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群
第一講 莊子哲學與級數(shù)(文字轉(zhuǎn)換)
一尺之錘,日取其半,那么每日取走的長度,便包含無限多個數(shù)據(jù),12,14,18,…,它們相加表示1:
12+14+18+…=1.
這是無限等式,什么意思?拿什么驗證?數(shù)據(jù)試驗
一直加下去,越來越接近1. 再觀察,每當左邊多加幾項,右邊在小數(shù)點后就多加一個9,
12+14+18+…=0.999…
進一步說,右邊無論要加多少9,都可以做的到,只要左邊項數(shù)足夠多.所以,這個過程最終出現(xiàn)0.9·,從而終結到1. 這個定義方法,不再隱晦,而且露骨,過程看得清:右邊在小數(shù)點后怎樣在加9,怎樣變到1,凸顯了無限等式
無限多個“莊子數(shù)據(jù)”相加=1
的可視化或構造性,達到徹底明白.
如果等式右邊不等于1,例如
1+12+14+18+…=2,
那么,當使用比例表示
1+12+14+18+…2,
便回到右邊是1的狀態(tài). 于是重復上例
1+12+14+18+…2=0.999….
意即每當分子多加幾項,比例在小數(shù)點后就多加一個9. 進一步說,比例無論要加多少9,都可以做的到,只要分子項數(shù)足夠多. 所以,這個過程最終出現(xiàn)0.9·,從而分子變到分母. 這個定義方法,不再隱晦,而且露骨,過程看得清:比例在小數(shù)點后怎樣在加9,分子怎樣變到分母,無限怎樣變到有限, 凸顯了無限等式
無限相加的分子=有限的分母
的可視化或構造性,達到徹底明白. 所以今后就看比例,采用比例表示.
現(xiàn)在放大到一般的級數(shù). 為什么要討論級數(shù)呢?若沒有它,第0講最后的反正弦的高便得不到計算,以致半途而廢.
放大并不難:對上例只要求做文字轉(zhuǎn)換,便進入級數(shù)狀態(tài)(包括交錯級數(shù)). 暫設(或猜)這級數(shù)有和. 當使用比例表示
級數(shù)和(或和級數(shù))=0.999…
(保證分子≤分母),意即每當級數(shù)多加幾項,比例在小數(shù)點后就多加一個9. 從而分子(或分母)變到分母(或分子),顯示了
無限相加的級數(shù)=有限和
的可視化或構造性,達到徹底明白. 反之,教科書教學生方法,屬于存在性,看不見無限怎樣變到有限,被蒙住了眼睛.
不夠明白. 所以,構造性方法,0.9·,比起存在性方法,ε,兩者
看似等價(容易證明或一道習題)但不等效.
由過程看不清變到可視化,由屬于存在性變到構造性. 我們建議以0.9·消除ε投下的陰影.
習題或案例 舉一反三,如果每日取走剩下長度的10%,或90%,結果又如何,讓數(shù)據(jù)說話.
級數(shù)只是微積分求高的手段,目的還要回到求面積與弧長. 下講先求弧長.
第二講 山坡求長與求高:一回事
微積分專業(yè)爬山故事:坡度+坡長+坡高
(后者乃爬山最關心的三要素,例如坡度(或陡度),它關系到腿部的承受力).當山坡是直的, 那就是三角測量: 求斜率,并用之測量斜邊長及高.
人民日報(1997,8,6)
這里有故事:樹有多高? 直接測量:砍樹或爬樹;間接測量,利用公式:樹高=斜率底邊長. 所以斜率可以代替砍樹或爬樹.
那么,當山坡是曲的,
如何也用斜率來測量坡長與坡高?說來話長. 我們不滿足于推導或證明公式,從頭到尾側重于暴露思想活動,或如何思考.
因為遵守創(chuàng)作路線圖,先有思想,再預測結果,然后證明,
才能胸有成竹,事半功倍,甚或帶來快速證明.
先問如何量坡長?有沒有一個計算公式?
我們熟悉的,量坡長的自然且簡單的方法,就是一步一步使用切線長若用割線,涉及曲線上兩點. 切線只涉及曲線一點的性質(zhì).來量.
細說如下:由于山是立體圖形,先簡化成兩山之間纜繩求長,于是變成了平面圖.
我是近視眼,看不到這繩長. 這時只能化整為零,去求一小段的繩長.
化整為零
但每一段再小,也還是曲邊三角形,并不是直邊三角形. 所以又只能化曲為直,例如按與它“最近”或“相切”(嚴格定義以后再說)的直角三角形來求斜邊長,或切線長
化曲為直
先想到,隨著分點加多,或細分下去,切線長應該跟曲邊三角形的小坡長相接近. 當使用比例表示,則兩者之比應該接近于1. 進一步想到,比例應該在加9
切線長小坡長=0.999….
同理,當分子與分母各自相加,應該也有
所有切線長相加總坡長=0.999….
這里,前一個是關鍵假設(曲線可求長),后一個是自然推論,有快速證明(反證法,只有兩行,留作習題).所以說,先想好再證明,有的放矢,加快速度.
以上是山坡求長的思想活動與快速證明.
回到上面的公式:比例取0.999…是什么意思?意即每當分點多加幾個,比例就多加一個9. 進一步說,無論要加多少9,都可以做的到,只要分點足夠多. 所以,當分點加多,切線條隨之加多,比例最終出現(xiàn),從而分子變到分母,看清了無限等式
無限多條切線長相加定義總坡長
的過程或構造,達到徹底明白.
習題或案例 求單位圓周長
(過剩近似)
圓周長n長切線長相加=xtanθ=0.999…,
此處切線長是過剩近似(tanθ≥弧長). 但圖1的切線長是不足近似(≤弧長),稍有不同. 后者才有一般性(當我們跳出圓這一特殊曲線),這時保持關鍵性假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