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世昌
創(chuàng)設藍格志公司的麥邊考
葉世昌
一
1910年 (宣統(tǒng)二年)爆發(fā)的橡皮 (橡膠)風潮是中國近代嚴重的金融風潮之一。關于這次風潮的論文很多,相關的金融史著作中也都有談到 (兩者以下合稱 “文章”)。多數(shù)文章認為造成橡皮風潮的始作俑者是英國商人麥邊,他在上海設立的橡皮公司名藍格志 (或寫作蘭格志)拓植公司,用欺騙的手段搜括中國人的錢財。一些洋人起而效尤,終于爆發(fā)金融風潮,而騙子們自己則紛紛攜款潛逃。但近年來反對這種觀點的文章也有出現(xiàn),就筆者所見,中國學者論述橡皮風潮的文章中,有兩篇是比較重要的。一是閔杰的 《清代 “橡皮股票風潮”始末》①,該文批評了關于橡皮風潮的流行觀點說:“關于風潮的起因,一個十分流行而且在解放后被普遍接受的說法是:幾個外國人出于騙錢的目的,來上海開了一家橡膠公司,發(fā)行股票,誘人購買,在騙取巨額資金后卷席而逃,黃鶴一去不復返,上海銀錢業(yè)驟失千萬巨資,恐慌爆發(fā)了。這與其說是歷史記載,更像是筆記小說?!币皇菑埿憷虻?《橡皮風潮再研究》②,文中提到當時在中國設立的多家外國橡皮公司,包括藍格志公司在內,將其歷史寫到1939年,而始終沒有點麥邊的名。
從有關橡皮風潮的文章來看,麥邊的名字是后來出現(xiàn)的。《上海錢莊史料》關于橡皮風潮的產生,只有一條引自郭孝先 《上海的錢莊》(《上海通志館期刊》第一年808頁)的文字,其中說:“至于風潮的真相,說者不一:有謂于1908年時,有某西人 (姓名不可考)在上海創(chuàng)設橡皮股票公司,發(fā)行股票,并大登廣告,宣傳橡皮事業(yè)將來之希望。當時中外商人,咸被蒙蔽,競相購買,錢莊亦以此項股票,遠勝現(xiàn)金,爭先收積。不料1910年7月,該西人佯言回國,一去不返,發(fā)電詢問,亦無著落。于是始知受欺,股票價格,遂一落千丈,視同廢紙,商人紛紛破產,錢莊乃大受影響,終于演成極大的風潮?!雹郛敃r上海最大的橡皮公司是藍格志公司,創(chuàng)辦人是麥邊,因此后人就把郭孝先所說的 “某西人”定為麥邊。
張國輝在他于1989年出版的 《晚清錢莊和票號研究》中,據(jù)陳旭麓等主編的 《中國近代史辭典》說:“1903年,就有英商麥邊洋行在上海設立以經營橡膠園,發(fā)掘石油和煤,以及采伐木材等業(yè)務為名的蘭格志 (橡膠產地名)拓植公司?!雹芩?003年出版的 《中國金融通史》第二卷則改為:“在1903年之前數(shù)年,有英商麥邊 (G·MeBain)在上海設立以
經營橡膠園,發(fā)掘石油和煤炭及采伐木材等業(yè)務。取名蘭格志 (橡膠產地名)拓植公司開業(yè)以后,業(yè)務一直清淡?!雹莺笳邔⒊闪⑻m格志公司的年份提前,不再提 “麥邊洋行”,并且加上了麥邊的英文名字,開業(yè)后業(yè)務清淡等內容。還說蘭格志 “捏造經營事實……騙取社會信譽,抬高該公司股票的市場價格”⑥。
討論橡皮風潮的文章,多數(shù)認為麥邊是騙子。但有些說法顯然是想象的產物。如有文章說,麥邊托人在上海中外文報紙上登載了 《今后的橡皮世界》一文。這不會是事實,因為不同報紙不可能刊登題目和內容都相同的稿子。又有文章說,藍格志公司的商標長時間地占據(jù)了很多有影響的中外大報的頭版。這也不會是事實,因為報紙可能定期或不定期報道各公司股票的價格,但不可能把公司的商標長期放在頭版。1910年7月,橡皮股票危機爆發(fā)。“于是,當初率先發(fā)難的麥邊又率先耍起隱身術,7月初他卷起全部款項,神不知鬼不覺地從上海消失了?!雹哌@也不是事實,實際上危機期間股票雖猛烈下跌,但并無麥邊攜款潛逃和藍格志公司倒閉之事。橡皮公司雖有倒閉的,但仍有多家繼續(xù)存在。
危機時期藍格志公司的措施和橡皮股票價格的變動情況大致如下。1910年8月4日藍格志股票每股股價為規(guī)元1420兩。公司當日宣布:已與亞細亞公司訂立合同并簽押賣給亞細亞公司的產業(yè)得銀250余萬兩,連前提公積金共400余萬兩。擬以150萬兩存銀行,準備開采煤礦、油礦之用。余款擬做一切押款,“冀得厚利,分派股東”。已向政府領得新礦三處,正在預備開采?!霸摴菊粽羧丈希纯闪?,可為有股諸君賀也?!?月1日,藍格志股票的價格是1350兩。同時還宣布:“藍格志公司董事議定,此屆西 (歷)九月十五號派息 (分紅),每股十五兩,已較上屆增加二兩五錢?!币院笏{格志股票的價格繼續(xù)下跌,至11月11日每股為1100兩。11月28日該公司將1股分為10股,11月30日的股價是105兩。拆股后,藍格志的股價最高曾漲到120兩 (1911年2月3、4日)。以后又逐步下跌,最低至60余兩。1912年1月17日又漲到84兩⑧??傊?,在發(fā)生橡皮風潮之時藍格志股票雖也下跌,但并沒有成為廢紙,麥邊也并沒有潛逃。
以上所說 “討論橡皮風潮的文章,多數(shù)認為麥邊是騙子”,也包括筆者的舊文在內。筆者曾在 《中國古近代金融史》一書中寫到橡皮股票風潮。當時沒有查找有關的原始資料只以流行觀點為依據(jù)。說倫敦橡膠價格狂漲的消息傳到上海,“麥邊就乘機進行招搖撞騙他找人在報刊上發(fā)表文章,宣傳今后橡膠在建設中的重要地位。接著為藍格志公司大做廣告,詭稱在南洋經營種植橡樹割取橡膠進展順利……騙子們看到股票市價已漲足,乘機拋掉手中的全部股票,然后帶巨款潛逃”⑨。后來參加 《清史》編寫,查找有關資料,才否定了以上的觀點,沒有繼續(xù)錯誤的說法。因為拙著中有此錯誤,常心中不安,這是筆者寫此文的動機之一。
二
作為橡皮公司的領頭羊,藍格志的收益肯定是高的,即使經過風潮仍穩(wěn)如泰山。1985年盧書锠、宋紫云曾合寫一篇 《橡皮風潮始末》,刊于 《上海文史資料存稿匯編》第5冊。其
中說:“經營蘭格志股票的麥邊,在詐騙得手以后,就在上海圈購了大片土地,在現(xiàn)在座落北京 (美琪)電影院及其相毗連的那一大片的土地上建造起豪華花園住宅……在宅前造起麥邊路 (即現(xiàn)在的奉賢路)。還收購了門頭溝煤礦,成立墾植公司 (ShanghaiExploitation& DevelopmentCo.),又發(fā)行股票上市?!雹庥绣X的資本家買地造屋是很自然的,這段話的不當之處就在加上 “在詐騙得手以后”幾個字。沒有證據(jù)說麥邊的錢是詐騙來的,當然當時的社會制度確實為外國商人多賺錢提供了很多機會。
2012年11月27日,《新民晚報》發(fā)表喬爭月的 《百萬美金天際線的起點——外灘建筑之一 “外灘1號”》,其中說:“外灘1號又名麥邊大樓,是英國商人麥邊 (GeorgeMc Bain)所建。”“Mc”應是 “Me”之誤,改誤以后與張國輝所說的麥邊的英文名字完全相同,可見此麥邊就是彼麥邊。關于麥邊的生平,文中說:“19世紀70年代麥邊千里迢迢到香港一家銀行工作,但不久他的興趣便轉移到揚子江邊的上海。自立門戶后麥邊從船運和煙草生意中發(fā)了財。據(jù)說他娶了一位中俄混血姑娘,生了九個孩子,一家過著奢華的生活。他們位于靜安寺路 (現(xiàn)南京西路)的豪宅占地10英畝,全家來往歐洲乘坐穿越西伯利亞的火車,有專屬的私人包廂并配備了眾多隨從?!比绻嗽挓o誤,則麥邊在19世紀70或80年代就到了上海,從經營船運和煙草生意中發(fā)了財,然后集資創(chuàng)辦了藍格志拓植公司。
文中說麥邊大樓建造的時間是1916年,建筑面積上萬平方米,是當時上海外灘的第一樓。大樓建成后長期租給英國亞細亞火油公司作為辦公樓,故此樓又稱為亞細亞大樓。從麥邊投資開發(fā)房地產,首建外灘的的第一座高樓,也可看出他是一位很有遠見和魄力的外國資本家。
注釋:
① 刊于 《中國金融家》2004年第14期。
② 刊于 《社會科學》2009年第4期。
③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編:《上海錢莊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74-75頁。
④ 張國輝:《晚清錢莊和票號研究》,中華書局,1989年,第171頁。
⑤ 張國輝:《中國金融通史》第2卷,中國金融出版社,2003年,第397頁。
⑥ 張國輝:《中國金融通史》第2卷,中國金融出版社,2003年,第398頁。
⑦ 張小雷:《史上罕有的上海橡皮股票風潮》,《金融經濟》2011年第15期。
⑧ 藍格志股票分紅及各時期的價格都引自 《申報》的有關日期。
⑨ 葉世昌、潘連貴:《中國古近代金融史》,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191頁。
⑩ 《上海文史資料存稿匯編》第5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339頁。
(責任編輯 于 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