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梅 梁程亮 凌映月 肖鋮珊 梁笑玲
廣東省中山市黃圃人民醫(yī)院,廣東中山 528429
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關節(jié)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后功能恢復的影響
張紅梅 梁程亮 凌映月 肖鋮珊 梁笑玲
廣東省中山市黃圃人民醫(yī)院,廣東中山 528429
目的 探討針對關節(jié)鏡下前交叉韌帶(ACL)重建術后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其功能恢復的影響和價值。方法 選擇我院收治的接受關節(jié)鏡下前交叉韌帶(ACL)重建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均進行常規(guī)護理干預,研究組在此基礎上予以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將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對比。 結果 研究組膝功能恢復優(yōu)良率為92.5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7.5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前Lysholm膝關節(jié)功能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術后6個月以及術后1年的Lysholm膝關節(jié)功能評分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 結論 針對關節(jié)鏡下前交叉韌帶(ACL)重建術后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可以有效促進其膝關節(jié)功能的恢復,具有極大的推廣應用價值。[關鍵詞]護理干預;前交義韌帶;關節(jié)鏡;功能恢復
近年來,前交叉韌帶(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損傷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作為一種較為常見的骨科創(chuàng)傷,嚴重影響患者的膝關節(jié)功能和正常生活[1]。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將導致患者膝關節(jié)功能造成嚴重的破壞。針對該類患者進行治療,最為有效的方法為關節(jié)鏡下ACL重建手術。但針對術后患者而言,要取得最佳的效果,保證患者的生活質量,必須配合有效的康復方案。我院積極開展該項研究,針對收治的部分患者進行了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取得了顯著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時間范圍為2012年6月~2014年6月,研究對象為此期間我院收治的ACL損傷重建術后患者,共計160例。其中男89例,女71例;患者年齡范圍為16~65歲,平均(38.8±5.6)歲;受傷至接受重建手術時間為3~24h,平均(15.6±2.2)h;在具體癥狀方面,含前交叉韌帶損傷88例,合并半月板損傷28例,前后交叉韌帶均損傷44例;在受傷位置方面,含左側110例,右側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關節(jié)鏡下ACL重建手術,均為合并其他韌帶損傷,已對同側膝、髓、踝等關節(jié)有手術治療或外傷史者予以排除,同時排除行半月板全切除術患者以及其他原因導致的不利于康復訓練患者。在征得本院倫理委員會同意的前提下將患者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80例。兩組患者上述各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接受關節(jié)鏡下ACL重建手術前,兩組患者均進行術前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完成手術后可能會面臨的相關情況。安排同一位手術醫(yī)生以及手術團隊完成手術。術后按照分組進行康復訓練。對照組患者均進行常規(guī)骨科護理干預。研究組在此基礎上予以早期康復護理干預。
1.2.1 術前護理[2-3](1)心理護理。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效的心理護理對于促進患者盡快康復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在進行手術前,向患者詳細介紹手術治療的方法、手術的目的以及注意事項等,同時向患者介紹手術醫(yī)生的水平,講述一些代表性案例,讓患者感受到手術的安全性,幫助其樹立信心。應用患者能夠理解的語言向其解釋ACL重建手術是一種微創(chuàng)手術,不會帶來較大的痛苦,有利于盡快康復,術后進行必要的鍛煉,將會實現較好的康復效果。(2)康復指導。引導患者進行關節(jié)活動以及鍛煉,學會股四頭肌等長收縮。引導患者學習股四頭肌訓練方法,取坐位或者仰臥位,首先保持膝關節(jié)伸直,足尖向上,繃緊大腿肌肉,持續(xù)10s,然后放松,反復練習。每次10~20min,3~4次/d。由于術后患者的行動將受到較大影響,無法正常上廁所,因此要指導患者練習床上大小便。
1.2.2 術后護理[4]完成手術后,為患者患肢持續(xù)冰敷72h,以幫助患者有效減輕關節(jié)腫脹所帶來的疼痛。加強對患肢以及手術部位的觀察,監(jiān)測其是否發(fā)生腫脹以及正常血運是否受到影響,防止由于肢體腫脹所導致的骨筋膜室綜合征。同時注意觀察患者的患肢皮膚顏色、溫度、足背動脈以及脛后動脈搏動等,觀察監(jiān)測引流管是否通暢,引流液顏色以及引流量的變化等。在患者術后麻醉藥效果逐漸解除后,即可引導患者進行適當運動。
1.2.3 康復護理 康復護理主要分為以下5個階段進行[5-6]。(1)第1階段。時間為術后1~2d。指引導患者在床上進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練習。(2)第2階段。時間為術后3~6d。開始應用被動關節(jié)器。該設備可以有效減輕患者疼痛、腫脹,還可以有效預防術后靜脈血栓,促進關節(jié)軟骨修復、增進關節(jié)軟骨營養(yǎng)代謝,同時有效預防關節(jié)粘連。(3)第3階段。時間為術后7d~2周。引導患者進行下床扶雙拐患肢部分負重練習下地行走。在行走過程中,要注意確?;颊叩陌踩乐蛊渌さ?。術后2周末引導患者進行伸膝訓練。(4)第4階段。時間為術后3~6周。引導患者繼續(xù)進行患膝活動度訓練。在第3周開展進行患膝抗阻練習,患膝在床沿外自然下垂,在踝關節(jié)位置懸掛重量適當的沙袋,引導患者進行主動伸膝運動。第4周開始進行患肢前足踏地扶拐練習,第6周開始進行患肢全足踏地扶拐行走以及下蹲訓練。(5)第5階段。時間為6周之后,主要內容為出院指導。引導患者要按照術后膝關節(jié)功能恢復規(guī)律開展增加肌力和膝關節(jié)功能和膝關節(jié)活動度鍛煉,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功能鍛煉計劃,引導患者堅持鍛煉。出院后半年內禁止進行膝關節(jié)劇烈活動,1年后可恢復運動。
1.3 觀察指標[7]
(1)膝關節(jié)功能恢復情況。主要為優(yōu)、良、可、差4個等次,計算患者優(yōu)良率。(2)膝關節(jié)功能評分功能。應用Lysholm評分法進行評估,評分越高,表示膝關節(jié)功能越好。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2.1 兩組患者膝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研究組膝功能恢復優(yōu)良率為92.5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7.5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膝功能恢復情況比較[n(%)]
2.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膝關節(jié)功能恢復評分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術前Lysholm膝關節(jié)功能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術后6個月以及術后1年的Lysholm膝關節(jié)功能評分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膝關節(jié)功能恢復評分情況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膝關節(jié)功能恢復評分情況比較
?
ACL是人體膝關節(jié)維持靜態(tài)以及動態(tài)穩(wěn)定性的一處重要生理結構,一旦ACL受到損傷,將會嚴重影響患者的膝關節(jié)功能,同時嚴重影響患者預后。
常規(guī)治療各種ACL損傷可以采用手術治療的方式,但常規(guī)開放手術治療對患者造成的創(chuàng)傷較大,患者術后恢復較慢,且大多會出現膝關節(jié)功能恢復不佳的情況。近年來,關節(jié)鏡技術開始被利用于對各種膝關節(jié)損傷的治療中,且獲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各種常見的膝關節(jié)損傷,例如ACL損傷以及軟骨損傷和滑膜病變等均可利用關節(jié)鏡進行治療。關節(jié)鏡下ACL重建是臨床上治療該病最為有效的方法,關節(jié)鏡可以較為直觀的呈現出膝關節(jié)損傷的具體情況,包括具體的損傷部位和位置等,從而極大的提高了診斷的準確性,更好的指導臨床治療。同時,手術醫(yī)師利用關節(jié)鏡進行手術操作,可以更好的提高手術操作的安全性和準確性,最大程度減少對患者造成的損傷。應用該方法進行治療,手術視野清晰、患者創(chuàng)傷小、恢復時間短,優(yōu)勢非常顯著[8-9]。由于應用關節(jié)鏡,手術過程中可以及時發(fā)現患者的具體損傷位置并根據實際進行處理,可以極大地促進患者的膝關節(jié)功能恢復[10-11]。但臨床實踐表明,關節(jié)鏡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進行手術前,要對患者的手術適應證準確進行掌握并進行準確評估,才可以有效預防患者的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12]。此外,進行關節(jié)鏡下ACL重建后,患者是否可以恢復正常運動并恢復至傷前活動水平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在完成手術治療之后,對ACL損傷患者及時進行功能鍛煉,對于促進患者損傷部位的盡快康復以及膝關節(jié)功能的有效恢復,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13-14]。早期康復護理干預主要包含術前護理、術后護理以及康復護理三個方面的內容[15]。術前護理主要是進行心理護理,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引導患者配合手術醫(yī)生進行治療,為面對術后可能帶來的不適應情況奠定基礎。術后護理主要是對患者患肢的各項指標進行嚴密觀察,發(fā)現問題及時進行處置??祻妥o理主要包含了5個階段,各個階段具有不同的內容,主要是循序漸進地引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本研究中,研究組膝功能恢復優(yōu)良率為92.5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7.5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前Lysholm膝關節(jié)功能評分無顯著性差異(P>0.05),研究組患者術后6個月以及術后1年的Lysholm膝關節(jié)功能評分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證明了針對關節(jié)鏡下前交叉韌帶(ACL)重建術后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護理干預的有效性和科學性。但需要注意的是,術后進行早期康復訓練的時候,醫(yī)務人員要注意囑患者在下床前先進行坐位練習,然后在家屬的協(xié)助下下地活動。并注意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為患者制定合理的訓練方案,指導患者進行科學的訓練。
綜上所述,對關節(jié)鏡下前交叉韌帶(ACL)重建術后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可以有效促進患者膝關節(jié)功能的恢復,效果顯著。
[1] 李曉華.關節(jié)鏡下重建膝前交叉韌帶術的康復護理[J].吉林醫(yī)學,2010,31(6):17.
[2] 張?zhí)m英,魏艷琳.關節(jié)鏡下前交叉韌帶雙束重建術后的護理[J].航空航天醫(yī)藥,2010,21(12):2318-2319.
[3] 李芳.關節(jié)鏡下交叉韌帶修復及重建術后護理要點[J].疾病監(jiān)測與控制雜志,2009,3(4):239-240.
[4] 謝偉紅.康復護理干預對關節(jié)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功能恢復的影響[J].貴州中醫(yī)學院學報,2012,4(34):105-106.
[5] 王虹.關節(jié)鏡下重建前交叉韌帶患者的術后護理[J].護理學報,2010,17(7B):34-35.
[6] 祝濤.關節(jié)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病人術后功能鍛煉的效果觀察[J].全科護理,2011,9(13):1153-1154.
[7] 江瓊蘭.關節(jié)鏡下交叉韌帶重建術后患者的早期康復護理觀察[J].醫(yī)療裝備,2014,27(1):93-94.
[8] 朱素芹.關節(jié)鏡下膝關節(jié)前交叉韌帶重建移植物的選擇及康復護理進展[J].中國臨床護理,2013,5(3):268-271.
[9] 曹洪,況麗,燕敏,等.可調式膝關節(jié)支具在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后康復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3,27(8):739-740.[10] 聶萍,周艷蓉,陳葉玲.個性化運動處方在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后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3,28(4):78-80.
[11] 王小琴,蔡璐,王元元.關節(jié)鏡下自體腘繩肌腱鞘內重建膝前交叉韌帶18例圍術期康復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20):7-9.
[12] 郭健囡,張素霞.關節(jié)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康復護理[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2,21(z2):205.
[13] 范柳萍,黃房珍,李曉芳.關節(jié)鏡下重建前交叉韌帶的康復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23):77-78.
[14] 劉曉霞.關節(jié)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的配合與康復護理[J].內蒙古醫(yī)學雜志,2012,44(10):1257-1259.
[15] 謝偉紅.康復護理干預對關節(jié)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后功能恢復的影響[J].貴陽中醫(yī)學院學報,2012,34(4):158-159.
Influence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arthroscopic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function recovery after operation
ZHANG Hongmei LIANG Chengliang LING Yingyue XIAO Chengshan LIANG Xiaoling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Huangpu, Zhongshan City, Zhongshan 528429, 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and value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functional recovery of patients after undergoing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 reconstruction under arethroscope. Methods Patients undergoing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 reconstruction under arethroscope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resear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research group was give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addition to the routine nursing. The effects of two group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recovery of knee function in study group was 92.50%,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f 67.50%,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The patients of two groups before Lysholm knee function score h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The Lysholm score of knee joint function of 1 years and 6 months and postoperative study group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Arthroscopic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 for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reconstruction,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knee joint function, with great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valu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rethroscope; Functional recovery
R473.6
B
2095-0616(2015)07-107-04
2015-01-16)
廣東省中山市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局課題(2014J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