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燕++李靜
摘 要:大學生初入大學,一切都是新鮮的,很多都是未知的,在大學期間會和很多人和團體形成各種各樣的法律關系。而大學生的法制意識淡薄,法律知識匱乏,致使一些大學生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而不知道。因此,作為大學生要了解在校內校外可能發(fā)生的權利侵害,以及相應的法律救濟途徑,才能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關鍵詞:大學生;合法權益;權利侵害;法律救濟
一般而言,大學生都是已年滿18周歲的成年人,具有一般公民所具有的權利能力與行為能力,進入大學后基本上脫離了父母的保護,開始學會自立,學會獨立面對校園生活,校園生活既新鮮刺激,又充滿了風險。大學生初入大學,對陌生的環(huán)境缺乏獨立生活的經驗,不了解自己的權利以及自己應該承擔的義務,且在法律關系中處于劣勢地位,其合法權益容易受到侵害而不知道。因此了解必要的權利侵害和法律救助是必須的。
大學生一旦進入大學就與學校之間形成了權利與義務的關系,不僅是和學校,學校周邊的所有和大學生發(fā)生權利與義務關系的主體都有可能對大學生權利造成障礙和形成直接傷害。根據大學生所處的環(huán)境來看的話主要可能受到的侵害分為校內和校外。
一、受到校內的權利傷害
學校作為行政教育機構,收了學生就必須對學生進行教育和管理,學校根據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制定自己的管理制度和校紀校規(guī)。但是學校在制定校紀校規(guī)時,只是從學校的管理角度出發(fā)制定相關的制度,很少考慮學生的權益,因此校方在行使教育職權時就會經常出現侵害大學生權利的現象。比如學生宿舍經常出現筆記本電腦被盜事件,學生報了案,并要求學校給予相應的處理時,學校卻總是不作為,認為貴重物品丟失是學生自己的事,應該有警察破案解決問題,卻沒有想怎樣加強學校監(jiān)管,防止此類案件再次發(fā)生。還有就是學校在處理違紀學生時也會侵害大學生的權利。主要是學校在根據校紀校規(guī)處罰學生時往往忽視大學生的其他權利,從而侵害到大學生的權利,如對夜不歸宿、交往過密、抽煙、打架斗毆的學生給予處罰并在全校通報時,就侵犯了大學生的隱私權。
除了學校與學生發(fā)生的法律關系外,學校內的同學與同學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也存在著相應的法律關系。大學生來到學校學習,就與教師形成被教育與教育的法律關系,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尊重學生的人格權,大學生的人格權同樣圣神不可侵犯,但是,近年來,一些新聞媒體經常報道幼兒園小朋友人格尊嚴受到侮辱的消息,與之相比較,侵犯大學生人格權的現象并沒有那么普遍,也沒有那么嚴重,但也時有發(fā)生。例如,教師當眾辱罵學生,侵害了大學生的榮譽權;大學生協助教師進行科研項目或替代老師出外授課,但老師不付報酬的。除了教師以外,大學生之間也會產生法律關系,例如大學生互相斗毆至傷,偷竊學生財物、公開他人隱私等行為侵犯了大學生的身體健康權、財產權和隱私權。
二、受到校外的權利侵害
大學生既是普通的公民,又是在校學生,其擁有著普通公民和學生的雙重身份。在校園里,大學生是個享有學生權利的學生,學校及老師不得侵犯其合法權益。在校外,大學生進行的一系列活動,如買東西,大學生是個消費者,享有消費者的權利;如去電影院、超市等場所無故對大學生進行搜身,開包檢查其隨身物品,就侵犯了大學生的人身權和隱私權。大學生作為普通公民,在校外與其他公民或社會群體形成法律關系,也會受到權利侵害。
三、加強大學生權利法律保護,增強師生法制觀念
依法保護大學生的合法權益,必須要求廣大高校教師學法、懂法、守法,用法律法規(guī)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舉止,樹立法制觀念,強化法律意識。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依法治國方略的推進,特別是《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規(guī)的頒布實施,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權利意識逐漸增強,這就要求高校教師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樹立平等教育理念和法制教育觀念,依法治教,尊重學生,平等對待學生,確保學生受教育權以及其他權利的實現,保障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
四、大學生權利受到侵害后的主要救濟途徑:
大學生在上大學期間會遇到很多侵犯其權利的事情,這就需要大學生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的過程中,多看新聞,多看書,多了解相關案例,多掌握相關的法律知識,盡量避免侵權事件發(fā)生的同時學會通過法律救濟途徑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首先是行政救濟,通過他可以解決與學校之間或其他行政機關的行政糾紛。例如大學生可以對學校所作出的退學處分或是扣發(fā)畢業(yè)證書或是其對某個行政機關的判罰不服采取行政救濟的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再次是民事救濟,通過他可以解決大學生與其他公民的民事糾紛問題。例如高等學校及其教師對大學生的人身權和財產權造成侵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同學之打架斗毆,借款等問題,大學生可以采取民事救濟的途徑,既可以協商和解,也可以進行調解,以此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最后是刑事救濟,他是針對比較嚴重的侵權行為而采取的救濟的措施,是最有效的途徑,刑事處罰是最嚴厲的懲罰措施,給觸犯法律的人以處罰,形成震懾效果。
參考文獻:
[1]董和平等.憲法學[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2]管建平:論高校學生權益救濟制度的實現途徑[J].寧波大學報,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