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茹冰(畢節(jié)職業(yè)技術學院 貴州畢節(jié) 551700)
淺析青少年在體育運動中的運動傷害①
閆茹冰
(畢節(jié)職業(yè)技術學院貴州畢節(jié)551700)
摘 要:青少年正值精力旺盛、活動量最大的時期,往往因為運動過于投入或者一時的疏忽而造成運動傷害。該文首先對一般運動傷害進行了分析,然后結合青少年運動的特點分析了常見的青少年運動傷害:撞挫傷、扭傷、拉傷、脫位(臼)、骨折、肌肉痙攣等。針對上述運動傷害,該文認為PRICE處理原則是急性運動傷害的標準處理程序。在PRICE處理原則的指導下,該文介紹了青少年幾種常見運動傷害的發(fā)病原因、癥狀、緊急處理方法以及如何恢復和預防等方面的知識。同時該文從五個方面給出了預防青少年運動傷害的建議和措施。
關鍵詞:青少年運動傷害運動傷害的處理和預防
運動使身體健康,并增強抵抗力。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青少年越來越重視身體的健康和運動技能的培養(yǎng),參加體育運動的青少年的數量不斷增加。但隨著運動人數的增加,運動傷害事件時有發(fā)生。正值發(fā)育期的青少年,身體發(fā)育不夠健全、心智尚未成熟,判斷能力不足,所受傷害狀況和成人不同,對預防和治療更要注意。
1.1運動傷害的定義
一般來說,運動傷害是指和運動有關的所有傷害。具體來說,運動傷害是指由于某一次運動或者某種運動技巧引起的傷害。運動傷害一般可分為三期:第一期,僅在運動后產生疼痛,對疼痛部位的運動機能并無影響;第二期,運動中與運動后疼痛,對運動產生輕微影響;第三期,疼痛期長,形成運動障礙,甚至逐漸加重。
由上面的分類可知,當處于第一、二期的運動傷害時,由于傷害本身不影響運動活動,所以這樣的小傷痛往往不被重視和處理,拖延加上繼續(xù)活動,小傷害不斷累積,從而形成更嚴重的傷害并轉化為痼疾。
1.2運動傷害的分類
運動傷害按照病史或癥狀一般可以分為兩大類:(1)急性運動傷害,即運動外傷,是指由瞬間的爆發(fā)力或者外來的沖擊力所造成的身體組織的破壞。急性運動傷害往往需要正確的診斷和迅速的處理。常見的運動外傷有擦傷、扭傷、挫傷、撞傷等。(2)慢性運動傷害,即過度使用癥候群,是指長期的多次微小的傷害,可能微感或無感,因而疏忽未去注意。受傷者往往無法指出傷害是何時何地發(fā)生,直到身體出現不適癥狀或影響運動后才發(fā)現。因而在受到急性運動傷害之后,受傷部位也有可能轉化成慢性運動傷害。
據該文調查,有一半以上的青少年在過去一年中曾經受到過運動傷害,在這些運動傷害中有七層發(fā)生在學?;蛘咝润w育場。青少年運動最常受傷的部位是腳踝、膝蓋和上肢,腿部受傷也很常見。青少年常見的運動傷害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撞挫傷:外力撞擊肌肉或骨頭所帶來的傷害。最常發(fā)生在近距離肢體接觸的運動中,在撞挫傷中,肌纖維斷裂,毛細血管破裂,使受傷部位產生紅腫出血現象。若處理不當,會產生受傷部位組織纖維鈣化,最終導致慢性疼痛。
(2)扭傷:肌肉因突然強大的收縮作用,或者不正常的肌肉協(xié)調活動,造成肌肉纖維斷裂的情形。輕微肌肉拉傷,因小部分肌肉纖維斷裂,外部無明顯癥狀,唯有在受傷部位上按壓或者用力時,才會感覺疼痛。嚴重的肌肉拉傷,可能因肌纖維完全斷裂,肌肉與肌腱交合處脫離斷裂的肌肉兩端因出血腫脹,而斷裂處產生凹陷。
(3)拉傷:如果過度伸展或者撕裂肌肉,肌肉會發(fā)生痙攣,外部會腫脹或者凹陷,嚴重的可能導致功能喪失。
(4)脫位(臼):關節(jié)處骨骼移位,常發(fā)生在肩、肘、手指、下顎、膝關節(jié)等處。
(5)骨折:傷員可聽到骨格斷裂的聲音,會有觸痛,不能彎曲,外觀畸形如變短或扭曲,皮膚變色等,嚴重會導致出血、休克。
(6)肌肉痙攣:也成為抽筋,當肌肉不受控制的強制收縮時就會出現這種現象。肌肉痙攣通常發(fā)生在長時間的運動或者游泳后,如果處理不及時,肌肉會造成損傷。
3.1一般處理原則
針對青少年在體育運動中的運動傷害,教師家長和監(jiān)護人必須盡早給予正確的處理和治療。急性運動傷害是常見的青少年運動傷害,在發(fā)生急性運動傷害的情況下,國際上通行的處理方法是PRICE處理原則。PRICE處理原則在急性運動傷害發(fā)生后應該立刻執(zhí)行,并在48小時內都有效。PRICE處理原則包括五個部分,分別是保護(PROTECTION)、休息(REST)、冰敷(ICING)、壓迫(COMPESSION)和抬高(ELEVATION)。
保護是指正確的搬運、固定受傷的患肢,以傷者最舒服的姿勢,保護受傷部位的穩(wěn)定,并給予支持。保護環(huán)節(jié)可以防止進一步的傷害。
休息是指立刻停止受傷部位的活動,讓患肢休息,少走動或站立,以避免因繼續(xù)出血腫脹而加重傷害。
冰敷。剛受傷時不要采用熱敷,要冰敷。冰敷能改善膠原纖維的功能,促使血管收縮,降低腫脹發(fā)生的概率和程度,使肌肉松弛,又能起到麻醉、止痛和消炎的作用。每次冰敷以15 min為宜,不要超過30 min。冰敷時不要讓冰袋直接接觸皮膚,可以用毛巾隔開。
壓迫是指針對受傷部位用繃帶包裹,然后輕輕按壓,這樣可以促進血液回流,減輕紅腫和出血。按壓的力度應該適中,太緊會阻礙血液流動,太松效果不好。
抬高是指把受傷的患肢抬高,盡可能在傷后24小時內抬高傷部以減輕腫脹。抬高可以減少繼續(xù)出血。根據受傷部位的不同,抬高要高于心臟或者盆骨。
3.2幾種常見運動傷害的處理
3.2.1腳踝與手腕的扭傷
(1)發(fā)生原因及癥狀:運動時如果身體失去重心,落地時有可能踩到別人的腳或者被絆倒,這時就容易出現扭傷。至于手腕扭傷通常為手腕用力角度不對或是使用過度所形成。扭傷后,受傷部位通常會有發(fā)熱感,并伴有疼痛和紅腫,甚至出現水腫。
(2)立即處理方法:檢查扭傷程度,并讓傷員做移動受傷部位等功能性動作,如果傷員移動困難,就必須停止運動,并到醫(yī)院或診所治療;如果活動沒問題,即可以貼扎固定。
(3)如何恢復與預防:扭傷后,可以根據受傷的程度,采用冰敷
加輕微伸展的方法鎮(zhèn)痛。嚴重時,可以使用拐杖等輔助工具支撐。扭傷的急性期一般是12 h~72 h,急性期過后,扭傷處的紅腫熱痛就會消退,這時就可以用冷熱交替法或者熱敷方式增加患處血液循環(huán),幫助復原。欲預防再次受傷,可在運動時戴上護踝、護腕,且在運動前做好關節(jié)的伸展。
3.2.2膝蓋與肘關節(jié)的擦傷
(1)發(fā)生原因及癥狀:皮膚和沙石或者地面直接接觸發(fā)生摩擦,皮膚的淺層破裂,傷口不深,出血不多。
(2)擦傷的處理方法:擦傷后,可以用干凈吸水的布在傷口部位直接施壓。施壓的目的是止血,一兩分鐘內就可以阻止血液的滲出。清潔傷口可以用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再用彈性繃帶綁住傷口,但勿阻礙血液循環(huán)。并于受傷24小時內注射破傷風預防針。若是嚴重擦傷,務必到醫(yī)院進行包扎,以確認傷口沒有受到感染。
(3)如何恢復與預防:通常傷口在修復后會產生疤痕,若開始有癢的感覺,代表新的組織在生長,最好不要碰生理鹽水之外的水,避免感染,結疤后也可以停止包扎。若在乎傷口的外觀,可使用除疤軟膏。欲預防此類傷害可戴上護肘、護膝。
3.2.3腿部拉傷
(1)發(fā)生原因及癥狀:通常為拉傷部位過于疲勞或施力不當所造成。拉傷后,受傷部位一般會有刺痛的感覺,有時候會伴有酸麻感。被拉傷的肌肉輕觸就會疼痛,腫脹和痙攣也有可能出現。拉傷時,肌肉內的毛細血管會斷裂,可能出現從輕度的點狀出血到整片的肌肉出血和淤青等現象。
(2)立即處理方法:一開始先依照PRICE的急救步驟進行治療,在冰敷2天~3天后,可開始用熱毛巾或熱水熱敷,治療后需要用彈性繃帶繼續(xù)包扎。
(3)如何恢復與預防:拉傷后的康復要注意對肌力的阻力性訓練,這樣可以幫助肌肉力量的逐漸恢復。而要預防此類傷害,最重要的是運動前充分伸展肌肉,并對以往錯誤的運動方式做修正,防止傷害再發(fā)生。
3.2.4膝蓋的撞傷
(1)發(fā)生原因及癥狀:大部分膝蓋撞傷發(fā)生的原因都是人在高速運動中,跌倒膝蓋用力碰地或是與人相撞。明顯的病狀有淤青、紅腫熱痛以致失去功能、局部肌肉僵硬、輕壓受傷部位會疼痛等,更嚴重的可能會使膝關節(jié)的骨頭碎裂或骨折。
(2)立即處理方法:發(fā)生撞傷后,要盡快檢查是否出現骨折和脫臼,如果沒有這兩種情況,可以用冷凍噴劑或者冰袋暫時止痛??梢杂檬终駝咏┯驳募∪?,放松并輕微伸展,必要時以貼扎保護。
(3)如何恢復與預防:如果過了一些時間仍會疼痛,便可能是膝蓋韌帶內殘存淤血或是筋膜發(fā)炎,這時僅貼膏藥是沒有用的。要尋求物理治療師或運動傷害防護員的協(xié)助。預防方面,可攜帶護膝保護,減輕沖撞的力道。
預防是最好的保護。青少年在體育運動中做好預防可以大大減少運動傷害的發(fā)生。針對上面青少年常見的運動傷害,可以采取的預防措施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1)安全的運動環(huán)境。如果是室外運動,運動前要注意天氣是否良好,要關注天氣的變化。如果是室內運動,運動前要了解運動場所的布置和規(guī)則,小心檢查所使用的設備,減少意外傷害的發(fā)生。
(2)了解運動規(guī)則、正確使用運動器械與護具。在運動前都應確切的了解且確實遵守該運動的規(guī)則、運動器材的特性與使用方式,并使用適當的護具,避免運動意外的發(fā)生。
(3)正確的運動姿勢與動作。姿勢不正確或運動過度都會造成肌肉拉傷,要專心聽教練與教師的指導,以正確姿勢與方法進行運動和鍛煉,降低發(fā)生運動傷害的可能性。
(4)熱身伸展和整理運動相接合。大部分青少年都不重視熱身伸展和整理運動。熱身運動可以增加血液流量和心肺的攝氧量,促使神經傳導加快和反應,這樣可以降低關節(jié)的僵硬,擴大關節(jié)的活動范圍。對于青少年來說,一般可以采用慢跑作為熱身,持續(xù)時間以10 min~20 min為宜。伸展運動可以讓關節(jié)緩慢到達活動的極限,促進肌肉肌腱和韌帶的延展性,降低受傷的可能,提高肌肉活動的效力。要注意的是運動前要伸展,運動后也要伸展?,F今的伸展運動大都是靜態(tài)伸展,以較溫和、緩慢的方式進行,讓肌肉、關節(jié)伸展到有點緊的感覺,但不能到疼痛的程度,繃緊后持續(xù)約20 s~30 s,伸展效果就會十分明顯。整理運動被大多數青少年所忽視,整理運動的目的是調理身體狀況,也可以提早減輕運動后的疲勞,減低肌肉疼痛和保持肌肉彈性。同樣的,整理運動也可以慢跑為主,唯一要注意與熱身不同的是,運動的越激烈,整理運動便要花更多的時間去做。
(5)避免長時間的運動,運動后要注意休息補充營養(yǎng)。青少年活力強,在運動中往往忽視休息,運動時間過長會造成肌肉骨骼和韌帶的過度疲勞,最終可能導致過度使用癥候群,所以不僅運動過程中適當的休息非常重要,也不適宜進行過度密集的長時間訓練。青少年在劇烈運動后,應攝取足夠的水分和營養(yǎng),及時補充蛋白質和其他營養(yǎng)元素,在日常的飲食中,注意不挑食,不偏食。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青少年由于自身的特點,相比成人,更易受到運動傷害的困擾。如果傷害已經發(fā)生,不要漠視或者驚慌失措,應該進行適當的緊急處置,把傷害減輕到最低,避免留下后遺癥。家長和學校應該從青少年運動的特點入手,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對青少年體育運動進行積極的指導和引導,避免運動傷害的發(fā)生,讓廣大青少年樂于運動,安全運動,為社會培養(yǎng)更多身體素質過硬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王凱.淺析青少年運動性骨折的潛在原因[J].田徑,2008(2):5 4 -5 5.
[2]劉桂香.青少年運動訓練跟腱損傷之防治[J].內蒙古體育科技,2009(1):36-38.
[3]鄧泳.淺談大學體育課前的科學熱身[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1(6):9-11.
[4]肖蓓.青少年學生運動傷害的預防策略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0(7):108-109.
作者簡介:①閆茹冰(1980,5—),女,漢,河南項城人,碩士研究生,助教,醫(yī)學護理系團支部書記,研究方向:體育學。
中圖分類號:G4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6(c)-0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