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芳
一年級語文教學作為打開文化知識寶庫的第一枚金鑰匙,“如何利用語文課堂教學吸引后進生,讓他們愛上學習”是達成目標的關鍵。一般情況下,學習成績不穩(wěn)定的學生,對于讀書沒有什么興趣,在課堂上表現(xiàn)注意力高度不集中;課后學習行為習慣較為懶散。另一方面,由于教師的教學語言和教學方式只針對普通學生設計,缺失對具有以上特點的學生的照顧,也造成他們對學習越來越失去興趣。我認為,從“課余生活引發(fā)他們學習興趣;課堂教學多樣化,關注他們坐得住,聽得牢;課后通過家庭教育,延伸鞏固學習質(zhì)量”三方面著手,幫助后進學生走進語文,享受語文。
一、語文教學的前沿——課余生活,培養(yǎng)學生讀書興趣
(一)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fā),達成由“一個愛好”到“另一個愛好”的遷移
教師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興趣點,通過談話,介入其愛好,推薦相關書籍,幫助其識字,在共同愛好、交流中建立信任感,讓其主動請教教師。這樣,課堂教學中無法達成的教學效果,在課余得到補及。而后再不失時機地教育學生要愛上讀書,這樣才能將自己的愛好發(fā)展下去。學生在課堂上就可以主動參與,積極識字了。
(二)從讀一本好書開始,讓他們由“興趣讀書觀”達成“自主讀書觀”的遷移
這些學生一般只愛讀他們感興趣的書。如何讓他們真正自主地愛上讀書,愛讀語文書?教師就應投其所好,從那些生動的、引人入勝的動畫故事書開始,讓他們在那里得到真、善、美的教育,形成正確的讀書價值觀。教師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的讀書觀就不僅僅只是興趣而已,在他們不良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得到一定改善的同時,自主、積極地挑選一本好書,聽好一堂課就成了他們潛移默化后的良好行為表現(xiàn)。
二、語文教學的陣地——課堂生活,培養(yǎng)學生聽課習慣
低學段學生興趣的可持性是短暫的。如何讓他們坐得住,聽得牢,課堂生活得到實效?
(一)課堂教學語言趨于“兒童化”
這里的“兒童化”教學語言指的是:對于表現(xiàn)差的學生,教師應不吝嗇贊美,多用“賞識”的語言,貼近兒童心靈,為他們而教,為他們而語。有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表揚別人來觸動他們。好學生是夸出來的。讓課堂上好動的他們坐得住,聽得牢,需要教師的“賞識教育”。
(二)課堂教學方式更趨“兒童化”
剛?cè)雽W的孩子,對于枯燥嚴肅的學校生活很不習慣,對于課堂生活的嚴謹更是不能適應。雖然“賞識性”的教學語言起到了一定效果,但要使課堂教學更有效,適合他們的好的教學方式更重要。
1.游戲教學法,化單一為多樣,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在新課程改革中,低學段的語文教師,在拼音教學、識字教學領域就總結(jié)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游戲教學方法。這些方法吸引了好動的學生,不但滿足他們好玩的心理,而且在游戲過程中獲得新知。
2.利用多媒體,化難為簡,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面對學習能力較薄弱的學生,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形象直觀地揭開知識難點的奧秘,不但便于他們理解,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他們的挫敗感,從而逐漸自信起來。
3.合作學習,化虛為實,幫助學生在課堂上得到更多關愛,接收更多知識。有時,教師授予的知識學生視為一種被動接受,如果和同伴們一塊兒讀書,比賽寫字,他們是樂于接受的。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多安排些針對性強的“合作學習”,相信對于“后來要求上進”的學生,在學習上會有更大的幫助。
4.貼近生活,變學為用,讓他們用知識服務生活,培養(yǎng)自覺學習的習慣。例如,教學單元主題為“尋找春天的足跡”相關內(nèi)容時,教師可在教學后,帶著課堂上對知識點并未了解通透的他們,以“找找春天”為活動主題逛逛校園,尋找春天的足跡,讓家長帶著到公園去感受春天的景色,邊觀賞邊吟誦書中優(yōu)美的文字。通過實踐,不但給語文課堂教學效果一個很好的補充,而且語言文字的美也一定會感化他們的內(nèi)心,讓他們更加自覺主動地學習。
(三)課堂教學評價更趨于“層次化”
對正趨于要求上進的學生而言,絕不能千篇一律妄加評價。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對于他們的課堂表現(xiàn)以及課時作業(yè)表現(xiàn),都要制定出多維度的評價標準。對于普通學習水平的學生而言,一課時就能解決的教學目標,對于他們也許需要兩課時。一個漢字的識記,對于一般的學生而言也許只是幾秒鐘的時間,但對于他也許需要的是一分鐘、五分鐘。當大部分的學生早已將合體字在田字格中寫得端正、美觀之時,也許他們還在為“橫平豎直”而苦惱……此時,需要教師的耐心和恒心,針對他們,將教學目標制定得更簡單些,教學評價更寬松些,教學時間更久些。
三、語文教學的后援——家庭教育,培養(yǎng)學生持之以恒
語文教學,要求孩子和家長之間的配合學習是鞏固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對于家庭教育做得極不到位的家長,首先,通過多次談話,建立家校之間的理解,搭建家校溝通的橋梁,讓這些家長明白:教育孩子是家庭、學校、社會共同的責任,為了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需要家校合力,共同關注、引導和教育。其次,還要根據(jù)實際情況,輔導這些家長有效的教學方法??梢圆扇【W(wǎng)絡溝通,推薦書目,面對面?zhèn)魇诘榷喾N途徑。在輔導過程中,教師切忌對家長、對家庭教育只提要求而無方法指導,既要講方法,還要有案例分析,讓家長設身處地思考自身教育孩子的錯誤認識以及錯誤做法。鼓勵家長對孩子的家庭教育要有耐性。最后,教師在“授之以漁”的時候,還要學會體諒家長,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選擇“我覺得應該這樣,你認為呢?有更好的辦法嗎?”的口氣建立關系;用“我的這個學生有這些優(yōu)點,這一小部分的缺點需要我們共同幫助他改正”來建立溝通;以“孩子是家庭的未來,是學校的未來,更是社會的未來”來建立彼此間的信任和體諒。
教師在充分發(fā)揮家庭教育的力量時,如果方法得當,講究誠意,那么家庭教育將成為語文課堂教學的有力后援,學生對于學習將會更有興趣,更懂得持之以恒,也更有追求。讓我們一年級語文教師完成好起始教育工作,為學生終身學習甚至終身幸福奠基。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