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復興
音樂蕩漾在城市的天空
來芝加哥,正趕上它的音樂季。其實,只要是夏天來,一般的周三和周末,都能夠聽到它的音樂。今年稱之為“芝加哥夏季之聲”的音樂季,從6月12日到8月17日,為期兩個多月。我聽的這一場,演奏的是德沃夏克的《新大陸》,巧了,7年前來芝加哥,聽的也是這支交響曲。
芝加哥的夏季音樂會,很有傳統(tǒng),自1935年開始,有著近80年的歷史,一直都是在室外舉辦,人們免費欣賞。這在世界很多號稱國際大都會的城市里,都是很少見的奇跡。捷克有“布拉格之春”,我國有“哈爾濱之夏”。遺憾的是我們的首都北京,雖然新建的國家大劇院有堂皇的音樂廳,也可以有錢請來世界頂級的交響樂團演奏美妙的音樂,但是,卻沒有這種免費讓大眾欣賞室外音樂會的傳統(tǒng)。在我的記憶里,只有“文化大革命”中,在天安門廣場上,有過總政歌舞團大合唱《長征組歌》和殷承宗的鋼琴曲《黃河》的演出,在政治的喧囂中,讓音樂膨脹而跑調(diào)走形。
今年的音樂會在格蘭特公園旁邊的千禧廣場舉行。7年前來芝加哥時千禧廣場便有了,名曰千禧,可以知道是2000年新世紀到來時建成。但是,這個室外的音樂廳卻是這兩年才新建成的。以往的夏季音樂會都是在格蘭特公園舉行。格蘭特公園很軒豁,很漂亮,它一邊緊鄰密西根湖,一邊緊靠市中心的交通要道密西根大街,沒有大門,沒有圍墻,和城市橫豎相連,任人們免費出入。想想,真的要感謝百年前那場吞噬了整個芝加哥的大火之后重建這座城市的規(guī)劃者,他們在緊靠城市中心的位置,建成了占地面積如此浩大的格蘭特公園,而且,在公園最靠近DAWNTOWN的位置預留下那么大的空間,建成了千禧廣場,又在建千禧廣場的時候就已經(jīng)有了這樣一個開闊的室外音樂廳的藍圖。這在我們這里,幾乎是不可想象的,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位置,我們更愿意錙銖必較地計算如果開發(fā)成為新的商業(yè)樓盤的建筑面積和使用面積的價值,而怎么會咬下后槽牙來、舍得拿它變?yōu)橐粋€只有夏季才可以使用而且是免費的室外音樂廳呢?
芝加哥的這個室外音樂廳,占地面積很大,大約能夠容得下幾千人,想想得有我們北京中山公園的露天音樂廳的四個大。沒有座位,下面是草坪,人們可以席地而坐。上面有像恐龍一般的鋼鐵骨架,讓音響和燈光有安身之地。有些遺憾的是,舞臺的位置很低,稍微坐在后面一點,便看不見舞臺。好在是聽音樂,不是來看歌劇的,況且,大多數(shù)人醉翁之意不在酒,邊聽邊玩邊野餐喝啤酒,每年的夏季音樂會,便成為了大眾當然的休閑活動。
演出晚上7點開始,我5點不到就來了,草坪上已經(jīng)基本坐滿了人,不少是全家傾巢而出,帶著布單,帶著折疊椅,帶著嬰兒車,帶著吃的喝的,甚至連簡易的車載冰箱都帶來了。有了很好的免費音樂會,還要方便大眾來參加,這一點是很重要的。如果這個室外音樂廳不是建在市中心,而是建在郊外很遠的地方,一般大眾來聽一場音樂會,就顯得有些勉為其難。我想,這也是芝加哥夏季音樂會之所以能夠堅持這么長時間而且擁有這么多觀眾的一個重要因素。同時我想,一座城市的文化品質(zhì)和氛圍,不僅是領(lǐng)導者和藝術(shù)家的創(chuàng)造,更是大眾共同參與創(chuàng)造和時間積淀的結(jié)果。
見縫插針,我剛在擁擠的觀眾中間坐下,旁邊的一位美國白人遞給我一盒壽司,對我說他買多了,吃不了,送給我吃。我謝過他,同時向他借來他手中的節(jié)目單,看到今年的夏季音樂會是由格蘭特公園管弦樂團和合唱團演出,指揮是卡洛斯·卡馬拉、C·貝爾等人,當然,無法和今年芝加哥交響樂團演出季的指揮穆蒂的名氣相比。但一共32場的音樂會,包括了莫扎特、舒伯特、柴科夫斯基、西貝柳斯、肖斯塔科維奇、拉赫瑪尼諾夫、布里頓等人在內(nèi)的古典音樂,還有一些流行的波普音樂和兒童音樂,應(yīng)該說,其豐富精彩,不比穆蒂領(lǐng)銜的芝加哥交響樂團差。
事實上,確實不差。演出在薄暮時分開始,在夜幕降臨時結(jié)束。原來擔心在室外,人又這么喧鬧,沒有想到音響的效果那樣的好,演奏的水平那樣的高。第一樂章一開始,熟悉的旋律,伴隨著伏爾塔瓦河波光粼粼流淌而來,真的是美妙至極。一邊是水柔不勝槳的密西根湖,一邊是燈紅酒綠的密西根大街,德沃夏克的音樂蕩漾在城市的上空,讓這一切:古典和現(xiàn)代、自然與心靈、大眾及藝術(shù)相融。忍不住想象著,如果我們北京中山公園的音樂廳,也能夠在每年的夏天舉辦為期兩個多月的免費音樂會,將會是一種什么樣的情景?如同這里的露天音樂廳和芝加哥交響樂團的音樂大廳只有一街之隔,一步之遙,就在它的斜對面;我們中山公園的露天音樂廳和國家大劇院的音樂廳,也只隔著一道長安街。彼此的音樂可以相互映襯,讓一座城市的藝術(shù)氛圍更為濃厚,實在是一樁令人向往的美好事情。
(責任編輯 張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