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玲吳一平
1.南昌航空大學科技學院 江西南昌 330046 2.江西建設職業(yè)技術學院 江西南昌 330200
淺析模因視角下的背誦輸入法
肖玲1吳一平2
1.南昌航空大學科技學院 江西南昌 330046 2.江西建設職業(yè)技術學院 江西南昌 330200
背誦是中國學生非常熟悉的傳統(tǒng)學習方法。在甄選優(yōu)秀語言模因的基礎上,將背誦輸入法與英語學習完美地結合起來,必將給廣大的英語者帶來福音。
模因;背誦輸入
自1976年英國進化生物學家Richard Dawkins在其著作《自私的基因》中首次提出模因一詞,基于達爾文進化論觀點來解釋文化進化規(guī)律的模因論memetics的研究討論,在東西方學術界便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了。學者們針對模因論與文化和語言的關聯(lián)做了大量的研究,結果證實三者間有著極其密切的聯(lián)系。牛津英語字典就將meme定義為:文化的基本單位,通過非遺傳的方式,尤其是模仿而得到傳播。將模因論引入中國的何自然教授(2003)則認為“語言的選擇和使用的過程就是各種模因相互競爭的過程”,“模因靠復制、傳播而生存”,語言是它的載體之一。
在語言的習得過程中,語言的輸入毫無疑問地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背誦既是一種中國傳統(tǒng)的語言學習方法,也是一種集中強化輸入、輸出語言信息的有效方式。根據美國知名應用語言學家Krashen(1987)提出的第二語言習得理論,語言的習得必須通過語言輸入來完成。在這一點上,國內許多的學者都表現(xiàn)出了高度的一致。陳懷文在其著作《背誦和掌握外語》(1998)中指出:“通過背誦,學生可以加深理解和鞏固所學過的語法知識,牢記常用詞匯、句型、及固定的表達形式,鞏固語言知識的積累,強化語言輸入,為語言輸出打下扎實的基礎?!钡r有學者將模因論和背誦輸入法結合起來,分析兩者在英語學習中的內在關聯(lián)和相互作用。
模因是文化的基因,語言是它的載體,二者間有著緊密的關聯(lián)。而作為語言輸入關鍵手段的背誦輸入,其實就是模因大量獲取的過程:語言表達中所需的詞匯、固定句型、表達方式、文化信息等,通過語言模因生命周期和復制、傳播的方式,迅速傳播開來。將這三者間的內在和外在聯(lián)系透徹地進行研究,而充分地理解、合理地利用好這一過程,將會給廣大的英語學習者帶來莫大的幫助:
1.熟悉、簡便的操作方式有助于降低學生的情感焦慮,增強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Krashen指出,第二語言習得的進程會受到諸如動機、個性、焦慮等許多情感因素的影響,其中情緒上的緊張波動是較為關鍵的因素。焦慮程度的高低與語言輸入的效率是成反比的,即:心情放松、愉悅的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能學得更好。
“背誦”作為傳統(tǒng)的語文學習方法,無疑是中國學生最為熟悉的??v觀整個中國歷史,但凡那些在文學上頗有造詣的作家及詩人,無一不是背書的高手。如果在操作之前,讓學生充分理解背誦的內容,那么他們更容易有興趣、有信心進行后續(xù)的學習,從而為語言輸入提供良好的情緒基礎。
2.背誦輸入法可以縮短語言學習的“孵化”期,加速學生寫作和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
大量背誦輸入的積累是實現(xiàn)流利口語的第一步,可以幫助學習者的語感和口語流利程度邁上新臺階。背誦輸入的量累積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有望實現(xiàn)水到渠成、出口成章。
寫作既是一種重要的交際手段,也是語言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只有足夠量的語言輸入才能造就地道的語言輸出。背誦輸入恰巧能夠豐富記憶庫中的知識,在進行英語寫作時,可以輕松地從現(xiàn)存記憶庫中提取有用的詞匯及句型,使語言表達及使用更為準確和規(guī)范。背誦輸入使語言學習者的英語學習少走彎路,甚至可以提供捷徑。
3.背誦既是一種輸入的手段,同時也是有效輸出、將語言模因為我所用的過程。
語言的學習,實際上是一個信息加工的過程。成功的語言學習者幾乎都經歷了相同的學習過程:首先是大量的目標語的輸入,然后將材料加工內化為自己的語言,最后是高質量的輸出:精準、流利的口頭及書面輸出。
4.大量地道語言的輸入有助于克服母語對學生的負遷移影響。
依照第二語言習得理論,遷移就是語言學習者的母語對第二語言或者外語習得所產生的作用,那些對第二語言習得起阻礙作用的就被稱之為“負遷移”。
因為英語和漢語原本就分屬于完全不同的印歐語系和漢藏語系,這兩種語言在詞匯、語法、語篇甚至書寫格式等多方面都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此時如果存在目的語輸入嚴重不足的情形,漢語將會嚴重影響學習的成效,甚至造成中國式英語的現(xiàn)象。反之,如果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有意識地通過背誦優(yōu)秀的有代表性的英語詞匯、語句、語篇,主動地進行語言輸入活動,那么這些知識可以對英語的輸出起到監(jiān)督和編輯的作用,最大程度上避免和修正漢語可能會造成的負遷移作用,從而最終達到解除母語干擾、逐步擺脫母語的參照體系,更好實現(xiàn)用目的語溝通的目標。
英語學習是一個持久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它更是一個復雜的、多因素互動的過程。在教學環(huán)節(jié)里,教師注重的是對學生的引導和指導,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樂趣、獲得成就感,最終達到自主學習,全面提高英語水平。
本研究提倡的既是中國人十分熟悉的傳統(tǒng)背誦方法的回歸,又是在此基礎上的創(chuàng)新。將背誦輸入法放在模因理論的視角下,實現(xiàn)兩者的密切結合,相輔相成,勢必對英語教學帶來正面、積極的影響。
[1]Balckmore S. The Meme Machin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2]Dawkins,R. The Selfish Gene,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6
[3]Krashen S. D. & Terrel T. D. The Natural Approach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the Classroom[M]. New York:Pergamon Press Ltd.1983:26.
[4]何自然.語言中的模因[J].語言科學,2005第四卷第六期
[5]陳懷文.背誦和掌握外語[J].大學英語,1998 (3)
[6]呂秋蓮.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指導學生背誦[J].語數外學習·中旬,2013年第01期作者簡介
肖玲,(1981- ),江西贛州人,南昌航空大學科技學院講師,碩士,從事語言習得、跨文化交際研究;
吳一平,(1979- ),江西南昌人,江西建設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碩士。
本文是2013年江西省教學改革研究課題《模因視角下背誦輸入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研究與應用》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