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磊 常鳳琴.2
(1.云南師范大學旅游與地理科學學院,云南 昆明 600500;2.云南省高原地理過程與環(huán)境變化重點實驗室,云南 昆明 600500)
杞麓湖位于云南省玉溪市通海縣境內,海拔1797m,積水面積水359km2,湖面東西長10.4km,南北平均寬3.5km,水域面積37.3km2,湖水容量1.68 億m3,是云南省九大高淡湖泊之一。杞麓湖流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15.6℃,年平均降水881.0mm。主要入湖河流為紅旗河、里山大溝及大新河,出湖口無明河,為封閉型高原湖泊。近年來,隨著流域工農業(yè)發(fā)展及人口增加,通海縣生活廢污水和農業(yè)生產(chǎn)廢污水大量排入杞麓湖,水體PH、高錳酸鹽指數(shù)、總磷、總氮嚴重超標,屬劣V 類水質。[1]
在杞麓湖湖心(水深5.2m)上用重力采樣器采得連續(xù)的柱狀巖芯,長度53.5cm,在云南師范大學高原湖泊重點實驗室按0.5cm 間隔分樣,樣品裝入塑料樣品袋后密封待測。
本文選用了粒度、磁化率和碳酸鹽作為氣候的代用指標,對杞麓湖沉積物進行相關研究。將在野外采集的1 根巖芯107個樣品在室內自然風干,在高原湖泊生態(tài)與全球變化重點實驗室對樣品進行了各項實驗分析。
(1)階段A:52~30cm 部分,碳酸鹽含量是一個相對低值區(qū),從整個剖面來看也是如此,平均含量為7.8%,而磁化率則為整個曲線的最高值,高頻磁化率為150~300* 10-8m3kg-1。有機質含量偏小,在5%~30%,中值粒徑為整個剖面的最低值,小于等于20μm。
(2)階段B:30~11cm 部分,碳酸鈣含量較前一段變化波動上升,平均值為18%,從圖1-4-2 可以看出,磁化率迅速下降,小于等于200* 10-8m3kg-1。中值粒徑減稍增大,粒度變粗。
(3)階段C:11~0cm 部分,該階段指標記錄主要表現(xiàn)為碳酸鈣含量逐步升高到了20%這樣一個較低的水平,有機質波動上升,為8%~40%之間,中值粒徑迅速增大,在20~280μm,磁化率繼續(xù)持續(xù)變小,幾乎為0。
將杞麓湖湖泊沉積物從下往上分三個階段作分析:
Ⅰ段(52~30cm):麓湖在這一階段中值粒徑較細,碳酸鹽含量低,磁化率處在最高值區(qū)。杞麓湖為封閉型高原湖泊,陸源碎屑物是沉積物的主要物質來源,沉積物來源比較單一,因而湖水物理能量成為控制沉積物粒度分布的主要因素。在氣候干旱期,湖泊的水位下降,湖面收縮,采樣點(湖心)離岸邊的距離較近,水動力條件較強,可以帶動粗顆粒物質到此處;反之,深水弱動力條件有利于細顆粒物質沉降,因而在該位置沉積的顆粒較細,沉積物粒徑減小。
Ⅱ段(11~0cm):杞麓湖中值粒徑變粗,碳酸鹽含量變高,磁化率降低。封閉湖泊沉積物的頻率磁化率較低時,氣候較干旱;高頻率磁化率較高時氣候則較濕潤。降水強度弱,地表徑流小,帶入湖泊內的沉積物中的碎屑物質較少,以至沉積物的磁化率較低。第2 階段杞麓湖湖泊水位下降(降雨量已經(jīng)小于蒸發(fā)量,湖泊水位開始下降),人類活動開始影響湖泊沉積環(huán)境。
Ⅲ段(30~11cm):中值粒徑迅速變粗,碳酸鹽含量變高,高頻磁化率幾乎為0。一般來說,湖泊中心沉積物中碳酸鹽的含量較高時期是湖水水位較低時期。第3 階段人類活動的影響加劇,富營養(yǎng)化導致杞麓湖碳酸鹽含量維持在高水平。
本論文通過滇中南地區(qū)的異龍湖和杞麓湖湖心積物的粒度、磁化率、碳酸鹽等多項環(huán)境代用指標的綜合分析,分析杞麓湖胡鑫沉積物,得出了以下幾點主要結論:
①第一階段氣候環(huán)境狀況較為穩(wěn)定,降雨量大于蒸發(fā)量,湖泊水位高,人類活動干擾較小;②第二階段湖泊流域氣候變干,湖泊水位逐漸下降,人類活動影響開始加劇,湖泊富營化開始出現(xiàn)并呈增加趨勢;③第三階段人類活動對湖泊沉積環(huán)境的影響大幅度增加,湖泊富營養(yǎng)化嚴重,湖泊水量有所減少,水位低氣候變干旱??傮w來看,近代以來,杞麓湖湖區(qū)變得越來越干旱,湖泊環(huán)境惡化,富營養(yǎng)化嚴重。
文獻:
[1]師瓊.杞麓湖水質變化分析及保護對策探究[J].云南省水文資源局玉溪分局.(2012)03-0044-03
[2]李志飛.巴里坤湖記錄的新疆動補中早全新世以來的氣候變化[D].甘肅.蘭州蘭州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