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季鵬
金屬及其化合物一章的知識主要有鈉、鋁、鐵等金屬單質及其相關化合物的性質,知識點多且比較零碎。大家在學習時需要采用比較、歸納的方法梳理知識,使之形成規(guī)律化、系統(tǒng)化,利用轉化、守恒的思想使知識條理化、定量化。
一、學習方法
(一)比較法——金屬及其化合物之間的性質比較
1.鈉、鋁、鐵的性質比較。
(1) 元素原子的失電子能力。鈉、鋁、鐵元素原子的失電子能力逐漸減弱。
在轉化關系中,要把握著兩個核心思想——氧化還原反應與酸堿反應。例如,“鋁三角”的實質就是廣義上的酸堿反應觀念的體現(xiàn),“鐵三角”的實質就是廣義上的氧化還原反應觀念的體現(xiàn),“過氧化鈉與氧化鈉性質的不同”也可以從氧化還原性和酸堿性的角度去認識。同時還要會聯(lián)系離子反應有關知識對反應的實質進行分析。
(三)根據(jù)化學方程式計算的技巧
1.關系式法。當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間是靠多個反應來聯(lián)系時,只需直接確定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間的比例關系即“關系式”,便可順利解答試題。
2.守恒法。
(1) 質量守恒。宏觀上是指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守恒,微觀上是指反應前后各元素的種類及原子個數(shù)守恒。
(2) 電子守恒。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得電子總數(shù)等于還原劑失電子總數(shù)。
(3) 電荷守恒。在電解質溶液中,陽離子所帶的正電荷總數(shù)等于陰離子所帶的負電荷總數(shù);在離子方程式中,左邊離子所帶的電荷總數(shù)等于右邊離子所帶的電荷總數(shù)且電性相反。
二、知識應用
這部分知識在生活中有很多的應用,選取以下問題供大家參考。
1.青銅器后母戊方鼎是純銅的嗎?
解答:不是。是紅銅與錫、鎳、鉛等的合金,其銅銹呈青綠色,因而得名青銅器。
2.為什么鋁制品不能長時間盛放酸性或堿性食物?
解答:鋁在空氣中雖易被氧化,但生成的氧化鋁卻非常致密,阻止了內部的金屬進一步反應。不過氧化鋁及鋁都可以和酸或堿反應,如果長時間存放酸性或堿性食物,這種氧化膜就會被侵蝕。
3.金屬鈉著火時能否用泡沫滅火器或者水滅火?
解答:不能。泡沫滅火器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金屬鈉著火時生成有過氧化鈉,而生成的過氧化鈉會與二氧化碳反應放出氧氣,又促進了金屬鈉發(fā)生反應,所以不能用泡沫滅火器滅火。用水滅火時,鈉和水反應生成氫氣,著火時生成的過氧化鈉和水反應又生成氧氣,也會使燃燒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