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圈的莎翁“門徒”
黑澤明
代表作品:《亂》《蜘蛛巢城》
黑澤明曾多次以日本背景詮釋西方故事,其中最成功的作品便是改編自莎士比亞《麥克白》的《蜘蛛巢城》??催^《蜘蛛巢城》的觀眾,永遠不會忘記片中那個搖著紡車的白發(fā)婦人。當她口中喃喃念著“賤如螻蟻,尚且偷生,何必自尋煩惱,多愚蠢”這些深得莎翁精髓的臺詞時,足以表明黑澤明對莎翁的熱愛,不言而喻。
雖然在黑澤明的鏡頭中,莎翁筆下的人物、時代全部融入了亞洲的血液,但他依舊只是在借用戰(zhàn)國時期的日本講述一個個關(guān)乎人性的故事。在1957年《蜘蛛巢城》引起一陣轟動后,1985年,黑澤明根據(jù)《李爾王》改編的《亂》于西方上映時,亦受到了不少西方電影界人士的肯定。這些多年來研究莎翁改編作品的電影人一致認為,無論在表現(xiàn)手法上還是藝術(shù)成就上,黑澤明的影片遠比那些根據(jù)莎翁同一劇作改編的西方電影要好得多,最為完美地體現(xiàn)了“使舞臺的固定空間適應銀幕的空間”的改編原則。雖然將莎士比亞戲劇搬上銀幕進行改編的導演不在少數(shù),但談起電影界的“莎士比亞”,就連斯皮爾伯格也首推黑澤明,沒有絲毫的猶疑。
湯姆·希德勒斯頓
代表作品:《亨利四世》《亨利五世》
當黑澤明用現(xiàn)代影像語言將古典的莎士比亞戲劇完美地與戰(zhàn)國時期的日本相結(jié)合時,在“演藝圈”也有一位“信徒”亦深深為莎翁所癡迷,他就是“洛基”的飾演者——湯姆·希德勒斯頓。無論參演什么樣的作品,身為莎翁鐵桿粉絲的湯姆·希德勒斯頓總能在自己扮演的角色身上找到一絲與莎士比亞有關(guān)的氣息。《唯愛永生》里,為了理解亞當?shù)墓陋?,他又回家重讀了一遍《哈姆雷特》,突然發(fā)現(xiàn)許多詩句以一種他從未理解的方式呈現(xiàn)在自己面前,喚醒了表演的新靈感。2011年,因出演《雷神》中的反派“洛基”,湯姆·希德勒斯頓的人氣一路走高,但他并沒有借著高漲的人氣繼續(xù)在好萊塢闖蕩,而是轉(zhuǎn)身回歸自己鐘愛的古典文學領(lǐng)域,于2012年拍攝了 BBC根據(jù)莎士比亞作品改編的電視電影《亨利四世》和《亨利五世》,并接下了莎士比亞的另一部戲劇《科利奧蘭納斯》的邀約,在需要耗費大量時間排練的舞臺劇中擔任主演。對于他的這個選擇,許多人感到意外,但能再一次回到莎士比亞的懷抱,湯姆·希德勒斯頓相信,這無疑是最正確的選擇,“莎士比亞就像一盞明燈,也是一個港口,在任何時候都歡迎你靠岸,并重新獲得出發(fā)的力量?!睍r不時地通過重溫、演繹莎翁的經(jīng)典劇作來汲取表演的養(yǎng)分,想必只有真正的莎翁“信徒”才會有這份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