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前相 ■福建省大田縣交通局交通建設管理站,福建 大田 366100
隨著我國農村公路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農村公路的交通安全問題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重視。由于農村地區(qū)復雜的地形,地質條件及建設經(jīng)費不足等特點,使得農村公路普遍存在著技術等級低,路況差等不足,急彎、陡坡、視距不良,路側險要路段頻頻出現(xiàn)。近幾年農村社會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農用機動車、機動車和農村駕駛員數(shù)量快速增加,造成了農村公路人、車路矛盾的加劇,農村公路交通安全狀況令人堪憂。農村公路安全防護設施的科學、合理設置,是進一步消除農村公路交通安全隱患、降低事故發(fā)生概率、減少事故傷亡及損失的有效途徑。
農村公路安全防護工程宜采取“主動”的預防措施和容錯措施,必要時輔以“被動”的防護措施。在深入論證分析的基礎上,有條件時,可采取用改進線形等土建工程措施,從根本上降低公路交通風險??刹捎镁?、誘導、提高通視距離等措施,降低交通事故概率,有效改善公路行車環(huán)境??赏ㄟ^設置合理的路側凈區(qū)為駕駛人提供容錯空間,減輕事故損失。以護欄為代表的防護設施是“被動性”措施,是挽救駕乘人員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線,必要時應進行適當?shù)姆雷o。不當?shù)姆雷o設施自身也可能成為一種障礙物,因此,防護設施的設置應充分論證,避免盲目設防和過度設防。
具體路段選擇實施方案時,宜以排查結果為基礎,針對主要風險因素,合理選用技術標準,采取針對性的處置措施。同時農村公路安全防護工程還應盡量減少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
標志和標線系統(tǒng)方案應規(guī)范、完善。應以不熟悉路網(wǎng)體系的公路使用者為設計服務對象,綜合考慮公路條件和路網(wǎng)結構、交通條件、氣象和環(huán)境條件等因素,設置規(guī)范、明確、完善的交通標志和標線系統(tǒng)。
標志和標線系統(tǒng)方案應科學、有效。設置時應考慮公路和交通環(huán)境,根據(jù)各種交通標志和標線的功能、駕駛人的行為特征和交通管理的需要進行系統(tǒng)、綜合的布設。交通標志信息應及時、清晰、明確、簡潔,避免版面信息過載以及警告、禁令和提示性標志的過度、頻繁使用;交通標線應線形流暢、銜接合理,充分發(fā)揮其引導交通流的功能。
標志和標線系統(tǒng)方案應明確、統(tǒng)一。應以有關公路網(wǎng)命名和編號要求為依據(jù),構建明確、統(tǒng)一的公路命名和編號系統(tǒng)。
標志和標線系統(tǒng)方案應系統(tǒng)、連續(xù)。公路指路標志系統(tǒng)的設置應進行科學的路網(wǎng)指引信息分層與選取,構建完整的指引系統(tǒng),保證信息的前后連續(xù)與響應。應重視預告和確認標志的設置。
標志和標線系統(tǒng)方案應因地制宜,綜合處置:(1)交通標志與交通標線配合使用時,兩者應協(xié)調一致,所傳遞的交通信息不能相互矛盾。(2)交通標志材料、結構形式可因地制宜,合理采用鋁合金、鋼材、合成樹脂、石材、木材等多種材料;可將標志內容施畫于山體、石塊等結構物上,在保證效果的前提下降低造價。(3)急彎、陡坡、視距不良及穿村鎮(zhèn)等路段,可在路面施畫限速值數(shù)字、“鳴笛”文字、喇叭標記或其他行車安全提醒文字,提醒駕駛人注意,必要時可在車行道邊緣線或車行道分界線處設置突起路標。施畫路面文字或圖案標記時,應注意表面抗滑。(4)應重視公路中心線的應用。路面寬度大于或等于6cm、雙向行駛的公路宜設置公路中心線。在不滿足會車視距的路段,如急彎、陡坡等視距不良路段,應施畫中心實線,禁止車輛不安全超車行為。在易發(fā)會車事故的路段,還可同步設置突起路標和中央隔離設施等。(5)應重視車行道邊緣線的應用。公路的窄橋及其上下游路段、采用設計極限指標的曲線段及其上下游路段、交通流發(fā)生合流或分流的路段、路面寬度發(fā)生變化的路段、路側障礙物距車行道較近的路段、經(jīng)常出現(xiàn)大霧等影響安全行車天氣的路段及非機動車或行人較多的機非混行路段,宜在車行道邊緣施畫白色實線車行道邊緣線。(6)應重視平面交叉的標志、標線設置。根據(jù)平面交叉的形式和交通流的特點予以合理渠化,明確路權,盡可能減少和消除交通沖突點,引導車輛有序通過平面交叉。
路側安全處置是公路安全防護工程實施的重點,宜分三個層次進行:第一層次,盡可能地使車輛不偏離正常行駛車道,降低車輛沖出路外的可能性,所采取的技術對策屬于主動預防性質;第二層次,通過提供路側凈區(qū)等技術手段,提高路側寬容性,降低車輛沖出路外時發(fā)生事故的可能性;第三層次,無法提供路側凈區(qū)時,設置必要的防護設施,盡可能地降低事故的嚴重程度。系統(tǒng)化的路側安全處置方案如表1 所示。需要指出的是,表中所列為部分對策,實施時不能絕對化,需針對具體情況選擇采用,比較高的效率實現(xiàn)最佳的安全效果。
表1 系統(tǒng)化路側安全處置方案
視距對公路交通安全有重要影響。方案設計時,對于彎道、凸形豎曲線等路段應進行視距檢驗。彎道內側植物或邊坡雜物等阻礙行車視線時,通過修剪樹木、清除雜物等措施改善視距。彎道內側山體、土丘等阻礙行車視線時,應適當削挖山體或土丘,改善視距,但應注意削挖措施對山體穩(wěn)定的影響,避免帶來其他不良后果。
平面交叉由于不同方向車流存在直接沖突點,運行安全問題比較突出,最基本的安全保障措施是保障行車視距。如圖1 -1 所示,平面交叉口宜留出通視三角區(qū)空間,該區(qū)域可種植草或栽植低矮灌木,但不得設置廣告牌等通視障礙物。
圖1 -1 平面交叉口通視三角區(qū)示意
受實際條件限制,無法完全滿足視距要求時,應進行必要的交通工程處置,如設置凸面鏡、禁止超車、讓行控制等。
公路上車輛的速度超過公路基礎設施能夠提供的安全運行速度,是導致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同時,較高的車速也會使事故后果更為嚴重。方案設計時應注意速度控制策略的分析,車速較快帶來較大風險的路段,需進行必要的速度控制??刹扇≡O置限速標志、減速標線、減速丘和減速路面等措施,使駕駛人控制車速。減速設施形式的選擇應考慮減速效果、行車舒適性、路面排水和日常養(yǎng)護等因素。設置減速丘時,應充分論證,避免設置不當,成為新的安全隱患,同時,應注意設置相應的標志、標線進行預告、警告。
綜合考慮交通量、車輛組成、公路線形和沿線城鎮(zhèn)分布情況,在車輛容易出現(xiàn)故障或距離城鎮(zhèn)比較遠的路段,可間隔一定距離設置停車區(qū)。在景色優(yōu)美、路側有條件的地方結合停車區(qū)的布設可設置觀景臺。設置停車區(qū)和觀景臺時,應充分利用施工棄土,充分考慮停車安全。
在易發(fā)生車輛側滑的路段,檢查路面抗滑性能,結合路面維修養(yǎng)護計劃確定路面防滑處理措施。防眩、隔離等其他設施的選用應堅持因地制宜、經(jīng)濟使用和符合標準規(guī)范等基本原則。
農村公路安全防護工程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是“和諧社會,以人為本”理念的真實體現(xiàn),做好農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對提高農村公路的安全性能、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對農村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將起到極大的推進作用。
[1]《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實施技術指南》.
[2]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術標準》.
[3]郭充清,徐希娟,金宏忠等《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實用手冊》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