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風行屬于汽車企業(yè)中實干派的代表,一直低頭認真做事卻很少大聲張揚,雖說酒香不怕巷子深,但適時的進行自我推銷會有著意想不到的效果。景逸S50的推出是東風風行非常濃重的一筆,也非常符合東風風行的一貫作風——用實力說話。
李景升:雖然是第一次接觸這款車,但沒有陌生的感覺。就像回到記憶中童年的老房子一樣,有一份自然的親近感和‘家’的溫馨感。
很多人可能對東風柳汽這個企業(yè)不太熟悉,但就是這樣一個“默默無聞”的企業(yè)2014年銷量突破了24萬輛,用了5年時間實現(xiàn)銷量10倍增長,成功殺入自主品牌乘用車企業(yè)前十,排名第七。在東風大自主的發(fā)展策略下,東風自主品牌分為三個板塊——東風風神、東風風行和東風風度,東風風神由位于東風大本營湖北武漢的東風乘用車負責運營,東風風度由位于河南鄭州的鄭州日產(chǎn)負責運營,而位于廣西柳州的東風柳汽旗下乘用車車型則劃入東風風行品牌。東風風行目前基本已經(jīng)覆蓋了MPV、SUV以及三廂轎車的主流汽車市場,其中菱智主打中低端商務MPV市場,CM7主打中高檔商務MPV市場,即將上市的S500則是主打家用MPV市場,另外東風風行在城市SUV市場主打車型是景逸X3和景逸X5,以及新上市自動擋SUV車型景逸XV;景逸S50則是主打緊湊型三廂轎車市場。
景逸S50是一款7~10萬元級別、軸距達到2700mm的三廂轎車,是東風柳汽觸及轎車市場的第一個車型。這是我第一次接觸景逸S50,之前只是在今年的上海車展上看到這款車,并沒有親身試駕。景逸S50給我的第一印象是自然的親近感和“家”的溫馨感,無論是感官上還是駕駛體驗上,就像回到記憶中童年的老房子一樣。
在外觀和內飾的設計上,景逸S50秉持了“以和為貴”的中國傳統(tǒng)思想,穩(wěn)重而不出格,讓人很難挑出“違和”的元素,中規(guī)中矩、樸素大方,比較容易被大多數(shù)人接受。從側面看景逸S50車頂線條比較流暢,尤其是“短尾”設計讓人的感覺非常的利索,毫不拖沓。景逸S50的車尾也比較耐看,尾燈組造型和微微翹起尾箱頂部邊緣部分,更顯質感。與外觀一樣,景逸S50的內飾也中規(guī)中矩,無論是造型還是材質搭配,都以簡潔為主,能夠被大多數(shù)人很容易地接受。得益于2700mm的軸距,后排空間很寬敞,這也是景逸S50很突出的一個優(yōu)點。
在駕駛感受上,景逸S50很容易上手,1.6L自然吸氣發(fā)動機和CVT變速器組合的調校比較偏重舒適家用風格,平順性很好,很符合“心平氣和”駕駛者的口味。發(fā)動機來自沈陽三菱,采用了三菱的MIVEC技術,官方綜合油耗是百公里6.5L,在實際駕駛中,感覺這個油耗值還是比較靠譜的。底盤方面,景逸S50采用了常規(guī)的前麥弗遜、后拖曳臂式懸架。
在試駕景逸S50這款車時,我的腦海里總是浮現(xiàn)起亞賽拉圖這款車,兩款車的駕駛感受很相近,只是景逸S50車內空間更加寬敞一些。
張研:自主品牌發(fā)展至今,在車輛主要部件等硬實力方面已經(jīng)逐漸縮小與合資以至于進口車型的差距,而在一些我們稱之為‘軟實力’的細節(jié)方面整體上尚需努力。不過,有的自主品牌已經(jīng)在這些方面率先迎頭趕上了,東風景逸S50可以算其中一個代表。
作為東風風行旗下的第一款三廂轎車,景逸S50擁有著不錯關注度。首先,在這個車型的細分市場內有著數(shù)不清的競爭對手,大家都想知道景逸S50能否扛得住如此激烈的爭奪、其次就是價格,自主品牌的價格優(yōu)勢逐步被合資車型蠶食,不拿出些真正的看家本領的話著實讓人替其捏一把汗。其實在景逸S50正式推出之時主打性價比是一個普遍的共識,然而經(jīng)過了時間的沉淀,東風風行品牌已經(jīng)足夠全面地了解了這一細分市場的發(fā)展情況,景逸S50也不是簡簡單單靠性價比撐下去的邊緣人物,因為它有著非同尋常的軟實力。東風風行品牌在推出景逸S50車型時也是相當謹慎的,這一點可以從車型的外觀上閱讀出來,整體上偏向于沉穩(wěn)的風格,但例如前進氣格柵的多幅鍍鉻條設計和LED日間行車燈又讓整車在視覺上增添了些流行的元素,總之,景逸S50這些類似于試探性的設計獲得了一種大氣穩(wěn)重的美感,這也是目前國內消費者比較看重的一方面,這也是體現(xiàn)其軟實力的重要一點。
比起外觀方面的收放自如,內飾則集中體現(xiàn)了功能性這一重要的方面,說白了也就是實用,雖然在布局和設計上沒有看到任何夸張的元素,但整體感覺檔次不低,在內飾件用料上和接縫處理方面,景逸S50再次展現(xiàn)出軟實力的一面,材料上應該是“軟硬兼施”,配合銀色拉絲裝飾條,觸摸上沒有傳統(tǒng)自主品牌空曠感的通病,接縫處處理方面也屬上乘,所謂的廉價感絲毫找不到,給足了消費者面子。這里我們需要再提性價比,之前我們提到性價比會覺得這是自主品牌的一種彌補差距的手段,但在如今的景逸S50里,我們倒是認為這是一種對消費者充滿誠意的回報,景逸S50包含了電加熱后視鏡、巡航定速、藍牙導航多媒體以及ESP電子車身穩(wěn)定系統(tǒng)等越級配置,而且許多高級別車中不曾出現(xiàn)的一鍵啟動按鍵也赫然在列,確實讓整車提高了幾個檔次。
景逸S50搭載的1.6L發(fā)動機對于熟悉風行品牌的人來說并不陌生,最大的特點就是出色的燃油經(jīng)濟性,每每提到油耗自然會伴隨動力是否充沛的問題,景逸S50使用的是一臺模擬6擋的CVT變速器,并配有雪地模式,在普通模式行駛情況下沒有過于突出的表現(xiàn),但低頭仔細看,擋位中是有S擋配置的,所以景逸S50也是可以滿足日常偶爾追求一下動力迸發(fā)的需求的。
包崇美:初出茅廬的景逸S50面對眾多競爭對手,確實有不小的壓力。但從它各個方面的表現(xiàn)來看,無論是設計、選材還是做工都達到了同級車型中的上乘水平。顯然,這是一款有備而來的車型。
第一次接觸景逸S50是在前不久在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碰撞實驗室進行的C-NCAP試驗。由于這是東風風行首款三廂轎車,我對這款車也是十分關注,全程跟蹤報道了該款車的各項試驗情況。應該說,無論是試驗現(xiàn)場看到的情況還是到最后以54.0分的成績獲得5星級評價,景逸S50的表現(xiàn)都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它可以說是“不惜代價”地配備了很多合資車型上都少有的安全配置,比如主動式頭枕、側面安全氣囊與氣簾,全系標配9.0版博世ESP。對于這個級別的車型而言,景逸S50可以說是有些“安全過剩”,但如此的“任性”也體現(xiàn)出廠家充分為消費者安全負責的態(tài)度。從景逸SUV在2013年測試時的42.3分到如今景逸S50的54.0分,我們能直觀地感受到東風柳汽在車輛安全開發(fā)方面的進步。
這次試駕讓我再次有機會對這款車進行深入的了解,也逐漸明白了東風柳汽對這款緊湊型車在很多方面的良苦用心。作為一款主打家轎市場的車型,景逸S50在外觀設計上并不是劍走偏鋒,沒有追求凌厲的線條,而是穩(wěn)打穩(wěn)扎,所以當?shù)谝谎劭吹剿鼤r,其外觀并沒有給人特別驚艷的感覺,但卻經(jīng)久耐看。內飾設計風格走的同樣是樸實簡潔的家用風格,但又不失精致。無論是集成多功能控制按鍵的真皮轉向盤,還是儀表盤,抑或是一鍵啟動以及大尺寸液晶屏,都很有科技感,操作也十分便利。另外,景逸S50的后排空間也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即便是3個人乘坐,也并不感到局促,腿部空間充裕。對儲物空間有著較多需求的消費者也大可放心,景逸S50的后備箱容積為500L,且后排座椅可以按4:6放倒,可以大大擴充后備箱容積。
這款來自于三菱的1.6L發(fā)動機,大家并不陌生,其自推出以來一向以技術成熟可靠且經(jīng)濟實惠著稱,有著不錯的口碑。受限于CVT變速器,景逸S50提速不是很快,但平順性極佳的加速過程也為駕乘者帶來了更好的舒適感。如果需要更有爆發(fā)力的提速,這臺可模擬6擋位的CVT變速器還提供了手動模式,讓駕駛者得到更大的駕駛樂趣。值得稱道的是,景逸S50在車輛噪聲控制方面比較不錯,車輛在60km/h以上的車速時,無論是發(fā)動機噪聲、輪胎噪聲還是風噪控制得都十分得當,這不僅提高了車內舒適性,同時也給駕駛者增添了信心。
低于合資車的售價、高于合資車的配置,這是很多自主緊湊型轎車的生存之道,景逸S50亦是如此。但隨著人們的消費升級,國內消費者越來越注重產(chǎn)品的品質,自主品牌車型需要在產(chǎn)品品質方面下足功夫,才能有立足之地。景逸S50具有技術成熟、配置全面、安全可靠等特點,表現(xiàn)出足夠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