶像的崇拜處于適度和中度的有益范圍;崇拜對象主要集中在籃球(20%)、足球(19%)和乒、羽項目(21%);運動員的技術、個性和精神(53%)是中學生選擇崇拜對象的主要價值取向,但仍有相當一部分中學生(31%)崇拜體育明星是受同輩影響,因為從眾而崇拜。在該研究中,抽樣樣本為北上廣等國內(nèi)一線城市中學生,是否能代表研究總體值得質疑,且在崇拜程度的劃分上有待商榷。馬瑞、俞繼英(2010)對1152位青少年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有822人有崇拜的體育明星(71.4%),認為目前我國青少年對體育明星的崇拜以實質崇拜為主。這一觀點主要是從青少年體育明星崇拜的價值取向出發(fā),以特質為核心的社會認知取向為主,有利于青少年將偶像向榜樣轉化。
呂先波(2006)對南昌市大學生的體育偶像崇拜現(xiàn)狀進行研究得出,大學生崇拜體育明星對媒體的選擇依次為電視、網(wǎng)絡、報紙和雜志;體育明星崇拜現(xiàn)象中男生(35.8%)多于女生(15%)(U=21>U0.05=1.96,P<0.05);個人價值、個人品質、相貌、項目價值、社會價值是大學生崇拜體育明星最主要的原因;312份城市生源樣本個體中崇拜體育明星的有113人(36.2%),250份鄉(xiāng)村生源樣本個體中崇拜體育明星的有27人(10.8%),具有極顯著性差異。
4.1 球場觀眾暴力現(xiàn)象
體育明星崇拜的影響最直觀的表現(xiàn)莫過于“球場觀眾暴力”。球場觀眾暴力是指由觀眾在賽場內(nèi)、外,以毆打、侮辱、破壞或者其他手段對他人造成身體、精神或財產(chǎn)上的損害,妨礙賽事的正常進行與組織管理,并造成一定后果的行為。石巖[10]等人研究發(fā)現(xiàn),我國球場觀眾暴力有由場內(nèi)向場外蔓延趨勢,暴力主體趨于低齡化,暴力表現(xiàn)形式由最初向場內(nèi)扔雜物、辱罵等轉化為真實暴力對抗行為。對于球迷騷亂現(xiàn)象的成因,有研究認為球迷對崇拜球隊的極度感情傾向是球迷騷亂發(fā)生的重要基礎[11]。
4.2 對體育文化的影響
體育明星的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源于大眾對體育明星的崇拜[12]。體育明星的價值對體育文化的發(fā)展有一定推動作用。于永慧[13]等人以體育英雄崇拜為起點,闡述了體育英雄崇拜對體育文化的影響,認為體育英雄崇拜現(xiàn)象在對體育精神文化影響過程中,無論是對體育英雄還是崇拜者都產(chǎn)生了積極和消極影響,對體育智能文化、物質文化以及制度文化的發(fā)展都有促進作用,對未來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起著推動作用。體育明星某種意義上是國家的英雄,是我國體育事業(yè)發(fā)展的英雄,體育英雄的塑造過程是體育文化的重要部分,體育明星崇拜對我國體育文化的繁榮有著重要影響。
4.3 對青少年的影響
作為青少年心理發(fā)展所特有的心理“附屬品”,體育明星崇拜普遍存在于青少年心理發(fā)展的過程中,對青少年身心發(fā)展有著重要影響。馬瑞、俞繼英[4]在以中學生為對象的研究中,通過對體育明星崇拜與非體育明星崇拜的學生的多方面對比,發(fā)現(xiàn)體育明星崇拜對青少年體育精神價值、觀念、行為規(guī)范的認知有一定的積極影響,但是研究并未對體育明星崇拜與青少年體育行為關系進行探討。根據(jù)埃利斯的ABC理論,激發(fā)事件A(Activating event)是誘發(fā)情緒和行為后果C(Consequence)的間接原因,直接原因其實是個體對激發(fā)事件A的認知和評價而產(chǎn)生的觀念、信念B(Belief),觀念B是造成事件A的直接原因。體育明星崇拜對青少年體育精神、觀念有一定積極作用,體育觀念的正向發(fā)展對其體育行為、體育參與也必然有積極影響,這為促進青少年參加體育鍛煉,培養(yǎng)運動興趣提供了一定參考,亦引發(fā)對學校“偶像——榜樣教育”的思考?!芭枷瘛駱咏逃笔且环N獨特的教育方式,學校利用學生對偶像的崇拜對學生進行誘導式教育,但是狂熱崇拜的消極方面不得不使我們權衡利弊。有研究認為體育明星崇拜能促進心理發(fā)展,具有一定的發(fā)展性功能,如有助于情感波動期維持它的相對穩(wěn)定、在群體中得到相互認同等,但消極作用同樣突出,表現(xiàn)在不良的崇拜心理易使青少年產(chǎn)生光環(huán)效應,對崇拜對象加以神話,從而導致青少年對其崇拜對象產(chǎn)生偶像迷戀,背離現(xiàn)實生活,阻礙個性和道德發(fā)展。
體育明星崇拜與中學生體育參與是研究的熱點之一。在體育明星崇拜與青少年體育活動參與的研究中,馬瑞與沈建華發(fā)現(xiàn)體育明星對青少年體育運動開始、運動堅持、運動技能學習方面具有積極的影響。青少年對崇拜對象的崇拜會投射到其所從事的運動項目中,影響對鍛煉項目的選擇。對青少年體育參與的持續(xù)性也有一定作用,更能激發(fā)青少年運動技能學習的欲望。但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體育明星崇拜與體育參與行為相互影響,到底青少年是因為運動項目而喜愛體育明星,還是因崇拜體育明星從而促進了青少年體育參與動機,馬瑞與沈建華未給出答案。高泳對河南省新鄉(xiāng)市和駐馬店市的中學生進行研究后認為,青少年對偶像的崇拜、模仿行為可以很大程度上促進其體育參與活動。而在王燦等人對北京、上海、廣州、長沙四座城市中學生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城市中學生的體育鍛煉和自己喜歡的體育明星所從事的運動項目之間相關性不大,該研究還發(fā)現(xiàn)體育明星對中學生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的激發(fā)有一定作用。上述兩種研究結果的差異從樣本選擇上可以體現(xiàn)出部分原因。由此也可以看出不同生活水平、環(huán)境等因素對青少年體育參與都有影響。
4.4 對體育明星自身的影響
體育明星崇拜現(xiàn)象的主體是社會大眾和體育明星,崇拜者對體育明星的信任和追隨會激發(fā)他們繼續(xù)攀登競技高峰的信心和勇氣,同時也會使他們?yōu)榍髣倮粨袷侄危?3]。對偶像的過度崇拜會導致社會距離的產(chǎn)生,這種人與人之間內(nèi)在的屏障對體育明星的生活作風、價值取向等方面會產(chǎn)生不利的影響。
綜合上述研究,體育明星崇拜主要存在于青少年時期,對青少年的身心發(fā)展有重要影響,對青少年體育意識的提高、鍛煉興趣的培養(yǎng)等有積極作用。那么是否能將體育明星崇拜融入學校體育乃至德育、智育中,以更好挖掘體育明星崇拜現(xiàn)象的潛在價值,更好地全面發(fā)展學生?陳相光對此進行研究,認為偶像是人內(nèi)心世界最寶貴的情感寄托,大學教育者應認真考慮如何利用體育明星讓學生找到自己的精神引擎,充分發(fā)揮體育明星的人文教育價值。體育明星不同于影視明星,他們的成功更多的是依靠經(jīng)年累月的苦訓獲得。體育明星具有頑強拼搏、不怕失敗、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這些品質正是中華民族在過去所形成的民族精神的核心內(nèi)容,對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意志品質和愛國主義精神具有重要作用。有研究提出“學校體育明星”概念,“學校體育明星”是指將在校高水平運動員包裝成“明星”以發(fā)揮其巨大的教育、引導作用。該研究認為打造學校體育明星具有非同一般的意義與價值,并給出了打造學校體育明星的具體流程,對如何將體育明星崇拜與學校體育結合,挖掘體育明星的學校教育價值具有重要參考意義。上述研究雖然對將體育明星崇拜與學校教育相結合大力追捧,但都未給出避免體育明星崇拜帶來的不良影響的方法和措施。從研究與實踐現(xiàn)狀來看,將體育明星崇拜結合到學校教育情景的設想尚處于理論階段,具體是否可行,能帶來什么樣的效果仍需深入探討。
綜上所述,對體育明星崇拜內(nèi)涵、成因、影響等方面研究進行總結,認為目前研究存在以下不足:研究多為思辨性研究,缺乏實證性研究;缺少專業(yè)的體育明星崇拜測量量表;研究方法和工具的不恰當導致了研究結果之間的較大差異;缺乏挖掘體育明星崇拜社會價值方面的研究。針對以上問題,建議今后研究應多以實證性研究為主,對體育明星崇拜從心理學角度深入分析,探索青少年體育明星崇拜的干預機制;加強體育明星崇拜對青少年引導價值的挖掘,結合目前的校園足球活動,開展“偶像——榜樣教育”的理論建設與實踐工作;制定專業(yè)的體育明星崇拜量表。
[1]李力研.體育崇拜的宗教啟示[J].體育與科學,1988(3):13-16.
[2]張本俊.角色神圣到世俗異化:體育明星崇拜變遷的動因與理性審視[J].體育與科學,2013(3):41-44.
[3]胡全柱,喬超.青少年體育明星崇拜的社會學分析——基于“國家—市場—社會”理論視角[J].體育與科學,2014(4):64-66.
[4]馬瑞,俞繼英.體育明星崇拜對我國青少年體育精神認知的影響[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0(4):11-14.
[5]王家新.體育明星價值的社會學審視[J].體育文化刊導,2006(4):53-55.
[6]鄒克寧.當代體育明星崇拜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及社會影響[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1997(4):12-16.
[7]王燦.角色神圣到世俗異化:體育明星崇拜變遷的動因與理性審視[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3):315-317.
[8]王玉清,趙溢洋.青少年體育明星崇拜透視[J].體育文化導刊,2007(2):61-62.
[9]岳曉東,嚴飛.青少年偶像崇拜系列綜述(一)[J].青年研究,2007(3):9-14.
[10]石巖.球場觀眾暴力的發(fā)展趨勢、研究進展與遏制策略[J].體育科學,2007(1):24-40.
[11]劉暉,侯本華.球迷騷亂行為成因探析及管理對策[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4(2):91-92.
[12]黃延春.我國體育明星價值嬗變審視[J].體育文化刊導,2012(2):148-150.
[13]于永慧.淺論英雄崇拜對體育文化的影響[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3(1):15-17.
Sports Star Worship in China
LI Xinwei1,XU Jianping2(1.Sports Science Dept.,China South Normal Univ.,Guangzhou 510006,China;2.Sport Group,Guangzhou Yuyan Middle School,Guangzhou 510530,China)
The sports star worship is a social psychological phenomena,with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natures.The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es about connotation,causes and influence of sports star worship in China and proposes that the current researches are theoretical,less of pragmatic and lack of professional sports star worship measurement tables.The improper research tools and methods lead to great difference among research findings.The current researches are descriptive and lack social value researches of sports star worship.The paper proposes to conduct more empirical researches,explore sports star worship from the psychological view and explore the intervention mechanism of the sports star worship of the youth.The paper also proposes to strengthen the guiding effect on the youth of the sports star worship,conduct idol and example education based on current campus football and make professional sports star worship measurement scale.
sports star;sports star worship;sports culture;idol
G80-05
A
1672-268X(2015)05-0072-04
2015-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