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文華
做一世好官
文/戴文華
習近平曾在陜北延川縣梁家河村插隊,七年多的時間里,他與群眾一起摸爬滾打,終于讓百姓吃上了飽飯。后來他要到清華大學讀書,臨行那天早晨一推開門,發(fā)現(xiàn)外面站滿了一早就趕來送別的鄉(xiāng)親們。之后在河北正定當縣委書記時,他騎著一輛破自行車走遍每個村子,吃飯經(jīng)常隨便啃個冷饅頭。在這種條件下,他一心為民,提出一整套興縣戰(zhàn)略,辦了很多實事好事,至今百姓仍傳頌他的感人故事。什么是百姓喜愛的好官?當年習近平同志就作了生動的詮釋。
“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習近平)。 是好官,還是壞官,老百姓心里有桿秤。自古以來,老百姓喜愛、擁戴廉潔奉公、勤政為民的好官。古代的范仲淹、于成龍、林則徐是好官,當代的焦裕祿、孔繁森、楊善洲是好官。老百姓永遠懷念、感謝他們。
老百姓喜愛好官,也痛恨庸官,因為庸官不學無術(shù),善于投機鉆營,喜歡趨炎附勢,吹牛拍馬,擺闊氣,顯威風,不干實事,老百姓希望他們趕快下臺。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壞官總是粉墨登場,偽裝成好官。去年9月,在原南京市委書記楊衛(wèi)澤落馬傳聞鬧得最兇的時候,他本人曾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發(fā)表署名文章來“報平安”。文中提到:“為一時好官容易,做一世好官不易。”文章發(fā)表三個多月后,這個在政界素有“出淤泥而不染”的副省級官員,走到了仕途的盡頭,還是落了馬,終究沒能“做一世好官”。
楊衛(wèi)澤文中提到的“做一世好官”,也許曾是他的肺腑之言,然而,這絕不是他的為官感悟。楊衛(wèi)澤落馬前已不是好官,也許他只做過“一時好官”,或當官伊始是好官,后來變化了,變成了如今的壞官。
“人過留名,雁過留聲”。判斷一個官的好與壞,需要長期觀察。歷史是人民寫的,好官、庸官、壞官,最終還要人民來評定。然而,做一世好官談何容易。當官要用權(quán),而權(quán)是一把“雙刃劍”,用之不當,就有可能讓自己變成身背千古罵名的壞官。人總有欲望,而這個
世界誘惑無處不在,為官者如果把握不住,被財、色所惑,就會由好官變?yōu)閴墓佟W鲆皇篮霉?,需要全程奮力。一個人當官幾十年,只要做一件不廉潔的事,或做一件對不起老百姓的事,就不能算是“一世好官”了。
做一世好官,需要胸懷理想,堅定信念。習近平同志指出,理想信念是共產(chǎn)黨人精神上的“鈣”。正所謂“信之愈深,行之愈篤”。黨員干部只有堅定理想信念,矢志不渝,才能在錯綜復雜的環(huán)境中把握住自己,在紛繁多變的形勢中看準方向,在長期的工作中保持頭腦清醒。
做一世好官,需要踐行宗旨,為民謀利。要牢牢記住,黨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一切權(quán)力是人民賦予的,要明白“權(quán)力意味著責任,崗位昭示著使命”的道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樂善好施,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時刻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誠心誠意為民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盡職盡責,并做出優(yōu)異成績,才能贏得人民的信賴和擁戴。
做一世好官,需要勤政務(wù)實,埋頭苦干。要始終發(fā)揚艱苦奮斗的精神和腳踏實地的作風,干事業(yè)要肯吃苦,勇于吃苦?!案伞笔钦娓?,而不是假干;“干”是大干,而不是小干;“干”是實干,而不是虛干,不是做表面文章。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不搞虛假政績工程,以實干、苦干、巧干創(chuàng)業(yè)績,贏民心。
做一世好官,需要負重前行,敢于擔當。敢于擔當,是共產(chǎn)黨人的政治本色和價值追求。在矛盾、困難、風險面前,要沖鋒在前,敢于作為,敢擔責任,不怕犧牲,以逢山開路、遇河架橋的精神,攻堅克難,迎難而上。
做一世好官,需要遵紀守法,清正廉潔。為官之道在于依法,為官之德在于清廉。依法、守法、清廉,是黨員干部的行為準則。要在幾十年的政治生涯中不出事,不栽跟頭,就要始終做到嚴以修身、嚴以用權(quán)、嚴以律己,時刻提醒自己“茍非吾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多次就加強干部隊伍建設(shè)作出深刻闡述,科學回答了“怎樣是好干部”“怎樣成長為好干部”等重大問題。各級領(lǐng)導干部要深刻認識“好干部”的科學內(nèi)涵,自覺踐行習近平同志提出的“信念堅定、為民服務(wù)、勤政務(wù)實、敢于擔當、清政廉潔”的好干部標準,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表里如一,善始善終,永葆政治本色和清廉風骨,努力成為黨和人民需要的“一世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