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蕭蕭
陌生化是俄國形式主義文學的理論,近年來學者們在翻譯中漸多使用。文章以《西遷之歌》英譯為例,探討陌生化在少數(shù)民族典籍翻譯中的應用,旨在全球化背景下,弘揚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化,使得東西方文化之間的平等對話成為可能。
20 世紀初,什克洛夫斯基提出“陌生化”用以描述俄國形式主義文學。翻譯中的“陌生化”是陌生化理論在翻譯研究領域的延續(xù)和發(fā)展,指譯者在翻譯時要保留原文的陌生化手法和異域特色,帶給讀者們新鮮感。因此,在少數(shù)民族典籍翻譯實踐中,譯者應努力發(fā)揮自身創(chuàng)造性,在等效傳遞文字信息的同時,把原作的文藝意境也傳達出來,使譯語讀者在欣賞譯文時能像讀原作一樣得到陌生化的美感。本文將以《西遷之歌》(以下簡稱《歌》)的英譯為例,探討陌生化理論在典籍翻譯中的指導意義。
《歌》是一部反映清朝錫伯族人民西遷及移駐伊利,守衛(wèi)疆土,建設邊疆的英雄史詩。文辭優(yōu)美,內(nèi)容豐富,具有濃郁質樸的地方特色和陌生化。此外,為了充分表現(xiàn)如此豐富的內(nèi)容,增強藝術感染力,其采用詩體,共127組,每組四行,達到了內(nèi)容與形式的完美和諧。作為一部史詩,《歌》總體采用編年式的敘事結構,然而為了激發(fā)讀者的審美,作者融進了抒情的成分,從而避免了敘事的平淡乏味,增強了作品美感?!陡琛返恼Z言通俗而又凝練,新鮮多樣且富有音樂性。如“木車駕馬,逶迤而行。高低莫辯,喝以德爾、浩?!痹⑶橛诰埃环拔鬟w倦旅圖”便浮現(xiàn)在眼前,陌生化的效果得以完美展現(xiàn)。
中國典籍的藝術性對于譯語文化而言是異質的,在譯語文本中保留原文的外來異質性和他者文化性能夠增加文本的新奇感,達到陌生化的翻譯效果。在對待如何處理文化差異的問題上,繼魯迅的“保留原作的風姿”和韋努蒂的“異化”觀之后,我們認為,譯者在進行文化因素翻譯時,應采用“陌生化”翻譯策略。
首先,陌生化翻譯策略有利于正確傳達原文的思想和藝術手法,充分展現(xiàn)我國少數(shù)民族獨特的文化內(nèi)涵。如上所述,《歌》高度概括錫伯族西遷及在伊利活動將近二百年的歷史,充分說明了其語言的凝練,增強了詩歌的表現(xiàn)力?!陡琛返挠⒆g旨在把錫伯族的歷史文化和思想觀念介紹給西方讀者,因此,采用陌生化翻譯策略可以突出原文之“異”,從而在翻譯中保留原文的語言文化特色,使譯文讀者感受到異域風情與他者文化的存在與獨特魅力。
其次,陌生化翻譯策略有助于中西文化的滲透和交融。翻譯的過程即是文化傳播的過程?!陡琛返挠⒆g應將異域文化忠實地傳達給譯文讀者,而非否認文化差別,剝奪譯文讀者接近和了解源語文化的機會?!陡琛分杏涊d著許多錫伯族的民俗事象,彌足珍貴,即可補史料之缺載,又有助于我們?nèi)嬲J識錫伯族的過去,因此,譯者應將這些承載錫伯族悠久歷史文化的文字很好地再現(xiàn)。
此外,陌生化翻譯策略是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國文化積極應對多元文化沖擊的重大舉措?!陡琛返挠⒆g應張揚中國文化個性,使中華文化獨具民族特色。
從上而觀,陌生化翻譯為少數(shù)民族典籍翻譯提供了獨創(chuàng)的理論視角,為更好地傳播蘊含其中的民族文化,弘揚中華文化之精華,創(chuàng)造中西文化平等對話的條件,做出了貢獻。然而,陌生化翻譯策略的應用須適度。只有“陌生”有度的譯本才能收到譯語讀者的喜愛,經(jīng)得住時間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