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煒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对娊?jīng)》中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形容眼睛之于人美的非凡意義。在教學中,我們也要善于抓住文章題目這明眸善睞第一瞥,將“文眼”轉(zhuǎn)為“教眼”,窺視文章的思路、中心和內(nèi)容,讓閱讀教學更加眉目傳情,顧盼生姿。
一、抓重點詞語,直奔文章關(guān)鍵,理解課文
題目中的重點詞語往往暗示著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教師可以從課題的重點詞語入手,抓住文章關(guān)鍵,直奔中心,以主帶次,進行閱讀教學。
例如,講授《可愛的草塘》一課,我先問學生:題目中哪個詞語是重點詞語?再問:課文圍繞哪幾個方面描寫了草塘的可愛?要求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學習課文,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討論歸納出課文是從“草塘的景色優(yōu)美和物產(chǎn)豐富”兩個方面寫出草塘的可愛,然后,我運用感情朗讀的方法,指導學生對這些重點內(nèi)容進行細細品味,讀出感情,體會作者對北大荒、對草塘的喜愛之情。
學習《秋天的圖畫》一課,我這樣指導學生從課題入手品讀理解課文:首先抓住“圖畫”一詞,讓學生想象作者會描繪秋天的哪些景物?再聯(lián)系課文,讓學生思考作者在《秋天的圖畫》這篇課文中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美在哪里?這樣,雖然變換了教學順序,但直奔了重點,學生很自然、很輕松地完成了學習任務。
二、抓題目特點,猜想文章思路、中心和內(nèi)容
例如,學習課文《狐貍和烏鴉》《駱駝和羊》,教師可以這樣指導學生自學:讓學生讀這兩個題目,猜一猜課文會寫些什么內(nèi)容,它們之間會發(fā)生什么事,然后根據(jù)自己的想法去閱讀課文,進行對比學習。這樣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促使學生通過獨立思考,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
同樣,學習閱讀課文《搶險》,也可以指導學生根據(jù)《搶險》這個題目,猜一猜課文會寫些什么內(nèi)容,會運用什么寫作順序,會先取哪些地方作為詳寫,然后根據(jù)自己的想法去閱讀課文,進行對比學習。
再如,《“紅領(lǐng)巾”真好》一課,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弄明白“紅領(lǐng)巾”指的是誰,再緊扣“真好”一詞,讓學生猜猜紅領(lǐng)巾怎么好了?并帶著問題閱讀課文,這樣直接進入課文主題——保護自然,愛護鳥類。再通過朗讀“嘰嘰喳喳、蹦蹦跳跳、撲棱棱”等表現(xiàn)小鳥活潑可愛的詞語,進一步體會小鳥的可愛和人與自然的和諧。
三、抓文章思路,分析題目含義,指導學生探究
教學課文《飛奪瀘定橋》時,可先讓學生理解課題中每個詞的含義。“飛”在課文中是指搶時間,和敵人賽跑;“奪”在課文中是指攻天險,奪取;瀘定橋是大渡河上的一座橋,紅軍只有奪取了瀘定橋,才能渡過大渡河北上抗日。再揭示文章思路,從題目可知:文章是按事情發(fā)展順序來寫的,先寫“飛”,再寫“奪”。然后整體入手,指導學生按文章的思路進行學習。先講“飛”:時間短,距離遠,戰(zhàn)士和敵軍冒雨賽跑;再講“奪”:橋險,敵兇,戰(zhàn)士冒著槍林彈雨和橋上大火,奮不顧身去奪取瀘定橋。
這樣通過具體字詞的教學,揭示文章思路,既引導學生步步深入理解課文,又掌握了單元的訓練重點——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來寫。
四、挖掘課題亮點,激發(fā)興趣,給學生美的聯(lián)想
以課文《四季的腳步》為例。在教學中,教師可抓住課題中“四季”這個詞,讓學生用一個詞來描述其中的一個季節(jié)。學生興趣很濃,一下就說出許多平時課內(nèi)、課外所掌握到的詞,如,美麗的春天、溫暖的春天、鮮花盛開的春天、炎熱的夏天、火辣辣的夏天、金色的秋天、豐收的秋天、清涼的秋天、寒冷的冬天、雪白的冬天、冰天雪地的冬天……這些詞不僅美化了季節(jié),而且體現(xiàn)了學生平時的積累,更訓練了學生的靈活運用能力。
另外,擬人化的描寫也是本課的一大特色。在學生描述完季節(jié)之后,可以立即引導學生理解“腳步”?!澳_步”是指人的動作,題目把“四季”當作人來寫,可想而知,四季該是多么美呀!那么四季又是怎樣在不知不覺中來到人間的呢?通過這樣的引入,學生在學習課文之前,就已經(jīng)在潛意識里灌輸了四季到來的美,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提前了解課文內(nèi)容,又給學生美讀詩文埋下了伏筆。
從課題入手進行閱讀教學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有時候是單獨采用一種方法,有時候是幾種方法綜合運用。如果用得好,無疑能起“先聲奪人”的作用,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給學生提供學習課文的線索,以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