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心月
晏幾道是我國北宋時期的著名詞人,他的主要著作是《小山詞》,長期以來,晏幾道作品中所體現(xiàn)的苦情世界一直吸引著人們的注目,歷朝歷代都不乏對他的作品進行分析的文章。其中,從其作品中使用的詞語來對他的作品進行分析是一個比較好的切入點。因此,本文從人生長恨與別離之苦、長在之愁與無奈之淚以及寄予之夢與醉人之酒等問題出發(fā),對晏幾道詞的苦情世界進行分析。
人常說,文為心聲,在通訊信息并不發(fā)達的古代,人們無法直觀的表達出自己的所感所想,就將情感寄托在腕頂筆尖上,筆墨紙硯中,以此抒發(fā)自身的情感。晏幾道,北宋的著名詞人,他的主要著作是《小山詞》,在《全宋詞》中共收錄他的作品260 首,其中大部分為小令,隨著作者自身的生活變遷,他將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寓于這些小令中。
晏幾道是多情之人,由于他自身生活的飄忽不定以及他所私募的對象大都是別家的侍女或是歌姬,并沒有人身自由,所以,對于他們來說離別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別離之情是作者在作品中不斷吟誦的,對于作者來說,那種由于離別而產(chǎn)生的悲傷、孤獨以及寂寞是無法忍受的,以《蝶戀花 醉別西樓醒不記》為例,這首詞也被他人題作為“別恨”,它是作者回憶自己與一位歌姬在醉后的分別,以此感慨聚散如夢。其中的“不記”二字不說別離之時的具體情況,其實是不愿意提起,這首詞著重在渲染離別后的凄涼懷抱。其中“紅燭”兩句詞化用了杜牧的《贈別》,這首詞真實的表達出作者孤身一人在寒夜中的孤苦與悲涼。
對于詞人來說,長時間的離別總會使人感到憤憤不平,從而生出一股怨“恨”之氣來。以他的《阮郎歸 舊香殘粉似當初》一詞為例,在別離之初,偶爾還會收到幾封信來自我安慰,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書信也就越來越少,舊物依然,人情卻與以往不同了,這樣的事無法不讓詞人產(chǎn)生怨恨。如果在離別后對方也能 深深思念著他,那么詞人也就不會出現(xiàn)這么多的“恨”,在大多數(shù)的情況下,詞人的感情都是一廂情愿的,因此,他的真情不被人理解才是他會有這么多的“恨”的主要原因。
晏幾道自身的性格并不強硬,在他的人生觀與世界觀尚未形成的時候,他的父親晏殊就已經(jīng)去世了,在這時,他既沒有經(jīng)歷過世事的磨礪,也沒有人對他的日常生活進行必要的指導,所以,在他甫一踏入社會的時候,他的童年夢幻就被現(xiàn)實生活打破了,曾經(jīng)的鐘鳴鼎食的生活經(jīng)歷以及家庭環(huán)境使得他不可能抱有十分充分的準備來面對這個社會,在初入社會之時,他無法應付現(xiàn)實,更不知如何來挽回自身的困境,在不能為自身的命運進行抗爭的時候,他之前的那種“秀氣勝韻,得之天然”的自信就開始轉(zhuǎn)化成了自卑,他的心里開始失衡,所以,他的性格也就不可能是健全的,敏感與柔弱是他性格的代名詞。這種情感表現(xiàn)在他的作品中,體現(xiàn)出來的就是一種細膩香軟、婉約多情的風格。因此,在他的詞作中,“愁”與“淚”是隨處可見的。
在離別已經(jīng)無法避免,在愁緒與幽恨無法消除,在淚水無法洗凈內(nèi)心的痛苦的時候,晏幾道需要找到一個能夠?qū)⒆陨淼母星榘l(fā)泄出來的渠道,于是,他將目光轉(zhuǎn)向了酒。在我國的文學發(fā)展過程中,酒這一意向并不罕見,曹操說“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在他以后,陶淵明、竹林七賢、李白等人都是著名的愛酒文人,但是,晏幾道與他們也有一定的不同,他在作品中與酒相關(guān)的作品,大都是用來借酒消愁。在作品中詞人感慨時光流逝,歡聚難再,對于自身無法消解的郁悶,就只能借酒抒發(fā)。
在酒已經(jīng)無法用于對抗現(xiàn)實之后,“夢”也就成了他的另一種武器。晏幾道詞中對夢都寄予了作者一部分的幻想,它能夠帶給作者的,也只是短暫的精神上的愉悅以及滿足,在夢醒后萬事依舊。
除了以上六種詞語意象外,晏幾道在他的作品中也大量使用了其他具有凄苦意向的詞語,例如“斷腸”或是“銷魂”等。詞人在創(chuàng)作中對于意象的選擇,也就是當時自己的一種意識的活動,在一位作者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幾樣詞語意象,這也就在更深的層次中反映著作者的心理積淀或是人格追求。晏幾道所選擇的這類悲苦凄涼的詞語意象也就反應了他自身的心理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