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杰(西北師范大學 甘肅蘭州 730000)
從“三力合一”的角度淺談羽毛球運動
李亞杰
(西北師范大學甘肅蘭州730000)
摘 要:當前國內羽毛球運動存在著一種偏重于研究其運動對人體作用表層物化的問題,而對其內在的、提高人素質的深層次問題探索的還遠遠不夠。面對這種“重物輕人”的體育現象,思考國際社會競爭的中心從“科技”向“文化”的轉變,結合國內體育“以人為本”的發(fā)展潮流,運用文獻資料法、觀察法和邏輯分析法,從“三力合一”的角度研究羽毛球運動,旨在為高校羽毛球運動教學改革提供理論依據,為羽毛球俱樂部或健身場館提供理論指導。
關鍵詞:羽毛球運動三力合一物力外力心力
羽毛球運動因具有自娛性、觀賞性、鍛煉性等特點,深受各個年齡階段的人的喜愛。長期以來,羽毛球運動的研究與實踐,注重從生物科學的立場,主要以外力為中心,去探討研究,目前,國內僅有少數體育專家和學者,開始探索“三力合一”的競技運動理論,羽毛球中的“三力”是指物力、心力、外力,“三力合一”的羽毛球理論中的物力,是羽毛球運動的基本,是心力與外力相互推動的結果;心力是外力與體力聯系的“橋梁”,外力通過心力的傳導才能使人體的機能在羽毛球運動中產生具有沖擊性、延續(xù)性等人性的力量;外力實質是一種受外界環(huán)境影響的力,又稱“無形力”,因為人們普遍對羽毛球運動外力的看重,使得這種“無形力”是被人所忽視,但是這種“無形力”在羽毛球運動中發(fā)揮的作用卻是非常關鍵的。
1.1研究對象
該研究以物力、心力、外力在羽毛球運動中的作用為研究對象。
2.1對“三力合一”的認識
吉林體育學院的宋繼新教授在《競技教育學》一書中提出 “三力合一”理論,依據醫(yī)學上對于其結論的透析,得出競技運動是一個由人完全支配的運動過程。另一方面,人們對于“三力合一”理論的研究不夠全面,只注重于對有關生物學競技原理的探究,但是一個完整的“三力合一”原理應該包括生物學、心理學和社會學三個方面的研究內容。競技中的物力,簡稱體力,它是通過人體內物質與能量代謝,以及物質獎勵等激發(fā)出來的體力,是人的心力與外力相互作用的表現形式。競技中的心力是人憑借認知、情感、意志和道德發(fā)出來的精神力量,是外力對物力產生作用的“中介”。外力是人通過自己的心理、語言和行為,積極改善環(huán)境,從而獲得外界給予的支持力,它只有使運動員的體力(物力)訓練與恢復達到一定的水平后,并通過強有力的心力溝通,才能對運動員的物力產生積極的作用[1]。
2.2三力合一的羽毛球運動
2.2.1羽毛球運動物力的形成與發(fā)展(1)羽毛球運動物力形成的理論基礎。
物力是指以運動訓練為媒介加強體內物質和能量轉換的一種能力。其本身就是人體的各個器官相互配合協調一致的能力。[2]羽毛球運動中最重要的能力的就是體力,作為競技運動的一種基本形式,是人的心力和外力相互作用的結果,作為人體素質的一種表現方式,對羽毛球運動項目的開展起著推動作用。目前,我國羽毛球訓練的現狀還是以挖掘人體機能和運動現象為中心,進行大運動量的體能訓練。人們缺少從生物學、心理學、社會學三個方位,研究開發(fā)具有人文精神的體力。
(2)提高體力的措施。
現在許多運動員素質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比賽的歸屬,同時也直接區(qū)分了運動員身體機能的高低,無論是在球類運動還是在田徑運動中都亦是如此。所以在日常的訓練中不僅要練習技術,還要加強身體體力的鍛煉,這是訓練中絕對不可以忽視的。在長期的運動訓練與賽事上積累的經驗,人們在身體體能方面的訓練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意識到體能對體育運動的重要性,從而在訓練中將發(fā)展身體體能作為第一要素,然而卻忽視了對運動員心力和外力的探究與訓練。如果物力通過“心力”而展現出富有人性美來貫徹羽毛球動作,那將會使羽毛球運動成為人、物并肩的形體之美,通過心力來展現出的物力與外力的相互協作,更能使運動員在場上產生巨大能量,發(fā)揮更高的水準。外界環(huán)境相呼應(與外力連通),能產生“場”的共鳴,會產生更大的力量,從而達到富有人性的羽毛球運動的體力。這樣,研究羽毛球運動的體力,也要兼顧它與心力和外力的整體效應產生的效果。
2.2.2羽毛球運動心力的形成與發(fā)展
(1)羽毛球運動心力形成的理論基礎。
心力是指靠情感、意志和態(tài)度激發(fā)出的精神力量,它是通過物力表現出“隱形力”。[3]例如,人在處于不利局面或陷入極端困難時產生的超乎常人的能力,這種能力能夠保證羽毛球運動員沖破阻礙,發(fā)揮良好的競技水準,更可能是超越自身極限的內在驅動力。人們在參與羽毛球運動中,自身的身體體能、運動技能、戰(zhàn)術運用、及對運動的把握能力,只有在穩(wěn)定的心力承受能力的參與協作下,才能更好的得以體現。
(2)提高心力的措施。
羽毛球是一項要求非常高的運動,不僅對運動者的自身素質要求很高,羽毛球運動中的許多動作的難度也非常高,以至于運動者很難完成這些動作。所以,要求羽毛球的運動者必須具備超乎尋常的毅志力和永不言棄的精神才能完成日常的訓練工作或比賽任務。毅力是一種在困難和挫折面前不動搖、持之以恒的精神,頑強的毅力更是每個運動員的優(yōu)良品格的展示。羽毛球運動能培養(yǎng)人們的高尚的道德情操,通過長時間的練習和競賽,還能增強人們的拼搏精神和頑強的毅志力,這對于提高身體機能和心理素質很有好處。
中國羽毛球運動員以全面的技術水平,靈巧的戰(zhàn)術變化,使世界羽壇迎來了“中國時代”。運動員在困境中拼搏的精神,或在表演中的技巧,這些都與心力作用有關。根據有關資料的調查顯示,人的成功與否,智商占(IQ)20%,情商(EQ)占80%,這樣突出說明心的引導力在日常訓練和競賽中占有重要地位。許多成績優(yōu)異的運動選手因為缺少心力,在賽事中使得身體機能和潛在的能力無法發(fā)揮出來,這樣也就導致其水平不如那些與自己身體機能相近的選手。在競技賽事中,對于運動員來說,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靈活的戰(zhàn)術,穩(wěn)定心理是至關重要的。這三要素既是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約,這就決定了它們三者必須同時存在。
2.2.3羽毛球運動外力的形成與發(fā)展
(1)羽毛球運動外力形成的理論基礎。
外力是指人們通過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所激發(fā)出來的一種力,這種力是利用外界環(huán)境,借助心力,傳達到人體所迸發(fā)的一種特別的力量。例如,運動員受周圍的人的影響,而周圍的人反作用于運動員,使運動員產生一種無形的力。美國職業(yè)籃球聯賽著名教練曾說過“創(chuàng)造一個支持環(huán)境”,周圍環(huán)境給予運動員的無形的力量給他們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2)提高“外力”的措施。
羽毛球比賽中整個技術動作和戰(zhàn)術的運用,都要在場地上不停地進行腳步移動、跳躍、轉體、揮拍,合理地運用各種擊球技術和步法將球在場上往返對擊。造型奇特,復雜多變,出人意料,這種方式展現出人們的生活,同時也具備藝術的吸引力。因此,提高羽毛球教學與訓練的文化含量的措施是很重要的。在羽毛球訓練中,不僅要開展技術能力的練習,還要著重提高運動員的素質練習,通過充足的技術準備和飽滿的精神風貌去迎接挑戰(zhàn),向現場觀眾和裁判傳達自己,以此來擁有周圍環(huán)境帶來的“外力”,達到理想的運動成績。此外,重視在羽毛球教學中加強生命教育也是很好的措施,“生命是教育的重心,教育是生命的命脈”。教育要依賴于生命?!叭弦弧钡挠鹈蜻\動是通過教育的方式來提高完善人的重要舉措,重視運動員的全面發(fā)展,挖掘運動員的潛能,更好的發(fā)揮運動員的全面能力。
“三力合一”的羽毛球運動理論是以有關的生物學、心理學、社會學為理論基礎,全面、和諧地提高人的身、心、群素質,來提高羽毛球運動的水平。作為羽毛球運動的管理和訓練人員,不能只注重對運動員體力的開發(fā),而忽略體力、心力與外力協調、共同發(fā)展的作用?!叭弦弧钡挠鹈蜻\動是當代體育運動的基本特征之一,其中人的三種力,即體力、心力與外力,這三種力并不是等比例反映出來的,也不是按照固定模式反映出來的,而是受不同訓練條件,不同訓練任務,周圍的環(huán)境,以不同的比例形式反映出來的,所以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將“三力合一”理論應用到的羽毛球運動中,因其獨特的運動性質而將走向提高學科建設與提升學科社會地位的前端,而且它對群眾健身以及建設和諧社會有著不可磨滅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宋繼新,競技教育學(修訂本)[M].長春: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7 4 -9 5.
[2]王俊山等,競技運動謀略學[M].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158-230.
[3]徐冰,人之動力學[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9:517-518.[4]張燕,論提高羽毛球訓練水平的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2008 (4):15-17.
[5]笪井緒海.羽毛球運動的健身價值探析[J].體育世界.學術,2009(6):25-26.
[6]姚楠.中國羽毛球的發(fā)展.2008.
中圖分類號:G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3(a)-0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