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
摘 要 結合新疆喀什地區(qū)氣象局在業(yè)務改革后使用地面測報的實際情況,首先對氣象測報中數據異常原因進行分析;然后,針對性的提出了一系列的處理對策;最后對提升自動站數據質量的措施進行了探討,僅供相關部門進行參考。
關鍵詞 地面氣象測報;數據異常;分析;處理
中圖分類號:P415.1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5)30--02
1 業(yè)務改革后地面氣象測報中數據異常的分析及處理
1.1 降水停止后,自動氣象站仍有降水記錄
在使用雨量計的過程中經常會有滯后性的情況出現,在降水停止后的2 h內,仍然會有降水量數據顯示,此時需要將這個時間段內產生的降水量加入到降水期間末小時一欄內,可以使觀測到的降水量數值得到保障,此時工作人員需要在B文件以及A文件中對降雨量的數值進行修改[1]。在實際的工作中,經常會遇到實際降水量與觀測到的記錄不符合的問題出現,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1.1 滯后降水
傳感器翻斗內的剩余雨水,通常情況下可能會有0.1、0.2、0.3 mm少量的降水記錄出現,如果該記錄在降水停止后2 h內的任一時間段出現,在逐日對數據進行維護時應將該降雨記錄累加到相對應小時降水量的時間段內;如果該降水記錄出現在降水停止后的第3個小時或者是之后的時間段內,則此時不需要進行累加,應將該時間段內的降水記錄刪除。如果是夜間出現這種情況,可保持原來的記錄,不需要對B文件進行修改;當夜間出現降水時,但是在20:00-21:00沒有出現降水現象但是卻有降水記錄,此時需要將降水記錄累加到19:00-20:00內。
1.1.2 維護不當造成降水
如果是因為對雨量傳感器維護不當或者是出現故障,應對Z文件中的降雨量直接進行修改,可以結合實際的情況按照無降水量或者是缺測情況進行處理。
1.2 分鐘降水量和小時降水量不符合的分析及處理
在自動氣象站中,地面氣象自動監(jiān)測設備上對降雨量設置的主要參數形式是“有:人工”。在用測報軟件對天氣現象進行觀測的過程中,如果有降雨出現,但是小時降水量和分鐘降水量卻顯示異常的主要表現形式是:觀測到的分鐘降水量可以正常顯示出來,但是卻沒有小時降水量的數值,出現這種情況時,需要對小時降雨量的數值進行修改,從而實現對小時降水量的控制,如果對小時降水量不進行相關操作,就會使小時降水量和分鐘降水量連續(xù)出現相符的情況,對降雨量的觀測結果將會直接產生影響[2]。對于自動氣象站來說,在對觀測到的氣象要素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的過程中往往會選擇在正點時刻,此時顯示燈會出現黃色。如果顯示燈的顏色為綠色時,就說明自動氣象觀測站可以正常運行,對正點時刻觀測到的氣象要素數據不會產生任何影響。
1.3 對重要天氣報長Z文件替代問題的分析及處理
在實際的地面氣象測報中,如果在夜間發(fā)現有重要的天氣現象出現,如沙塵暴、雪災、冰雹和暴雨等,如果剛開始能夠對天氣現象進行準確判斷,地面測報的工作人員需要嚴格按照有關規(guī)定對重要天氣現象進行編發(fā)處理。如果沙塵暴、雪災、冰雹和暴雨等重要天氣現象是在氣象基準站的整點前的30 min之內觀測到的;同時,達到或者是超過了發(fā)報標準時間,這種重要的天氣現象需要和正點長Z文件進行合并之后再進行發(fā)布,不需要對重要天氣現象重新進行發(fā)布,如果是在正點后觀測到沙塵暴、雪災、冰雹和暴雨等重要天氣現象,且重要天氣現象還沒有達到始發(fā)重要天氣報的有關標準時,而且其持續(xù)時間已經超過了30 min,需要對重要天氣現象進行重新編發(fā),并且及時進行發(fā)布,一般情況下對重要的天氣現象要在正點前32 min之內進行編發(fā)。
1.4 正點長Z文件與實際觀測到的不一致
在地面測報工作中,當天自動保存的氣象要素數據都會在正點時刻借助于觀測系統向數據傳輸科進行傳輸,這些數據會由數據傳輸科進行統一保存和處理。但是,地面氣象測報軟件在運行的過程中,往往會有正點保存的長Z文件與實際觀測到的數據不一致的情況出現,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保存的長Z文件是以前觀測到的舊長Z文件,這對地面觀測的效率造成了嚴重影響。一旦遇到這種情況,就需要安排專業(yè)的計算機維修人員重新對計算機系統進行安裝。
1.5 數據采集和顯示故障處理分析
自動氣象站在對氣象要素數據進行采集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時間錯亂的現象出現,這種情況出現時,雖然會使采集器的屏幕進行顯示或者是使用終端獲取到的數據正常,但是寫入采集數據以及“實時數據和監(jiān)控”卻不能進行正常顯示。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是由于在對寫入采集數據的文件以及刷新“實時數據和監(jiān)控”之前,需要檢查返回值的時間格式,如果一旦發(fā)現時間格式出現錯誤,此時會將這個時刻內的所有觀測數據根據缺測情況進行處理。如果對“實時數據和監(jiān)控”界面重新刷新,則此時的數據在寫入分鐘數據文件或者是正點數據文件中就出現異常,但是還需要寫入到RTD文件中,此時的時間以計算機系統的時間為準。為了使這種情況得到解決需要關閉采集器軟件,重新校正計算機和采集器的時間,同時對SAWSS軟件進行重啟。
2 提升自動站數據質量的措施
2.1 加強自動站日常維護
自動站在長期運行過程中會有很多形式的故障問題出現,嚴重影響觀測數據的質量,所以,臺站的相關負責人要加大對觀測儀器和系統的維護及保養(yǎng)工作,對于出現的故障及時進行分析和總結,一旦出現緊急情況及時進行排除,對于網絡要加強管理,使自動站數據可以進行及時、高效的傳輸,從而使氣象站業(yè)務可以進行正常運行。
2.2 建立健全監(jiān)督機制
對于地面氣象觀測的業(yè)務人員來說要嚴格遵守相關的規(guī)范以及規(guī)章制度,建立健全監(jiān)督機制,對有關業(yè)務實行抽查和檢查制度,嚴禁出現違規(guī)操作的現象。
2.3 加強業(yè)務學習,提升業(yè)務技能
新疆喀什地區(qū)氣象局應于實際業(yè)務進行結合,組織業(yè)務人員對改革后的《地面測報業(yè)務軟件》的操作、數據格式文件以及相關技術要求進行認真學習。定期對地面業(yè)務人員進行業(yè)務培訓,對有關的地面氣象觀測知識、自動站維護以及業(yè)務規(guī)章制度等進行系統全面的學習;另外,還可以讓技術骨干手把手向新手傳授業(yè)務知識,對新手進行業(yè)務監(jiān)督、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等,使臺站全體觀測人員都可以適應改革后的要求,提升實踐能力,提升地面氣象觀測的質量。
3 結論
綜上所述,地面氣象測報是氣象工作的基礎,它的好壞直接對觀測質量產生影響,在實際的測報工作中需要每個觀測員做好對相關儀器設備的維護和保養(yǎng)工作,熟悉相關技術要求和操作規(guī)范,增強實際處理問題的能力。在對儀器設備進行操作和維護的過程中,應將認為因素造成數據異常的概率降到最低,確保業(yè)務可以正常運行。
參考文獻
[1]張玲,李中斌,張海威,等.業(yè)務改革后地面測報自動站故障排除及異常記錄處理[J].山東氣象,2013(3).
[2]陳锍,鄭海芳,路澤巖.業(yè)務改革后地面測報異常數據處理措施[J].北京農業(yè),2014(2).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