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香
不吃早餐型
曾有調查顯示,77%大學生不會每天吃早飯,41%甚至從來不吃早飯。因為不吃早飯,膽囊結石、低血糖等一系列的問題也找上了他們。
三餐的合理分配應該是3:4:3,早餐在三餐中的分量還是很大的。人體經過一夜的睡眠,體內的營養(yǎng)已消耗殆盡,血糖濃度處于偏低狀態(tài),不吃或者少吃早飯,不能及時充分補充血糖濃度,上午可能會出現頭暈心慌、四肢無力、精神不振等癥狀,甚至低血糖休克。
零食當主食型
有的人工作學習忙,餓了就吃個面包、餅干充饑;或深居家中,熬夜一邊看電視劇一邊嚼著各種零食;徹夜打游戲的人手邊零食和飲料不斷……零食被“扶正”取代主食的位置。
一般來說,我國大多數人的飲食習慣以主食為主,副食為輔,以米面谷物為主要食物,佐以肉類、蔬菜、糖、茶、水果等。實踐證明,這種飲食搭配是科學的,對身體有益的。一些人飲食主副顛倒,把副食作為主食,每日三餐以糕點、面包、水果、肉、糖為主,飲料當水喝,很少吃飯與蔬菜。每周去超市采購一次副食品,基本上不進食堂或自己做飯吃。此為主食副食相悖型飲食方式,垃圾食品取代正常的三餐,高糖高脂攝入過多,長期不運動,會導致肥胖,不利于健康。
“逐新趕潮”型
一些年輕人喜歡新鮮事物,飲食上很洋化,喜歡牛排、炸雞、面包、牛奶、碳酸飲料、奶茶、巧克力、蛋糕,等等,有人每天都要喝咖啡,休息日喜歡去西餐廳或者西式快餐廳就餐。這樣的飲食習慣,往往會造成熱量攝入過多,容易引發(fā)肥胖,而且還會造成營養(yǎng)不均衡。
“常駐”路邊攤型
有些人自持身強力壯消化功能好,自認為吃石頭都能消化。食堂、飯館、路邊餐桌、盒飯,想吃就吃,毫無顧忌。食品的安全意識差。有些剩菜,沒有冰箱保存,第二天照樣吃。飲食不講搭配,不講節(jié)制,不講衛(wèi)生。這些可能會導致腹瀉、急性胃腸炎等。晚上高能量的攝入,也成為肥胖的一個重要原因。
“虎食”型
有的人工作學習緊張時廢寢忘食,睡眠不足,飲食無常。遇見好吃的就胡吃海塞,工作忙了沒時間吃飯就餓著,形成吃“虎食”的習慣。飲食全無規(guī)律,饑一頓飽一頓,這種飲食方式也不利于健康,最終出現胃腸受傷。
辟谷型
有人為了追求線條美減肥選擇辟谷,有人為了降血脂或治療心血管疾病而辟谷。辟谷乃方士道家修煉成仙的方法,即不食五谷(五谷雜糧),僅以水、果品、蔬菜等食物充饑。營養(yǎng)學專家指出,這并不是適合每個人的科學飲食方法。部分人會出現頭暈、乏力、困倦、虛脫等癥狀,有些女性會因此處于營養(yǎng)不良的狀態(tài),導致月經不調甚至卵巢早衰。
建議:合理膳食,科學安排
怎樣做到健康飲食呢?專家建議,飲食結構要合理,食物種類要多樣,食物量要適宜,減少去路邊餐的次數。合理安排一日三餐,早、中、晚餐的能量和營養(yǎng)素,按照3:4:3的比例來攝入。應盡量選擇營養(yǎng)價值高、干凈衛(wèi)生的食品。白開水取代高糖飲料、正餐取代垃圾零食、多運動取代窩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