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 平
張平中國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山西省作家協(xié)會主席,代表作有《天網(wǎng)》《抉擇》《十面埋伏》等。先后數(shù)十次獲獎,主要作品被改編為電影、電視,其中長篇小說《抉擇》獲第五屆“茅盾文學獎”
上海是我最喜歡的大城市之一。
之所以喜歡上海,并不僅僅因為它的經(jīng)濟實力,而更多是因為它的變化。
在我的眼里,上海就像一個年輕而優(yōu)雅的女子,就好似女大十八變,隨著時間的推移,它變得越來越迷人,越來越秀麗,越來越看不透,越來越讓你向往而又讓你對它不得不越來越敬重。
喜歡上海,還有更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上??偸窃谧?,而且總是變得越來越年輕。它沒有大城市的那種通病,總是那么生氣勃勃,看不到一點兒老舊的地方。在中國,你想看最具時代氣息的城市,那你第一個肯定應該來上海。
有人說,百年中國看上海,這意思似乎是上海代表了近百年來中國歷史的縮影。但也似乎還有一層意思包含在里面,上海的文化底蘊并沒有那么深厚,上海的歷史也沒有那么悠久。上海是什么?更多人眼里,似乎還是那句老話,一個冒險家的樂園。再說懸一點,上海似乎同紐約、曼哈頓差不多。你要是喜歡一個人就把他送到上海去,你要是憎恨一個人也把他送到上海去。在不同的人眼里,上??隙ㄊ遣煌纳虾!C绹愿乙芟胫髟资澜缥幕某绷?,也許就因為它短暫的文化歷史。而上海似乎也差不多,它之所以總是那么年輕,總是在引導著中國的時尚和夢幻,也同樣可能是因為它的絕少負載和不期修古。
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之所以率先在上海引發(fā)了如此巨大的反應和變化,并不僅僅因為上海是個沿海城市,是個商業(yè)城市。上海的奇跡和成功,尤其是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變遷,更多的恰恰可能是因為它的年輕,因為它的靈動?!耙蜓笔呛汀笆嘏f”連在一起的。“沉重”往往又同“積淀”密切相關(guān)。厚重的文化,更多時候常常會成為社會變革的深層阻力;悠久的歷史,則又會漸漸成為一個民族重荷的包袱。中西部改革開放的艱難和滯后,并不僅僅因為它的交通阻塞和流通不便,其實更多的原因是深重的傳統(tǒng)和僵硬的古老。
在上海,我們很難看到遺留文化的印痕。在上海瀏覽,常常會讓你為這座城市強大而無形的自我修復能力嘆為觀止。它的每一個角落,每一道景觀,每一處建筑,每一條街巷,不管它始建于哪個年代,哪怕是街道旁的一棵樹,住宅院里的一株花,都會散發(fā)出一股濃濃的時代氣息。即使像幾乎已經(jīng)成了文物的外灘,那大片的百年建筑,也同樣讓你看得到無處不在的時尚和新意。你不會想到它的古老,更不會想到它的沉重。
年輕,就是活力;年輕,就是新潮。一個城市能永葆青春,常盛不衰,并始終能站在改革前列的基因密碼,其實就是它始終年輕的心態(tài)和思想,始終旺盛的活力和激情,還有它始終敢于甩掉包袱,敢于輕裝上陣的整體狀態(tài)和求新精神。一句話,前面沒有擋駕的,后面沒有扯腿的,自然總會走在時代的最前列。
若要在中國旅游,如果你去的地方有上海,那就一定把上海放在最后一站。如果你想要讓你能保持一個舒適的心情,能讓你具有一個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那也一定要把上海放在最后一站。
如果你第一站就到了上海,而后從上海出來再到別的省會城市,說不定會讓你久久地陷入一種失落的情緒之中,它極可能會讓你不斷地去比較,去對照,去衡量,從而會讓你長時間地感受到一種難以抹掉的強烈反差,甚而至于讓你對本來極為美好的地域和景觀產(chǎn)生一種莫名的失望和不振。因為上海給你的印象太強烈,太鮮亮了,那蓬勃的氣勢,雄厚的底氣,那奢靡的氣象,豪華的底蘊,還有那濃郁的時代氛圍和時尚氣息,說不定會讓你在不知不覺中把其他的地方都看低了,看矮了,看小了,看淺了,看歪了,看得靠后了。所以你如果要去旅游,就一定把上海放在最后一站。等你從別的省會城市最終進入上海,你的感覺將會變得越來越好,越來越美,越來越恣情,越來越振奮,就像從一道道和暢平緩的小溪小河旁,最終挺進奔騰洶涌的大江大河;就像從一株株柔美秀雅的花草叢木下,漸漸踏入浩瀚無際的林海草原;就像從一溜溜亮麗溫潤的青丘綠谷中,突然看到了千巖競秀,萬壑爭流的崇山峻嶺!
這就是上海的感覺。
很多人說,上海是一座商業(yè)城市。這話充其量只說對了一半。上海還是一座文化城市,或者說它更是一座文化城市。它的文化恰恰不在它的沉重古老,而在于它的年輕恣肆。
喜歡上海,是因為它的美麗,它的年輕。對它充滿了敬意,也同樣是因為它總能讓自己保持得這么美麗,這么年輕。
上海,我們都在為你祈禱,愿你能永遠這么美麗,永遠這么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