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職高語文教學中,語文的教學方法一直受到教學工作者的關注,是新課標的實行也使語文教學方法產生了新的改變,但是語文的教學基本面卻沒有太大的變化。
關鍵詞:語文教學;創(chuàng)新;思維方式
語文教學作為我國所有學科中比較基礎的學科,雖然語文教學的范圍比較廣,但是其最終的教學目標無非就是將我國的文化發(fā)揚光大,包括語言、哲理等傳統(tǒng)的理念都很好地傳遞到學生腦海中。
一、新課標背景下的職高語文教學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新的文化隨著新的群體和一些要求慢慢形成,也就是我們經常說到的文化挑戰(zhàn),從語文教學的具體群體來說,職業(yè)高中的教學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這樣的群體普遍學習都不是特別好,由于基礎不是很好,職業(yè)高中學生的學習能力需要語文教師給予一定的指導和幫助。在這種背景下,語文教學不僅需要教師給該群體學生的語文學習重新予以定位,還需要教師盡量避免比較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
其中的主要目標也是為了適應新課標的一些要求,比如新課標的教學目標主要是以與時俱進與社會發(fā)展接軌但是也不能拋棄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在這樣的語文教學目標的影響下,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體系必須有所改變,但是改變的方向必須有所創(chuàng)新。因為針對職業(yè)高中的學生而言,語文的學習是學生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的科目,同時更為關鍵的是語文的學習也是傳遞我國博大文化的重要媒介,媒介功能的完善需要一些外部因素的補充和加強,因此現(xiàn)階段職業(yè)高中的語文教學需要教師從這樣的特定群體出發(fā),既能夠保證基本的語文教學內容還能在此基礎的教學上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比如,在講蘇軾的《赤壁賦》時,一般的教學主要從該篇文章的寫作背景、作者的生平事跡來講解這篇文章,這樣的講解學習模式,在目前新課標的背景和要求下,學生的感知就會自然地向之前文言文學習中慢慢地靠攏,因此我們不難發(fā)展,其實在語文教學中并不是千篇一律地從作者的生平事跡和歷史背景去分析文章的內容和背后深層次的意義,并不是說這樣的學習過程有多大的問題,而且這樣的語文教學過程很難讓學生了解到語文學習中最需要掌握的內容。
二、語文教學銜接新課標需要注意的問題
在語文學習中,最為重要的應該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自我分析文化現(xiàn)象的意識,這其實是教師最應該讓學生學會的能力,這也是新課標語文教學最為看重同時也是比較重要的教學效果,但是要想達到這樣一種境界需要很強的思維能力和對知識的總結能力,所以對于職業(yè)高中的學生來說,需要具有自主學習語文知識的能力和意識,同時這也是語文教師需要為之努力的方向和教學目標。
語文教學需要從學生自身的基礎出發(fā),有針對性地將基本的語文知識和拓展方向給學生予以指導,其次在具體的教學中需要從新課標的基本要求出發(fā),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比如,在學習韓愈的《師說》時可以先從其對于現(xiàn)代社會人們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出發(fā),然后讓學生對其自由發(fā)言,利用學生的頭腦風暴去得出一個比較大眾化的共識,最后再讓學生仔細研讀文章,最后讓學生將讀文章的感想寫下來,并同之前討論的結果做一個對比,這樣一來可以更好地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身對于《師說》這篇文章在認識上的不足,另外這樣的比較教學可以很好地開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思維,這也和之前心課標的初衷和要求不謀而合,當然學生的這種學習方式也離不開教師的耐心引導和悉心的課程目標規(guī)劃。
三、語文教學同新課標教學結合的措施
語文教學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特別是對于職業(yè)高中這樣的特殊群體來說,語文知識自身的缺乏導致學生自身分析學習的能力受到了較大的影響,語文學習的能力需要有強大的知識儲備作為分析一些文化現(xiàn)象的基礎,因此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對于普通職業(yè)高中生來說,顯然是比較困難的,舉個例子來說就好比讓一個高中生去分析一些本應該是大學教授去分析的一些不常見的文化現(xiàn)象一樣困難,所以這時期需要我們對職業(yè)高中生的知識儲備做一個調研然后進行分析,最后去制訂適合這個群體的課程表,只有這樣語文教學才能很好地與新課標完美地結合起來,同時語文教學的教學效果也才能得到明顯提升。
職業(yè)高中的語文教學需要教師在遵循新課標的基礎上進行了創(chuàng)新研究,更重要的是需要學生具有自我的學習習慣和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只有這樣語文的學習才不會像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一樣死板,新課標的教學也是為了創(chuàng)新語文的教學,無論是從課本上的知識結構還是后續(xù)的教學方式都有所更新,因此當前的教學應該是在傳統(tǒng)教學基礎上對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進行部分繼承,然后對教學模式進行新的摸索,這樣的目的也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自我學習意識以及基本的思維模式。這樣一來,學生在語文的學習中也就會充滿樂趣,同時對于語文知識的探索也會更加專注,更為難得的是,職業(yè)高中的語文教學目標不僅僅會達到還會對學生后期的知識體系產生積極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龍雨.人文教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實踐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
[2]胡海鷗.初高中語文教學的銜接[D].湖南師范大學,2012.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