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鍇
翻開中國的歷史,官吏貪污腐化者不乏其例,因此,歷朝歷代多有“反腐”之舉。這其中,當屬明太祖朱元璋的力度最大。
平民出身的朱元璋從小就目睹和感受了貪官污吏對百姓的盤剝壓榨,因此,他對官場上的貪污腐化行為深惡痛絕,所以他建立大明帝國后,便開展了一系列的“反腐”行動。
訓(xùn)示官員勿貪。1368年,朱元璋初登帝位,便訓(xùn)示滿朝官吏:“天下初定,百姓財力俱困,如鳥初飛,木初植,勿拔其羽,勿撼其根。惟廉者能約己而愛人,貪者必瘦人以肥己……爾等宜戒之!”給官吏們敲響了一記警鐘。
頒布重典治貪。為防止各級官吏貪污腐敗,朱元璋在政權(quán)體制上實施了多項改革:設(shè)置御史臺,下設(shè)左右都御史、左右副都御史,其職責(zé)就是睜大眼睛,監(jiān)督彈劾官員的貪污腐化行為,“糾劾百司,辨明冤道,提督各道”。接著又設(shè)立了十三道監(jiān)察御史,其職責(zé)是“察糾內(nèi)外百司之官邪”,發(fā)現(xiàn)有違法官員,直接彈劾!此外,朱元璋還親自動筆,制定了《明大誥》《醒貪簡要錄》等律令,曉之天下,盡人皆知。這些律令中,就有一項亙古罕有的酷刑——“剝皮楦草”:官員只要貪污60兩以上銀子,就要被斬首,且把其人的皮剝下來,填上稻草和石灰,做成“人體標本”,掛在官府大堂內(nèi),以儆效尤。這些措施不僅對官員起到了震懾、警示的作用,也表明了朱元璋反腐倡廉的立場和態(tài)度。
冷面鐵拳肅貪。朱元璋反腐可謂是雷厲風(fēng)行,絕不手軟。對于一些官員貪污腐化的案件,他經(jīng)常親自過問和審判,一點也不留情面。刑部尚書開濟受賄,為一犯法官員開脫罪責(zé),朱元璋將開濟及那名行賄官員一并送上了斷頭臺。永嘉侯朱亮祖是開國功臣,但他出鎮(zhèn)廣東時“所為多不法”,案子審明后,朱元璋下令將朱亮祖父子鞭杖致死。貪官紛紛落馬,皇親貴族也不特殊!洪武末年,朝廷實行“茶馬法”,禁止私人販賣茶葉,但駙馬歐陽倫擅自動用驛館的數(shù)十輛馬車走私茶葉出境,朱元璋得知后,不顧馬皇后和女兒的“死諫”,立即下令將歐陽倫賜死。
清廉節(jié)儉醒貪。生活中,朱元璋處處以身作則,帶頭提倡清廉節(jié)儉,反對奢侈腐化。告誡官員不得助長奢華浪費之風(fēng),因為奢華浪費即是貪污腐化之始! 由于朱元璋鐵腕反腐,因此明初吏治日趨清明,百姓安居樂業(yè),社會河清海晏,吏治清朗達百余年,“驛遞清樂,而里甲不擾”,出現(xiàn)了“洪武之治”的喜人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