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靜波/文
愿有歲月可懷敬 且以深情共崢嶸
■章靜波/文
在那樣的一個年代,戰(zhàn)爭也許便是滅頂之災,沒有人能置身事外;在那樣的一個年代,為了一個共同的信仰,一個又一個的中華兒女,覺醒成長,捐軀赴國難。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而若問歸期卻也許未有期……太平本是良將定,不許良將見太平,浴血奮戰(zhàn),舍身取義,忠于大義無懼犧牲,卻終愧小家……一次的離別也許便是永訣,有太多的小家破碎難全,有太多的人苦守一生卻等不到歸人。他們用一片赤誠,滿腔熱血,告訴了我們何為家國大義,何為信仰忠貞,何為生死情誼,何為繾綣愛戀。他們用鐵骨血肉,用離別難歸,終是許給了我們這盛世太平……
在戰(zhàn)爭最初打響的那一刻,對于很多的人來說也許都還存在著這樣的一絲幻想,打仗那是當局的事、是政府的事、是軍人的事,唯獨不該是我們的事??蔁o論是軍人、文人、商人、農民,孩子、青年、老人,無關乎男人、女人,戰(zhàn)爭就是那樣殘酷的一件事,覆巢之下、滅頂之災,任有誰可真正逃脫?
如果沒有戰(zhàn)爭,他們也許只不過是些粗魯卻樸實的村民,每日里在山野中唱著山歌、在田地間斗著蠻勁,男耕女織日子便那樣簡簡單單的過;如果沒有戰(zhàn)爭,他們也許只不過是些計較卻平實的小市民,每日里柴米油鹽、家長里短,日子就在磕磕絆絆中安穩(wěn)的過;如果沒有戰(zhàn)爭,他們也許仍是身世顯赫,瀟灑任性的富家少爺小姐,讀讀書、從從商、談談情、說說愛,日子便那樣一天一天奢逸的過。孩子們沒心沒肺的胡打胡鬧,青年們無拘無束的熱烈成長,教書先生教教書,老倌名角說說評彈唱唱戲,家族長老們抽抽水煙,闊家太太們打打麻將,當然也會有貧窮富貴,也會有階層等級,可生活總是向前的,充滿著無數(shù)的可能與希望……然而一場戰(zhàn)爭,讓所有的一切都變了樣。
在那樣的一個年代里,有些事,總是需要些人去做。在那樣的一場戰(zhàn)爭中,有些人胸懷大志希望成為斗士,有些人胸無大志卻因命運成為英雄,還有些人雖懷驚艷才,卻一心只求平淡,無奈被逼著走上了歷史的舞臺。沒有人愿意經歷戰(zhàn)爭,只是當戰(zhàn)爭來臨時,當避無可避時,他們選擇了面對。每一個走上戰(zhàn)場的人,都不是為了求死,而是求生,只不過他們用舍棄己生,而求千千萬萬個家的生,求整個國家的生,求整個民族的生;每一個走上戰(zhàn)場的人,他們所希翼的不過是身后人的安穩(wěn),他們所期盼的不過是從此后再無戰(zhàn)爭,他們所向往的不過是山河永存,國泰民安。
名在壯士藉,不得中顧私,也許在選擇離開的那一刻起,便以注定忠孝難兩全,只因山河破碎,國將不國,何以為家?于是乎,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頭可斷、血可流、家可破,而國不可亡。
信仰是什么?你又會為著信仰堅守到何種程度?很多時候,不得不承認作為女子所在意的無非歲月靜好,小家安穩(wěn),而男人,特別是軍人,有時是一片太深的海洋,他們似乎與身俱來有一種更為博大的胸懷,先天下之憂而憂。很多時候我很好奇究竟是要有著怎樣的一種信念,可以支撐著他們挺過殘酷與慘烈,可以心甘情愿用生命堅守信仰。
在那樣的一場戰(zhàn)爭中,無論是前線戰(zhàn)火中奮起而戰(zhàn)的猛士,還是看不見的戰(zhàn)場里孤軍奮戰(zhàn)的勇士,信仰似乎便是他們生命的全部。在踏上戰(zhàn)斗的那一刻起,他們便知道等待他們的將是前途茫茫,荊棘密布,火海硝煙;在踏上戰(zhàn)斗的那一刻起,他們便知,遲早有一槍會打在胸口、穿過心臟。害怕嗎?遲疑嗎?會有的吧,至少會有那樣的一秒,因為想起了那些愛著的人,也許正因為那些愛著的人,才給予了他們直面死亡的勇氣。那一刻犧牲對于他們也許并不是悲傷,而是一種力量,一種信仰的力量……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于他們軍人之職,守土衛(wèi)國;于他們軍人之職,與國同殤……山河破碎萬家悲,國難豈待兒孫平,將戰(zhàn)事止于吾輩,用今日吾輩之犧牲換身后人殷殷期待之明日,還后輩一太平盛世。抱著這樣的一份信念,他們將血肉之軀鑄成壕塹,將忠魂義魄煅成槍刀,肉體會消亡,可信仰將會隨著靈魂永恒不滅。
屬于男人間的情誼有時似乎亦因著這份信仰而更為的純粹與直接,以心相交,以命相托,情誼這簡簡單單的兩個字,在那段殘酷的歲月中,在那些錚錚男兒間詮釋的更為真摯,叫人動容。
戰(zhàn)爭有多么的殘酷無情,那份情誼便有多么的深沉渾厚。那樣的烽煙亂世里,那樣的一群人,身份、背景、性格,也許全然不同,卻因著一個共同的信仰,彼此扶持、生死與共。
戰(zhàn)爭有多么的猛烈,生命便有多么的脆弱。烽煙亂世,死亡于他們似乎只是一步之遙,曾經身邊朝夕相伴、浴血奮戰(zhàn)的戰(zhàn)友,也許下一秒一個瞬間便只剩下支離破碎的身軀;曾經身邊共同進退、相伴相持的朋友,為了各自所肩負的使命、為了最終共同的信仰,也許一個轉身再一次的見面便是無奈的相傷……
可即便如此,依然無懼將身后相交,將生命相托,因為懂得所以信任,因為信任所以無懼。于他們那份默契、那份情誼早已根深蒂固;于他們戰(zhàn)火無情,生時同血戰(zhàn),死后同歸去;于他們今生有幸同袍,來世再續(xù)兄弟情。
朔方戰(zhàn)火,烽煙亂世,在那樣的一個年代,生存都以堪憂,更何況是愛情,可偏生是在那樣的一個年代,許一朝少年情事,留下的便是一段銘心刻骨,烽煙亂世中的愛情是無法承諾的朝朝暮暮,卻是片刻溫情的天長地久,是無法執(zhí)手偕老的短暫繾綣,卻是死生相依的溫情守望,在那樣的年代里,遇見彼此,也許便已是在那個壞年月里最好的運氣。
在那樣的一個年代里,愛戀就好似他們心中的燈塔,照亮著他們回家的路;在那樣的一個年代里,愛戀是含蓄而深沉的,沒有太多的甜言蜜語,少了些浮夸的山盟海誓,一次牽手、一個擁抱,哪怕只是一場眼神的交匯、一次無法言語的擦肩,于戰(zhàn)斗著的他們來說,那片刻的溫情便已足夠抵擋所有現(xiàn)世的冰冷,便可溫暖那看似堅毅卻疲憊的心魂。革命者的愛情經得起風刀霜劍,他們所求的從來不是轟轟烈烈,他們所貪戀的無非只是那片刻的柔情。
在那樣的一個年代里,他們中的誰不曾那樣盼望過,盼望有一日,可對那個她傾訴衷腸,不再彷徨,可戰(zhàn)爭的殘酷卻讓他們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在轉身離別前,狠心的說著不愛;他們中的誰不曾在心底無數(shù)次的問“仗什么時候才能停吶”,能回到那個家,回到那個堅定的說著“我等你”的她的身邊,可戰(zhàn)爭的無情讓他們只能一次又一次的許下“我會回來”這個美好卻無法兌現(xiàn)的諾言。
那一封又一封未能寄出的情信,那一封又一封留存下的與妻書,真摯平實、情深意濃,無論是世家的青年才俊,亦或是行伍的粗糙漢子,他們似乎都在最危險的時候學會了浪漫。生死一念間,是誰用生命為愛人尋求未來,又是誰用盡一生癡癡等待歸人,不敢盡訴一腔深情,唯恐辜負承諾,不敢奢望天長地久,只珍惜曾經擁有。
一場戰(zhàn)爭,究竟是要經歷過怎樣慘烈的過程才能走向稱不上圓滿的結局(只因戰(zhàn)爭無論輸贏,所有人都付出了太大的、太慘烈的犧牲,這樣意義下的勝利沒有誰能成為真正的贏家),沒有親身經歷過的人又怎能真正明了這其中的種種。《中國兄弟連》、《亮劍》、《雪豹》、《戰(zhàn)長沙》、《紅色》、《偽裝者》……如今的我們似乎只能憑借著歷史書中、影視劇中的點滴,想象、拼湊著那段烽煙歲月,遠觀、憑吊著那段亂世過往。雖然有限,卻依然感懷,愿有歲月可懷敬,且以深情共崢嶸……
(作者單位:浙江省工程咨詢協(xié)會)
寫在最后
看閱兵,看到老兵方隊的那一刻,看到那些浸染風霜的面容,看到那些歷經滄桑的身影,看到那些滿含淚水的雙眼,他們又一次的行起了軍禮,那軍禮中所包含的過往,那軍禮中所蘊含的深情,那軍禮中所承載的分量,是我們所能想象卻無法真正感知的……這一刻,在行過十里長街,在行過天安門前的這一刻,于他們該是怎樣的一種感慨呢。
看閱兵,看到老兵方隊的那一刻,忽而想起了許久前看到的關于老兵的專題片,紀錄片中的他們經歷了戰(zhàn)爭,戰(zhàn)勝了敵人,卻似乎依然過不好這后半生,貧苦的生活、滿身的傷痕,被批斗、被遺忘、被嘲笑、被否認,這是他們本不該承受的。很多人說他們不怕犧牲,只怕被遺忘,而或許他們甚至不怕遺忘,只是怕不被認可。
看閱兵,看到老兵方隊的那一刻不覺動容,因而有了此文,再一個十年后也許我們便再也見不到他們的身影。十年又十年,愿山河永存,國泰民安,這盛世如您們所盼,綿延不息,這太平如您們所愿,長長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