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犯罪主體為考察視角"/>
辛建,劉沖
泄憤型個人極端暴力犯罪的特點、原因及對策探析
——以犯罪主體為考察視角
辛建1a,劉沖1b
(1.中國刑事警察學院a.刑事犯罪偵查系;b.編輯部,遼寧沈陽110035)
近些年,全國各地個人極端暴力犯罪案件頻發(fā),以侵害對象不特定的泄憤型個人極端暴力犯罪更為猖獗。根據(jù)泄憤型個人極端暴力犯罪人的自身特征、社會屬性及心理特征,認為其作案的原因主要是精神或身體上具有某些障礙或缺陷,長期存在負面情緒,法律意識淡薄,反社會人格突出。目前,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完備,人民群眾的合理訴求經(jīng)常無法通過正常途徑表達和解決,也容易引發(fā)泄憤型個人極端暴力犯罪。公安機關的應對措施應以控制、打擊、防范為主,以避免重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chǎn)損失。
泄憤;犯罪主體;特點;原因;對策
泄憤型個人極端暴力犯罪指的是單個犯罪分子以報復社會為目的,采用極端暴力的方式對不特定多數(shù)人實施侵害,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chǎn)損失,并產(chǎn)生重大社會影響,應受刑法處罰的行為。泄憤型個人極端暴力犯罪主體就是實施極端暴力犯罪行為,危害不特定多數(shù)人的犯罪人。為了更好地分析、研究,本文總結了2001年至今公開報導的70起泄憤型個人極端暴力犯罪案件,從泄憤型個人極端暴力犯罪人的自身特征、社會屬性和心理特征為視角,分析總結此類犯罪人犯罪的內(nèi)在原因和外在原因,為實戰(zhàn)部門制定應對此類犯罪的措施提供借鑒。
(一)犯罪人自身特征
1.犯罪人性別特征
男性犯罪比例大于女性,這是不爭的事實。就泄憤型個人極端暴力犯罪而言,這類犯罪人絕大多數(shù)是男性,從收集到的70起案例來看,只有廣西梧州滅門案的作案人何結釗是女性。這是因為男女生理和身體方面存在差異,男性身材強壯,性格粗獷,易沖動,容易用暴力解決問題,犯罪相對集中在殺人、搶劫、爆炸、強奸、重傷害等暴力案件中。女性體格弱小,性格溫和柔弱,膽小怕事,犯罪多為非暴力犯罪,如盜竊、詐騙、拐賣婦女、兒童、投毒等。
2.犯罪人年齡特征
犯罪的低齡化是各國的普遍現(xiàn)象,違法犯罪多發(fā)生在14歲—25歲這一年齡段,而且未成年人犯罪的比例有日益增長的趨勢。①楊燮蛟.現(xiàn)代犯罪學[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143.但是,通過對收集到的案例進行分析,70宗案件有71名作案人,除去年齡不詳?shù)?人外,還有68人,其年齡主要集中在21歲—50歲之間,且31歲—50歲的人數(shù)占了已知年齡人數(shù)的61.8%,25歲—50歲的有54人,占了已知年齡人數(shù)的79.4%。由此可見,中青年是泄憤型極端暴力犯罪的多發(fā)年齡段,與犯罪低齡化存在較大差異。這是因為,25歲以下年齡段的人,初入社會,對社會充滿好奇,對未來充滿希望,在這個年齡段極少會有仇視社會的心理。而25歲以上年齡段的人,剛開始或者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事業(yè)、家庭、婚姻,容易遭受來自各方面的危機,這些危機處理不好,就容易引發(fā)心理或者精神問題,進而引發(fā)犯罪行為的產(chǎn)生。
3.犯罪人籍貫特征
許章潤教授曾指出,就犯罪類型來看,農(nóng)村暴力犯罪率較高,城市則以財產(chǎn)犯罪為主,其比率與城市的規(guī)模成正比。①許章潤.犯罪學[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185.從收集到的案例來看,泄憤型個人極端暴力犯罪的犯罪人南北方都有,且分布相差不大,但主要集中在東部和中部地區(qū)的郊區(qū)和農(nóng)村地區(qū)。東中部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較快,貧富差距較大,社會矛盾突出。在東部和中部地區(qū)郊區(qū)和農(nóng)村生活的人們,相比西部地區(qū)和東中部地區(qū)的城區(qū)居民要承受更大的生活和精神壓力。再者,東、中、西部地區(qū)面臨刑事犯罪的問題以及對待犯罪刑事政策的不同,也是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
(二)犯罪人的社會屬性
1.犯罪人文化程度
以往的犯罪研究表明,犯罪與個人的文化程度有著密切的關系。犯罪學中的一般規(guī)律是:一方面,個人受教育的程度與犯罪的數(shù)量成反比;另一方面,文化程度低的人一般犯殺人、搶劫、強奸、盜竊等犯罪,文化程度高的人要么不犯罪,要么多實施貪污、受賄、職務侵占等財產(chǎn)性犯罪。②楊燮蛟.現(xiàn)代犯罪學[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145.通過對這71名作案人進行分析,他們大都生活在社會的底層,文化程度較低,有的甚至沒有受過正規(guī)的教育。在面臨挫折時,除了訴諸暴力,不知道以何種方式解決。
2.犯罪人的家庭關系
實踐證明,家庭關系對違法犯罪有著重要的影響。不和睦的家庭關系、不完整的家庭結構不僅在情感和心理對家庭成員造成了創(chuàng)傷,而且使得子女得不到良好的照顧和教育。再加上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和刺激,就容易使子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③李曉明,李洪欣.犯罪學[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2:176.通過收集到的案例來看,除去未搜集到家庭情況的3起,67起案例中家庭關系不和諧有12起,占了17.8%。當夫妻關系不和時,作案人憤恨的不僅僅是丈夫或者妻子一個人,而是將這種憤恨擴大到對方的整個家庭,不管人數(shù)有多少,無論有沒有影響到自己的感情,都被列為侵害的目標。
年齡段(歲)人數(shù)(個)11—20 1 21—30 17 31—40 22 41—50 20 51—60 5 61—70 3
3.犯罪人工作環(huán)境
一個人工作環(huán)境的好壞是影響其心理特征的重要因素。惡劣的工作環(huán)境可能會給人的心理造成壓抑,這種壓抑長期堆積,終有一天要爆發(fā),可能導致犯罪的發(fā)生。尤其是那些自己工作環(huán)境較差,但身邊其他人的工作環(huán)境好于自己的人,他們更容易實施犯罪。這主要是因為犯罪人與身邊其他人的相對比,不滿自己的工作環(huán)境,認為自己的付出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或者是在工作中自己應得的利益受到了侵犯,如晉升、提拔、加薪等,導致這類人內(nèi)心嚴重失衡。這種失衡的心態(tài)極易使人產(chǎn)生墮落、自負、自私、偏執(zhí)的性格,引發(fā)仇視社會、報復社會的心理。
(三)犯罪人心理特征
1.犯罪人的需要特征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為五個層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犯罪個體與非犯罪個體在需要上存在明顯不同,犯罪個體的需要總體上呈現(xiàn)出違背社會現(xiàn)實、生理需要強烈、精神需求低級等特點。④同③:366.但是,從搜集到的案例來看,泄憤型個人極端暴力犯罪人的個體需要并非都違背社會現(xiàn)實,精神需求也并非低級。如四川內(nèi)江東興區(qū)沿街砍人案、遼寧沈陽殺親戚案、上海閘北公安分局砍殺人案中的犯罪人都是因為自尊心受到傷害而實施的犯罪,他們只是想獲得應有的尊重,個體需要沒有違背社會現(xiàn)實。分析這些案例,除了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外,其他4個均有體現(xiàn),因此,精神需求低級并不是泄憤型暴力極端犯罪人的特點,這與以往的犯罪學研究存在分歧。
2.犯罪人的性格特征
性格是指人對現(xiàn)實的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中比較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的總和。主要表現(xiàn)在一個人對現(xiàn)實的態(tài)度和在一定場合下采取的行為方式中,總是和意識傾向相聯(lián)系,和個人的價值觀相聯(lián)系,體現(xiàn)了一個人的本質(zhì)屬性。①熊云武.犯罪心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105.泄憤型的暴力犯罪人多具有較為典型的負面性格,例如,偏激、固執(zhí)、敏感、易激惹、殘忍、以自我為中心等。這些性格特點,與主流社會的要求格格不入。當其需要得不到滿足時,內(nèi)心在這些不良性格的作用下,對社會逐漸產(chǎn)生不滿和抵觸情緒,如果沒有有效的教育和引導,消極情緒積少成多,由量變到質(zhì)變,最后可能導致違法犯罪行為。
3.犯罪人的認知特征
犯罪人的認知特征,是指犯罪人在感覺、知覺、記憶、想象、思維等認識過程中對犯罪心理形成和犯罪行為發(fā)生的作用特征。②楊燮蛟.現(xiàn)代犯罪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144.通過收集到的案例,我們看到泄憤型的個人暴力犯罪的危害后果是極其嚴重的,僅河北石家莊爆炸案,就造成108人死亡,38人受傷。這說明,泄憤型個人暴力犯罪人認知能力差,自控能力弱,法律意識談漠,道德水平低下,對自己犯罪行為的危害結果認識不清,預見性較差,在強烈的個人欲望支配下,只顧發(fā)泄心中的憤恨,不論造成怎樣的危害后果,有著極強的反社會意識。
(一)內(nèi)在原因
“此次收購事件被廣泛關注是因為這是亞洲歷史上最大的私募股權并購案。而且被收購的普洛斯是一家資產(chǎn)優(yōu)良的企業(yè),往往只有收購別人的份,沒想到一下次就被別人給收購了?!卑不蘸戏室晃粡氖吕滏溸\輸?shù)臉I(yè)內(nèi)人士熊威告訴《中國儲運》記者,物流市場瞬息萬變,越來越看不懂。
1.犯罪人在精神或身體上存在障礙
通過對收集到的70宗案例來看,無法認定犯罪人自身情況的有3宗,其余67宗案例中有32起案例的犯罪人在精神或身體上存在障礙,占了總數(shù)的47.8%。先天或者后天的因素導致的精神障礙的病患者,因為缺乏正常人所具有的辨別能力和控制能力,一旦在情感上、事業(yè)上或者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受到挫折,很容易產(chǎn)生暴力性的攻擊行為。通過對已經(jīng)發(fā)生的泄憤型個人極端暴力犯罪案件分析,不難看到還有相當一部分作案人身體的某一部分或某些功能存在缺陷。有的是大腦受到損傷,導致智力低下,認識能力、辨別能力、控制能力減退,嚴重的甚至導致精神發(fā)育不全,大腦功能障礙,從而導致作案人心理異常,滋生有暴力傾向的攻擊心理。還有的作案人身體上存在殘疾,在面對巨大的生活壓力時,易形成孤僻的性格而滋生犯罪心理。
2.犯罪人長期積累了較強的負面情緒
情緒具有兩極性:一極是肯定性和積極性的情感情緒;另一極是否定性和消極性的情感情緒。一般而言,后者是具有破壞性的情感情緒力量。出現(xiàn)不良情緒后,個體很可能去尋找比自己更加弱小的對象進行報復,以發(fā)泄仇恨,舒緩緊張,重獲心理平衡。③李曉明,李洪欣.犯罪學[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2:365.泄憤型個人極端暴力的犯罪人較為典型的負面情緒有憤怒、焦慮、緊張、沮喪、悲傷、痛苦等。這些負面情緒如果沒有合理、有效的緩解方法和排泄途徑,在犯罪人心中長期積累,一旦達到峰值,犯罪人會把這種積怨轉(zhuǎn)向社會,對社會的態(tài)度便由不滿變?yōu)榈钟|,再逐漸演變成敵對和憤恨。于是,便產(chǎn)生了反社會的心理或者萌發(fā)了憤恨社會的報復心理。
3.犯罪人法律意識淡薄,反社會人格突出
在法律法規(guī)日益完善的現(xiàn)代社會,擁有一定的法律常識,具備相應的法律知識,能幫助人們認識到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以及做了不該做的事,要承擔什么樣的法律后果。如前所述,泄憤型個人極端暴力犯罪人的文化程度普遍較低,法律對他們來說幾乎完全陌生,多數(shù)人對法律的相關規(guī)定和懲罰措施一無所知。這類人還具有較強的反社會人格,不忠誠任何法律、集體,極端利己,仇視一切,為達到個人目的,做事不擇手段,不計后果。犯罪后無悔恨表現(xiàn),更無羞恥感和罪惡感。自控能力弱,不承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常把自己不合理的舉動合理化。
(二)外在原因
1.社會環(huán)境的不良刺激
2.特殊人群的防控能力弱
這里的特殊人群是指那些在生理、心理以及精神上存在缺陷的特定人群。重點是與父母、配偶、子女感情不和、經(jīng)歷過失敗的婚姻、平時易沖動、有精神疾病的診斷記錄、行為與常人不同、頭部或其他部位受過嚴重傷害、有久治不好的慢性疾病的特殊人群以及吸毒人員和非正常的長期上訪人員。政府相關部門對這些人的管控能力還很薄弱,沒有專門的部門和人員專門負責此項工作,對轄區(qū)內(nèi)特殊人員的數(shù)量、類型、嚴重程度以及潛在的危險程度掌握不清,認識不足,沒有制定相應的預防機制,一旦犯罪發(fā)生,有關部門沒有處置的預案,倉促之間,不知如何應對。
三、對于泄憤型個人極端暴力犯罪的應對措施
(一)對于正在發(fā)生的泄憤型個人極端暴力犯罪,以控制為主
這類犯罪的特點是犯罪人正在實施極端暴力犯罪行為,或者犯罪行為已經(jīng)實施完畢,但危害結果仍在繼續(xù),并且犯罪人仍然留在現(xiàn)場。因此,公安機關的工作重點是救助傷員、排除危險和抓捕犯罪人。此時,公安機關的應對措施應以控制為主。
1.迅速接處警,控制事態(tài)惡化
公安機關在接到報案后,要按照既定的應急預案,迅速查清泄憤型個人極端暴力犯罪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作案方式。立即通知距離現(xiàn)場最近的警力趕赴現(xiàn)場,做好現(xiàn)場的臨時處置和保護工作。調(diào)集專業(yè)的刑偵和技術人員迅速奔赴現(xiàn)場,做進一步處置。同時,還要協(xié)調(diào)醫(yī)護人員、消防人員、排爆人員隨時待命,一旦需要,火速出動。為了防止事態(tài)進一步的惡化,指揮人員要組織相應人員救護傷員,滅火排爆,設法將傷亡和損失降到最低。最后,要迅速上報,使上級公安機關能夠及時了解案件的進展,便于上級公安機關在第一時間協(xié)調(diào)相鄰地區(qū)的公安機關做好應急工作。
2.圍捕泄憤型個人極端暴力犯罪嫌疑人
發(fā)現(xiàn)泄憤型個人極端暴力犯罪嫌疑人仍留在現(xiàn)場沒有逃離時,指揮人員要果斷下達命令,根據(jù)現(xiàn)場的具體環(huán)境、地形、警力等條件,迅速對犯罪嫌疑人實施圍捕。對抗拒抓捕,拒不投降的犯罪嫌疑人,根據(jù)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如開展心理攻勢,向犯罪嫌疑人宣講政策,瓦解犯罪嫌疑人,勸其繳械投降;在沒有驚動犯罪嫌疑人的情況下,選派專門人員化妝貼靠,出其不意,一舉抓獲犯罪嫌疑人;使用非致命性武器,如閃光彈、震撼彈,使犯罪嫌疑人失去抵抗能力,從而擒獲犯罪嫌疑人;使用警犬撲咬犯罪嫌疑人或者命令狙擊手擊傷或擊斃頑固抵抗的犯罪嫌疑人;組織多名警員強攻突襲,制服犯罪嫌疑人。?
(二)對于已經(jīng)發(fā)生的泄憤型個人極端暴力犯罪,以打擊為主
這類犯罪的特點是犯罪人的犯罪行為已經(jīng)實施完畢,犯罪人已經(jīng)逃離現(xiàn)場。因此,公安機關的工作重點除了排除危險、救助傷員、控制事態(tài)發(fā)展之外,還要做好相應的偵查工作。此時,公安機關的應對措施應以打擊為主。
1.及時立案,做好臨場處置
泄憤型個人極端暴力犯罪一旦發(fā)生,一般都會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都能達到《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的立案條件。偵查人員趕到現(xiàn)場后,要及時立案,以便開展下一步的偵查工作。同時,還要做好臨場處置工作,如急救滅險,上報案情等。
2.組織警力,做好偵查工作
首先,技術人員趕到現(xiàn)場后,要全面、細致地勘查現(xiàn)場,力求找到所有與作案人有關的痕跡、物證。同時,辦案人員要迅速在現(xiàn)場尋找目擊者,詢問其看到的案件經(jīng)過以及作案人的體貌特征和逃跑方向。否則,一旦目擊者離開現(xiàn)場,辦案人員無處尋找,就算找到,時間間隔過長,目擊者的記憶模糊,提供的信息會不完整、不準確。其次,偵查指揮人員要組織人員在現(xiàn)場周邊進行走訪、調(diào)查工作。詢問附近居住的居民有無看到案發(fā)情況以及作案人或者可疑人的情況。案發(fā)現(xiàn)場有視頻監(jiān)控的,要第一時間調(diào)取,并做到認真、仔細、反復地觀看,這對查找犯罪人,偵破案件有極大的幫助。最后,發(fā)現(xiàn)犯罪嫌疑人的蹤跡后,迅速調(diào)集交警、特警、武警等其他警種配合,實施有效的偵查措施,抓捕犯罪嫌疑人。抓捕中,要防止新的危害發(fā)生,在不超越職權范圍、不違反原則的基礎上靈活處置,以不費一槍一彈,活捉犯罪嫌疑人為上策,關鍵時可以使用武器,使犯罪嫌疑人失去反抗能力即可,只有在不得以的情況下,才選擇擊傷、擊斃犯罪嫌疑人。
3.積極準備,做好訊問工作
大部分個人極端暴力犯罪案件的犯罪人都有強烈的厭世情緒,這類人在作案后,因心懷絕望,只求一死,大都能自愿接受法律的制裁,只有極少數(shù)的作案人逃避偵查,抵制訊問。辦案人員在遇到這種情況時,要制定合理的訊問策略,盡快獲取犯罪嫌疑人的供述。首先,做好訊問前的準備工作。訊問人員不僅要詳細調(diào)查犯罪嫌疑人的身份背景和家庭關系,還必須全面熟悉案件材料。只有這樣,才能在訊問中占據(jù)主動,盡快獲取口供。然后,制定有效的訊問計劃。在訊問中,應做到問題集中,指向明確,切忌什么都問。除用簡潔、易懂的語句介紹國家的政策和法律外,訊問人員盡量少說話,讓犯罪嫌疑人多說,以便暴露更多的信息。最后,把獲取到的犯罪嫌疑人口供和辦案人員已經(jīng)掌握到的其他證據(jù)或者之前獲取的犯罪嫌疑人口供作對比,看能否相互印證,以此來認定供述的真實性。
(三)對于尚未發(fā)生的泄憤型個人極端暴力犯罪,以防范為主
這類犯罪的特點是泄憤型個人極端暴力犯罪尚未發(fā)生,只是處于預謀階段。因此,公安機關的工作重點是積極預防,將犯罪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此時,公安機關的應對措施應以防范為主。
1.強化公安機關日常的基礎工作
對于公安機關來說,要在村委會和居委會等自治組織的幫助下,充分利用刑事特情和治安耳目等專門力量,以公開或秘密的方式,對社會矛盾進行認真排查、收集。對于排查出的矛盾隱患,根據(jù)矛盾的性質(zhì)、大小、處置難易程度、緊急程度和當事人情況等區(qū)分為不同等級,科學、合理地安排警力,提高處置的準確性和針對性。這就要求有關部門制定有效、健全的矛盾緩解機制。社會矛盾緩解機制是社會穩(wěn)定、和諧的一道安全保障防線,也是社會各種矛盾的緩沖區(qū)。不要以人民群眾反映的問題小、價值低為借口,對他們的訴求不理不睬、推諉扯皮。同時,定期向社區(qū)居民、村民普及法律知識,使他們知道違法犯罪必然會受到法律的嚴懲,只有做守法、護法的良好公民,才會得到法律的保護。
2.加強對特殊人群的防控能力
由于在所有的警種中,從事基層工作的社區(qū)民警最常與這類人群接觸,因此,要求社區(qū)民警在平時的工作中,加強對這類人群的管控力度。筆者根據(jù)收集到的70起案例,按照案件發(fā)生的月份作了如下統(tǒng)計:
月份人數(shù)(個)1 5 2 4 3 6 4 2 5 7 6 7 7 15 8 7 9 3 10 1 11 5 12 8
從表格中可以看到,春季2、3、4、5四個月泄憤型個人極端暴力犯罪發(fā)生了19起,夏季6、7、8三個月發(fā)生了29起,秋季9、10兩個月發(fā)生了4起,冬季11、12、1三個月發(fā)生了18起。夏季、冬季和春季這三個季節(jié)是人出現(xiàn)情緒波動的時間段。夏季和春季犯罪案件多發(fā)于街面、校園等公共場所,冬季犯罪案件多發(fā)于家庭或家族內(nèi)部。①李玫瑾.濫殺犯罪的實案研究[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2014,(2):24.因此,泄憤型個人極端暴力犯罪在這三個季節(jié)的發(fā)案率也就明顯升高。這就要求社區(qū)民警在自己的轄區(qū)內(nèi),根據(jù)季節(jié)的變化,在不同的場所,提高警覺度,加強管控。同時,根據(jù)平時掌握的情況對轄區(qū)內(nèi)曾有沖突的家庭、有生活困難或者遇到挫折的人員進行走訪、慰問,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
3.積極開展對重點區(qū)域的安全防范教育工作
泄憤型個人極端暴力案件多發(fā)生在人員密集,警惕性差、防范性弱的公共場所,如學校、醫(yī)院、敬老院、公交車上等。公安機關要對這些區(qū)域積極開展安全防范教育工作。首先,公安機關要配合學校、醫(yī)院、敬老院等相關部門以搞演練、辦講座等方式對學生、醫(yī)生、老人進行安全防范教育,提高安全防范的意識。其次,公安機關要在這些區(qū)域內(nèi)配備必要的警備設施,不僅對犯罪分子起到震懾效果,還能增強人民群眾安全防范的信心。最后,公安機關的日常巡邏與這些重點區(qū)域保安警戒要相互配合,重視這些區(qū)域的保安培訓。同時,發(fā)動社會力量,組織自愿者參與到這些重點區(qū)域的安保工作,力爭將此類犯罪消滅在萌芽之中,避免重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chǎn)損失。
[1]彭文.刑事偵查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6:309.
[2]徐仲成,許瑞忠.刑事案件偵查[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9.
[3]楊燮蛟.現(xiàn)代犯罪學[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143-145.
[4]李曉明,李洪欣.犯罪學[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2:365-366.
[5]李明琪.犯罪學[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3.
[6]許章潤.犯罪學[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7]朱營周.新編犯罪心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3.
[8]熊云武.犯罪心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9]羅大華,馬皚.犯罪心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10]俞亮.當前個人極端暴力事件現(xiàn)狀、原因及對策——以實證分析為視角[J].河北公安警察職業(yè)學院學報,2013,(3):24.
[11]彭科蓮.個人極端暴力事件產(chǎn)生的心理原因與預防對策[J].湖南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2010,(5):129.
[12]馬加民,柳永.淺談報復型個人極端暴力犯罪的預防[J].上海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3):74.[13]李玫瑾.濫殺犯罪的實案研究[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24.
[14]劉霞.個人極端暴力犯罪的防治研究——以公交個人極端暴力犯罪防治為視角[J].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14,(11):139.
[15]賈俊強.當前個人極端暴力事件研究分析——以“失意群體”為視角[J].河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學報,2014,(1):178.
On Characteristics,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ndividual Extreme Violent Crimes of Venting Private Anger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iminal subjects
1a,Xin Jian,1b,Liu Chong
(a,Department of Criminal Investigation;b,Editorial Department,Chinese Criminal Police University,Shenyang,Liaoning 110035,China)
In recent years,the extreme violence crimes occur frequently all over the country,and especially crimes aiming at uncertain objects and venting private angers are more rampant.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suspects'personalities,social attribute and mental characteristics,we believe that the suspects have obstacles or defects mentally or physically,negative emotions foe a long time,poor legal consciousness,obvious antisocial personality.At present,China's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s not perfect,and the reasonable demands of the masses have no normal channels to express and to be solved,which easily lead to extreme violence crimes of venting their anger.The public security organs should tak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control,combat and prevent the crimes,so as to avoid heavy casualties and property losses.
anger;subject of crime;characteristics;causes;countermeasures
D917
B
1672-1195(2015)04-0059-(06)
責任編輯:張咪
2015-12-12
辛建(1989-),男,山東濟寧人,中國刑事警察學院2013級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偵查學;劉沖(1973-),男,遼寧沈陽人,中國刑事警察學院編輯部主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編輯學。
【doi】10.3969/j.issn.1622-1195.2015.04.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