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華
(赤峰日報社,內蒙古赤峰024000)
巧揮“畫龍點睛”筆增強新聞可讀性
□王慶華
(赤峰日報社,內蒙古赤峰024000)
看書、看報、看雜志,讀者首先要看的是標題。茅盾曾經說過:“好文章的標題和開頭猶如春云初展,鮮花含露,叫人一見鐘情?!焙玫臉祟}就像磁石一樣能吸引讀者,反之,差的標題就可能使讀者不愿意再把文章看下去。我們研究新聞的可讀性、探討報紙的可讀性,必須認真地研究新聞標題制作這個常說常新的話題。
標題在讀者對文章內容的了解和選擇中起著“媒介”和“橋梁”的作用。對于報紙來說,新聞標題所起的作用無疑是十分重要的,說新聞標題是報紙的眼睛和靈魂,是新聞的眉目、新聞的廣告、新聞價值實現(xiàn)的手段,毫不夸張。一張報紙標題制作的好與壞,直接關系到它的質量。如果這張報紙的標題質量不高,就很難想象讀者會喜歡這張報紙;讀者不喜歡報紙,自然就很難發(fā)揮報紙應有的宣傳效果。所以說,新聞標題的制作至關重要。
關于新聞標題的作用和功能,筆者認為,具體應有以下幾個方面內容:
可以美化報紙版面。報紙版面的大小是一定的,如果沒有新聞標題單單引入一堆稿件,整個版面就會黑壓壓的一片分不清稿件的層次。通過標題本身形式的多樣化,標題內容與形式的統(tǒng)一,標題與圖片的合理配置及版面上各標題間的相互映襯來實現(xiàn)單篇稿件間的界限,避免版面的單調、刻板,有助于版面的美化,使整個版面賞心悅目,富有色彩,使讀者產生美的愉悅。
可以吸引讀者閱讀新聞。報紙是人們了解世界、了解社會所不可缺少的來源之一。隨著人們工作節(jié)奏的加快,業(yè)余生活的豐富,讓現(xiàn)在的讀者不可能對報紙上的每一條新聞都從頭到尾逐字閱讀,很多都是先看新聞的標題,有興趣了再往下看,沒有興趣則直接跳過。標題是報紙的門面,它總是最先與讀者見面,它是否新鮮有趣成為吸引讀者眼球的關鍵。
提示新聞內容,突出新聞價值。報紙中最引人注目的除了圖片就是標題。讀者拿到一張報紙后,先看什么,后看什么,除受標題形式的影響外,關鍵是看內容是否吸引讀者。標題概括的形象生動、簡潔有趣,對讀者就有吸引力,從而抓住讀者。
評價新聞內容,表達報紙的立場及態(tài)度。由于人們的知識水平或理解水平的不同,對待新聞內容的主次區(qū)分及對新聞中透露出的價值觀的掌握程度也不同。新聞標題有義務為讀者在概括新聞事實的基礎上,點明新聞的意義,幫助讀者正確的理解新聞的內容,認識新聞的價值和意義。
在20多年的新聞采訪生涯中,筆者深深地體會到,好的新聞標題不僅可以使文章內容中心突出,政策思想鮮明,還可以極大地增強報紙的指導性和鼓舞作用。因此,在日常新聞寫作中,筆者十分注重新聞標題的創(chuàng)作,努力把那些最有新聞價值、最為讀者關注的信息以簡約的筆墨表現(xiàn)出來,把最容易打動讀者、影響讀者的細節(jié)挖掘出來,讓自己既在字斟句酌中感到了付出的艱辛,又在屢獲佳績中嘗到了成功的喜悅。
2002年,筆者通過參加一些宴請的場合,看到浪費現(xiàn)象十分嚴重,一種呼吁制止大吃大喝、反對鋪張浪費的欲望油然而生。當年7月,筆者在赤峰市元寶山區(qū)五家鎮(zhèn)采訪時,了解到該鎮(zhèn)實行財務公開制度,鎮(zhèn)里花的每一分錢都需要經過村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于是,筆者通過全面、深入采訪,當天就寫出了反映該鎮(zhèn)加強財務管理、機關面貌煥然一新的短消息。稿件寫完后,筆者沒有停下思考,而是在標題上下了一番功夫。經過不下20次的修改,終于將消息標題改為《管住車輪子,少進飯館子,控制話機子——元寶山區(qū)五家鎮(zhèn)農民“掐戳兒”管干部》。此文在《赤峰日報》率先刊發(fā)后,一時好評如潮,隨后被《內蒙古日報》、內蒙古人民電臺、《北方新報》、內蒙古新聞網(wǎng)等新聞媒體相繼轉發(fā)。該消息在2003年第十七屆中國地市報新聞獎評選中獲得了一等獎的殊榮。
2011年3月,筆者在赤峰市元寶山區(qū)美麗河鎮(zhèn)四家村采訪,農民梁玉芳的一席話引人深思。她說:“每年正月我們一家人都得跑十幾里路,去城里找信息、買種子、買化肥什么的。今年家里買了臺電腦,上了網(wǎng),坐在炕頭上就可以查詢咨詢,這下子方便多了?!庇纱斯P者想到,近年來,農民紛紛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等科技手段查找農業(yè)政策、優(yōu)良品種、種養(yǎng)殖技術等信息,網(wǎng)絡已成為新時代農民致富增收的“導向儀”。于是筆者采訪了眾多當?shù)卮迕窈痛甯刹?,全面了解了該村互?lián)網(wǎng)普及情況。當日下午,筆者將采訪到的材料進行了仔細梳理,并認真進行寫作,文章很快出爐。這次筆者也在標題制作方面冥思苦想,最后定為《昔日壟溝灑汗刨食,今朝網(wǎng)上“沖浪”淘金——元寶山區(qū)農民“網(wǎng)絡備耕”成時尚》。此文在《赤峰日報》發(fā)表后,在社會上產生了極大反響。人民網(wǎng)、新華網(wǎng)、《內蒙古日報》、內蒙古人民廣播電臺等新聞媒體相繼轉載了此文,同時配發(fā)了編者按、評論員文章、編后述評等評論性文章,對該村的做法給予了高度評價。該消息在2011年第十九屆內蒙古新聞獎評選中榮獲三等獎。
近年來,筆者在新聞評論標題寫作上也進行了有益探索,除了讓其具有貼切、凝練、新穎這些標題共有的特點外,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讓新聞評論的標題力求講究文采。以下就是筆者通過在《赤峰日報》刊發(fā)的200余篇新聞評論中歸納的幾種方法:一是采用修辭法。即在新聞評論的標題中恰當?shù)剡\用比喻、擬人、借代、雙關、對偶等修辭手法,來揭示文章的主題或論述范圍,從而增強標題的文采。如所寫《“鑲邊工程”要不得》《“綠葉精神”辨析》等文章,標題中的“鑲邊工程”、“綠葉精神”這些詞組都是一種比喻,這比直接數(shù)落或褒獎顯得更含蓄、更有味。二是詩文標題法。新聞評論用詩句或文句做標題,既充滿了睿智哲理,寓意深遠,又文采橫溢,蘊含豐富。如筆者所寫《要留清白在人間》一文,是為一篇人物通訊所配發(fā)的評論員文章,筆者在此引用了于謙《詠石灰》中的詩句,取得了一語雙關的效果。三是運用懸念法。即在新聞評論標題中,運用文學語言設置懸念,突出評論的主題,使之獨具特色,不落俗套。如《“上帝”受騙為哪般?》《“明天”食品緣何上了今天貨架?》,等等,就是運用了這種方法,讀者一看到標題,就會思考,要想解開這個謎,非得看下去不可。此外,還有成語作題法、巧用俗語法等等,在這里就不一一贅述了。
總之,新聞標題制作是涉及到語言學、美學、哲學、邏輯學等方面的一門學問,要求廣大編采人員不僅要有較高的政治理論水平和對社會觀察分析能力,還得有一定的文學、藝術造詣。除具備上述素質外,還要有杜甫“為人性癖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和賈島“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的潛心鉆研精神。
(本欄編輯:古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