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學標,徐利平
(1.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實驗小學,浙江 湖州 313009;2.浙江省湖州市湖師附小教育集團,浙江 湖州 313009)
體育教學在學校德育中的作用
金學標1,徐利平2
(1.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實驗小學,浙江 湖州 313009;2.浙江省湖州市湖師附小教育集團,浙江 湖州 313009)
德育即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質教育。它對堅持學校的社會主義性質、保證人才培養(yǎng)的正確政治方向、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德育的內容實際上就是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的內容。德育的內容應當包括3個主要層次:一是基本道德行為規(guī)范的教育;二是公民道德與政治品質的教育;三是較高層次的世界觀與人生觀、理想教育等。依據(jù)這一層次劃分,我國小學德育內容的重點具體說來應當包括或強調以下幾個方面。
1.1 基本道德和行為規(guī)范的教育
德育的基礎是要教學生“學會做人”,所以諸如公平、正直、誠實、勇敢、仁愛、熱愛勞動、艱苦樸素等應當成為中小學德育的奠基性內容。
對學生進行文明行為教育,培養(yǎng)學生“文明行為習慣”,也是學校德育經常性的重要的內容之一。學生無論在學校、家庭和公共場所,都應當遵守文明行為規(guī)則。文明行為的內容廣泛,涉及到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看起來似乎是日常小事,但卻是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的文化修養(yǎng)和精神內涵的標志或表現(xiàn)。而且,文明行為習慣要做到“外在美”和“內在美”相結合。
1.2 公民道德和政治品質的教育
公民道德與政治品質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民主法制觀念和其他政治常識的教育等項內容。
集體主義教育是社會主義道德品質教育的最重要的內容之一。集體主義教育必須要養(yǎng)成學生善于在集體中生活的習慣,使學生能夠關心集體,關心同學,愿為集體和同學服務;學生對集體要有責任感與榮譽感;發(fā)展同學間的友誼,促進同學間的團結。我國現(xiàn)在的小學生許多人是獨生子女,對他們進行集體主義教育是他們健康和幸福成長的重要途徑。
愛國主義是人類一種最古老的感情,是千百年鞏固起來的、人們對祖國一種最深厚的情感,是對祖國在歷史上所起的進步作用的正確理解,也是力圖使祖國更富強、更強大,為世界和平與人類進步作出更大貢獻的一種堅定的志向。
愛國主義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表現(xiàn)是自覺維護民主與法制。所以法制意識的培養(yǎng)也是學校德育的重要內容。小學階段應當努力對小學生進行民主與法制的啟蒙教育,使學生對民主的政治與社會生活及其條件有較為感性和直接的了解,從小樹立民主與法制的觀念。同時還應當采取適合小學生發(fā)展實際的形式進行其他有關國家政治生活常識的教育。
1.3 世界觀、人生觀和理想的基礎教育
《小學德育綱要》規(guī)定:“小學德育主要是向學生進行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內容的社會公德教育和有關的社會常識教育(包括必要的生活常識、淺顯的政治常識以及同小學生有關的法律常識),著重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習慣,教育學生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體,心中有人民,心中有祖國?!本唧w德育內容主要有以下十條:熱愛祖國的教育;熱愛中國共產黨的教育;熱愛人民的教育;熱愛集體的教育;熱愛勞動、艱苦奮斗的教育;努力學習、熱愛科學的教育;文明禮貌、遵守紀律的教育;民主與法制觀念的啟蒙教育;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體育具有特殊的精神作用,它能把人們團結在一起,它能使人積極向上勇于創(chuàng)新,它能促使個性、獨特氣質的形成。所以學校體育教育不僅是強體魄、長知識、增技能。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讓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得到培養(yǎng)和發(fā)展。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關鍵是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結合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利用體育自身的優(yōu)勢,大膽創(chuàng)新,有的放矢地使德育工作貫穿于學校體育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
在體育教學中貫徹德育,應該做到以學生為本,這樣,才能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fā),系統(tǒng)地構建德育的環(huán)節(jié)。只有以學生為本,才能充分地了解學生,把學生當作完整的個體,尊重他們,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fā),科學地確定德育的層次。通過把學生推上德育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做到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激勵、自我總結。 教師退入后臺,只做點撥,不做指令,盡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要做到:
尊重學生,樹立平等意識;幫助學生,樹立服務意識;影響學生,樹立師表意識;相信學生,樹立民主意識;倡導競爭合作的學生關系。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這是一句千百年顛破不滅的真理。現(xiàn)在,在教育事業(yè)上,隨著每位教師本身的師德修養(yǎng)的提高,在教學過程中充滿了愛心,所以涌現(xiàn)出了很多的以愛為中心的教育教學模式。如:成功教育、愉快教育。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這種教學方法的內在含義就是教師利用愛心調動學生的情感動力,讓學生在喜歡體育教師的同時也喜歡上體育課程。這樣在教學過程中就會形成師生之間的心靈溝通和共振。教師教課情滿于課,學生學習則親其師而樂其道,從而實現(xiàn)了教與學之間的互動,這不僅強調了學生的內在動力,而且達到了“樂學”“好學”,以學為樂的境界,從而提高了學生的運動量和運動強度,增強了學生的身體素質。
將德育教育滲透到體育課課堂教學中去,是廣大體育工作者們普遍關注并努力探索的一個重要課題之一。筆者也談談自己的想法。
2.1 努力挖掘體育課教材內容中的德育素材,因“材”施“德”
2.1.1 抓住教材中描述我國體育成就的內容培養(yǎng)民族自豪感如:在四年級室內理論基礎知識活動課中,為了突出強調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開始足球活動,并發(fā)明灌氣球的國家。我抓住“最早”一詞,讓學生進行分析、討論。最后學生們得出結論:“最早”說明我國“足球”運動歷史悠久,這是我們民族的自豪。又如:在講亞運會時,強調我國運動健兒自1982年開始連續(xù)獲得金牌第一、總分第一。我啟發(fā)學生思考,問此刻你們有何感想?通過熱烈討論,同學們?yōu)樾轮袊隗w育上取得偉大成就感到驕傲,提高了民族自信心,認識到祖國的強大。并且大大激發(fā)了同學們學習的積極性和向運動健兒學習的熱情。起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1.2 轉變觀念,開辟途徑,在民族、鄉(xiāng)土教材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武術是一項具有獨特風格的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明確指出:“武術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之一,在增強人民體質和防治疾病中起到積極作用。”并列舉在舊中國,國力不強,被稱為“東亞病夫”的中國人民受盡外國人的凌辱和欺壓。但有些武術家不顧危難,冒著生命危險,勇斗外國“大力士”,如霍元甲等。最終取得勝利,為中華民族爭了,進而啟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并要求同學們從小樹立遠大理想,為中華民族的振興,鍛煉身體。
2.1.3 結合教材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進行集體主義和遵守紀律教育提倡同學們“學英雄、見行動”,繼承和發(fā)揚革命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并使學生形成自覺遵守紀律,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好習慣。又如在耐久跑課中,創(chuàng)設申奧情景:“一支由長城出發(fā),終點設在天安門廣場,以支持北京申奧為主題的火炬接力隊”。通過活動激發(fā)學生想象與積極參與申奧活動的愿望;同時培養(yǎng)學生積極進取,頑強拼搏,力爭上游的競爭意識及團結協(xié)作優(yōu)良品質。
2.2 借題發(fā)揮,寓德育教育于體育教學之中
2.2.1 勇敢頑強品質教育在一次為提高耐久能力而設計的“圍繞自然地形跑”中,學生剛出發(fā),就有一位女同學被拌倒,摔破了褲子,擦破了皮。但這位同學,不顧傷痛,不畏挫折,堅持跑完全程。到終點時,筆者帶頭鼓起掌來,在熱烈的掌聲中,有幾個班干部跑上扶住那位同學。這時筆者發(fā)現(xiàn)那幾個經常小傷、小痛就請假的同學慢慢地低下頭。結束時,筆者表揚這位女同學的不怕苦、不怕累,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時也表揚那幾個關心別人、樂于助人的好干部。并鼓勵大家,以這些同學為榜樣,努力進取。從此這個班起了巨大的變化,小傷、小痛就請假的不見了,同學之間關系密切了,集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強了,并在后來校運會上取得十分可喜的成績。
2.2.2 愛護公物教育在體育課結束后,經常出現(xiàn)體育器材回收不齊的現(xiàn)象,屢次教育都無效。有一次,筆者在集合時發(fā)現(xiàn)廁所邊,還有一只丟在那里的籃球,還有三位同學正在廁所邊洗手。筆者突然想到這是進行愛護公物教育的好時機,于是對大家說:“那邊還有籃球,大家都忘掉帶回來,現(xiàn)在還有三位同學在那里,看看他們會不會發(fā)現(xiàn)?!苯浌P者這么一說,大家都瞪大眼睛瞧著。第一位同學看也不看就跑過來了,第二位看了一下球,卻無動于衷,第三位一看球到球,就彎腰拾起跑了過來。全班同學報以一陣熱烈的掌聲,課后,筆者布置思考題是:“今后的體育課在愛護公物這方面中,你將如何行動?”從此丟三拉四的現(xiàn)象不見了,同學熱愛勞動,愛護公物。
2.3 借助體育游戲開展德育教育
根據(jù)年齡特征,精心設計、大力開展游戲教學活動,讓“集體主義”和“合作精神”在娛樂體育中發(fā)揮的淋漓盡致。游戲是青少年喜愛的一種集體體育活動,它具有一定的競賽因素,形式生動活潑、內容豐富、簡單易行。因此,對精力旺盛,好奇心強烈的青少年學生來說,開展良好的娛樂游戲教學,使學生在活動中娛樂,又在娛樂中鍛煉,從中受到多方面的教育和啟發(fā)。如:筆者在設計“三人行”接力賽活動教學時,先讓學生們自由組合練習,放手讓學生自己進入“角色”,然后在活動中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和受挫折的苦澀,啟發(fā)學生思考如何更快,使學生體會到團結友愛互相合作是競賽取勝的動力與保障。
以上是筆者幾點膚淺的看法,如何讓體育教學在學校德育教育中發(fā)揮作用,并無定法。只有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不斷進行探索和實踐,才能使體育課教學更趨完善、更加得心應手,才能使活動課有所創(chuàng)新、有所突破,更好地滲透德育。
G807
A
1674-151X(2015)05-091-03
2015-04-11
金學標,專科。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