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本刊記者 劉 燕
從“乖乖虎”到“金句王”— 專訪蘇有朋
文_本刊記者 劉 燕
我坐在某綜藝節(jié)目演播廳的觀眾席上,等待蘇有朋的出現(xiàn)。這是電影《左耳》上映前宣傳期的普通一天,也是蘇有朋馬不停蹄的第N天。由于拍攝了青春題材電影《左耳》,蘇有朋在歌手、演員、制作人之外,又多了一個身份:導演。他的助理說,上完節(jié)目,蘇導還得去做電影的后期剪輯工作,其實已經(jīng)做完了,但他不夠滿意。節(jié)目錄制地點在北京的南六環(huán),預計晚上10點多拍攝才能結束??磥?,這位新晉導演的一天,又要在凌晨結束了。
鄰座是位將近60歲的阿姨,她一臉興奮地問我:“你也是蘇有朋家的嗎?”我愣了一下,隨即明白,所謂“XX家的”,是指某位明星的粉絲。這位阿姨從成都趕來,因為看到微博上“蘇有朋官方后援團”在招募現(xiàn)場觀眾,感覺機會很難得,就來了。環(huán)視四周,“蘇有朋家的”基本都是女性,年齡從十幾歲到五六十歲的都有,雖是臨時組織起來的,卻相當有紀律,暖場的工作人員表揚她們“懂事”,這讓大家很開心。
蘇有朋15歲出道,與吳奇隆、陳志朋組成“小虎隊”,作為華人偶像團隊的鼻祖,“小虎隊”創(chuàng)造了一系列至今尚無法打破的紀錄。“小虎隊”最火的時候我正讀小學,那時的蘇有朋,是不干膠貼紙上的明朗笑臉,也是過年時同學之間互送的賀年卡上的勁舞身姿?!靶』㈥牎睘槲覀兩n白拘謹、乏善可陳的校園生活打造了一個青春飛揚的夢幻樂園。
蔡康永曾說過,大小S姐妹的成長就是一部《楚門的世界》—人生如同真人秀,生活在熒幕和觀眾的關注中。年少成名的蘇有朋亦是如此。只是,臺前風光無限的青春偶像,謝幕后依然要回歸學生的身份。甚至,要承受這兩者的沖突帶來的壓力和撕扯。
身為“乖乖虎”,無論是公司的前期設計,還是在粉絲的期望里,他都是一個陽光向上的好學生形象。蘇有朋不止一次講過這個故事—一天晚上10點多,剛完成公司工作的他在路邊等車,沒想到過來一個老伯伯,他很驚訝地說:“乖乖虎,這么晚了你還在外面,你一點都不乖哦!”
他就讀的建中是臺灣排名第一的中學,學校教務處時常會接到粉絲的電話,打聽他的情況,詢問他的成績,甚至讓校方督促他努力學習。臨近大學聯(lián)考,這樣的電話越來越多,蘇有朋的壓力可想而知。
很難想象,時間、精力經(jīng)受這樣雙重擠壓的蘇有朋,居然在大學聯(lián)考中考出了臺灣省第5名的好成績,升入臺灣最好的大學。
粉絲松了一口氣,或許,他們覺得這是理所應當?shù)陌?。只有蘇有朋知道,為了這份不負眾望,他經(jīng)歷過怎樣的辛苦與煎熬,承受了怎樣的壓力。
勤奮又聰明,蘇有朋的成功之道的確有跡可循。同時,他那拼盡全力也要做好每一件事情的完美主義性格,在那時就初見端倪。
蘇有朋的確屬于娛樂圈人所說的“凍齡明星”—如今,他的笑容依舊溫暖燦爛,與印象中相比,多了一些從容與穩(wěn)健。
之前有娛樂記者總結娛樂圈里配合度高的明星,稱他們的共同特質(zhì)是“自帶話題”—知道受眾和媒體喜歡什么,想要什么。蘇有朋可謂深諳此道—你常常會驚訝于他的幽默和思維的敏捷,以及對網(wǎng)絡和流行語的熟悉。
說到做導演的初衷,蘇有朋說:“光線影業(yè)找我做導演,其實一開始我是拒絕的……”然后轉(zhuǎn)身說,“此處不是該有特效嗎?”《左耳》的男一號歐豪接受采訪時說:“導演真的很認真,在片場經(jīng)常能看到他滿場飛……”受到表揚的蘇有朋在一旁揚聲道:“加戲,加戲!”有記者問蘇有朋:“趙薇說如果開拍電影版《還珠格格》,她演容嬤嬤,那你演誰?”蘇有朋回答:“當然是皇阿瑪了?!币驗椋澳悴恢廊輯邒呔褪钱斈甏竺骱系南挠旰蓡??”
對于娛樂圈外的我們來說,蘇有朋的人生恣意盡興,高潮迭起;對于蘇有朋來說,從青澀到成熟的每一次成長和蛻變,都是風光在人前,甘苦自知。
到了我讀初中時,似乎一眨眼間,曾經(jīng)風靡一時的“小虎隊”風光不再,也沒有人關心他們?nèi)齻€都去了哪里。畢竟,青春偶像永遠是一代新人換舊人。幾年后,再次出現(xiàn)在大眾眼中的蘇有朋,飾演了《還珠格格》中的五阿哥,這成了他從歌手到演員的轉(zhuǎn)折點。這部電視劇的火爆程度有目共睹,在媒體眼中,蘇有朋“再次走紅”。
殊不知,在兩次人生的高潮中間,蘇有朋經(jīng)歷了人生的第一個低潮期。大三那年,他從臺大退學,全力投入演藝事業(yè)。“小虎隊”的演唱合約結束后,“那時候整個就是一個待業(yè)青年,沒有學位,演戲也不是科班出身。表演過一段話劇,但不是很景氣”。那時的蘇有朋還要負擔家庭日常開銷,經(jīng)濟壓力很大,“真的有快要過不下去的感覺”。
還好,他等到了《還珠格格》,并抓住了這次機會—重回觀眾視野、磨煉演技、拓展人脈……這部收視率最高曾達到65%的電視劇,對蘇有朋來說,意義非凡。
只是,一部戲不能吃一輩子,在演多了“暖男”之后,蘇有朋一直在嘗試突破自己,尋求更大的格局,先后飾演了《情色》中的蔡悟、《殺生》中的牛醫(yī)生,參演舞臺劇《菊花香》……
坊間流傳著一個關于演員張震的段子—為了拍戲,他熟讀了三國歷史、民國史,考了潛水執(zhí)照,學了近身劍術,獲得了全國八極拳冠軍……
蘇有朋在接拍電影《風聲》之后,花了很長時間研究白小年這個角色,還為此專門學習昆曲,將一段《游園驚夢》唱得形神兼具。雖然這一段昆曲沒能呈現(xiàn)在大銀幕上,但這份認真讓他最終斬獲“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配角。
人生對于蘇有朋來講,是完成一個又一個任務,每一次,都盡力做到最好,個中辛酸與付出,過去了就讓它過去,不足與人道。它們都見證了蘇有朋的成長,鋪就了他從青澀到從容、從糾結到平和的道路。時間,給了他答案。
如果你覺得一個人的成功來得很容易,那只能說明,你離他不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