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培印 蔣 超(安陽市人民醫(yī)院心內科 河南 安陽 455000)
高血壓和糖尿病均是心血管事件的高危因素〔1,2〕,腎功能損害是高血壓和糖尿病較常見的并發(fā)癥〔3,4〕,一旦發(fā)生,將惡化患者的病情,增加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風險,嚴重時可危及患者生命,明顯影響患者的預后。本院選取老年門診患者行腎功能檢測,根據不同疾病、心血管事件發(fā)生情況、腎功能狀況進行分組,分析老年門診患者腎功能指標(血清肌酐、尿蛋白定量)與心血管事件的相關性。
1.1 資料 本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老年門診患者457例,其中高血壓186例,年齡61~78〔平均(68.2±5.3)〕歲,男101例,女85例;糖尿病169例,年齡60~79〔平均(68.0±4.9)〕歲,男90例,女79例;高血壓合并糖尿病102例,年齡60~80〔平均(68.4±6.2)〕歲,男54例,女48例。高血壓患者均符合2005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中相關疾病的臨床診斷標準〔5〕,舒張壓≥90 mmHg和(或)收縮壓≥140 mmHg。糖尿病患者均符合2007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診斷標準〔6〕,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 2 h 血糖≥11.1 mmol/L。三組患者年齡、性別等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根據心血管事件發(fā)生情況分為兩組,未發(fā)生心血管事件組273例,年齡60~80〔平均(68.3±5.2)〕歲,男145例,女128例;心血管事件184例,年齡61~80〔平均(68.1±4.9)〕歲,男100例,女84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根據腎功能分為兩組,腎功能正?;颊?51例,年齡61~80〔平均(68.2±5.6)〕歲,男184例,女167例;腎功能不全患者106例,年齡60~79〔平均(68.3±4.5)〕歲,男61例,女45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已取得患者及家屬同意,且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通過。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腎功能檢測,指標為血清肌酐、尿蛋白定量,同時記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情況。血清肌酐正常值:男性 <115 μmol/L,女性 <107 μmol/L,否則為腎功能不全。尿蛋白定量正常值:<30 mg/24 h,否則為腎功能不全。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肌缺血(超過2個導聯(lián)的ST段水平型或斜下型壓低超過1 mm)、左心室肥厚、心律失常(室性早搏LOWN分級高于3級、室性心動過速、陣發(fā)性心房纖顫、持續(xù)性心房纖顫、永久性心房纖顫、完全性左束支傳導阻滯)、外周血管疾病(頸動脈內膜斑塊形成、彩色多普勒檢測內膜厚度超過1 mm或斑塊形成)。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6.0軟件,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相關性采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
2.1 三組患者腎功能和心血管事件發(fā)生情況比較 高血壓組患者血清肌酐、尿蛋白定量、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均明顯高于糖尿病組,高血壓合并糖尿病組患者血清肌酐、尿蛋白定量、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均明顯高于糖尿病組和高血壓組(P<0.05)。見表1。
表1 三組患者間腎功能指標和心血管事件發(fā)生情況比較
2.2 未發(fā)生心血管事件組與心血管事件組患者腎功能比較心血管事件組患者血清肌酐〔(104.3±31.5)μmol/L〕、尿蛋白定量〔(36.8±11.2)mg/24 h〕均明顯高于未發(fā)生心血管事件組〔(91.6±17.8)μmol/L,(27.0±8.4)mg/24 h〕(P <0.05)。
2.3 腎功能正常組與腎功能不全組心血管事件發(fā)生情況比較腎功能不全組患者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83例(78.3%)〕明顯高于腎功能正常組〔101例(28.8%)〕(P<0.05)。
2.4 老年門診患者腎功能與心血管事件的相關性分析 血清肌酐、尿蛋白定量與心血管事件均存在明顯的正相關,r=0.487,0.436,均P<0.05;血清肌酐與尿蛋白定量也呈正相關,r=0.512,P <0.05。
高血壓可引起腦卒中、心臟病、血管瘤、腎衰竭等多種疾病,造成機體不同程度的損傷,直接影響患者的預后〔7,8〕。糖尿病也是心血管事件的高危因素〔9〕。持續(xù)高血糖與長期代謝紊亂等可導致全身組織器官,特別是眼、腎、心血管及神經系統(tǒng)的損害及其功能障礙和衰竭〔10〕;嚴重者可引起失水,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平衡失調等急性酮癥酸中毒和高滲昏迷,也可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
原發(fā)性高血壓可引起的良性小動脈腎硬化(又稱高血壓腎小動脈硬化)和惡性小動脈腎硬化,并伴有相應臨床表現,高發(fā)于中老年人,臨床表現上早期僅有夜尿增多,繼之出現蛋白尿,部分患者可因毛細血管破裂而發(fā)生短暫性肉眼血尿,常合并動脈硬化性視網膜病變、左心室肥厚、冠心病、心力衰竭、腦動脈硬化和(或)腦血管意外。腎功能損害也是糖尿病較為常見的一種并發(fā)癥〔11〕,由糖尿病引起微血管病變而導致腎小球硬化是發(fā)病的特點,也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腎病起病隱襲,緩慢進展,早期的腎臟病相關癥狀不明顯。大多數糖尿病腎病患者是在出現明顯蛋白尿或顯著水腫時方被覺察。諸多研究表明,腎功能異常改變與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風險密切相關〔12〕。慢性腎臟疾病是多種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也是促使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的誘因之一,直接影響患者的健康狀況,明顯影響患者的預后。在高血壓與糖尿病的進展過程中,各種誘發(fā)因素控制不良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腎功能損害,不僅加重原發(fā)病癥,使血糖和血壓更加難以控制,還會增加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風險。主要原因為慢性腎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有著共同的致病原因和病理機制,使得兩者的關系更為密切,起著心腎雙系統(tǒng)傷害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結果表明,高血壓腎功能損害程度較糖尿病更嚴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風險。高血壓合并糖尿病后,會進一步惡化患者的病情,對腎功能損傷更為明顯,也大大增加了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風險。而發(fā)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腎功能損害更明顯,血清肌酐、尿蛋白定量等臨床指標改變更明顯,腎功能不全的患者發(fā)生心血管事件的概率更大。
綜上所述,腎功能損害與心血管事件密切相關,二者之間相互影響,高血壓與糖尿病不僅是腎功能損害的影響因素,也是心血管事件的高危因素。高血壓與糖尿病可引起腎功能損害,而腎功能損害會促進心血管疾病的進展,大幅增加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風險。
1 屈志萍,劉新民,張燕杰,等.高血壓患者發(fā)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險因素分析〔J〕.天津醫(yī)藥,2011;39(1):24-6.
2 劉 莉,李陽春,游 凌,等.糖尿病心血管事件危險因素的臨床研究〔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1;9(11):1313-4.
3 康玉華,王瑞英,馮 品,等.高血壓患者血壓晨峰與早期腎功能損害的相關性〔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1;19(2):182-5.
4 過新民,金 泓,潘麗雯,等.超聲造影技術對糖尿病腎病患者早期腎功能改變的評估及其臨床意義〔J〕.吉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3;39(1):156-61.
5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修訂指南(2005年修訂版)〔J〕.高血壓雜志,2005;12(6):483-6.
6 王 昕,邢小燕.中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聚焦國際糖尿病聯(lián)盟2005年全球糖尿病治療指南和2007年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J〕.中國臨床醫(yī)生,2009;37(12):7-9.
7 汪蓮開.老年高血壓患者發(fā)生心血管事件相關危險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6):1280-1.
8 Yamout H,Lazich I,Bakris GL.Blood pressure,hypertension,RAAS blockade,and drug therapy in diabetic kidney disease〔J〕.Advances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2014;21(3):281-6.
9 王 珍,張 紅,沈旭慧,等.心血管病傳統(tǒng)危險因素與糖尿病及其前期關系〔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2;28(6):759-62.
10 Gupta S,Gambhir JK,Kalra O,et al.Association of biomarkers of inflamma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with the risk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 North Indian population〔J〕.Journal of Diabetes Complications,2013;27(6):548-52.
11 李 青,潘潔敏,包玉倩,等.2型糖尿病腎臟疾病患者血尿酸水平與腎功能不全的相關性〔J〕.上海醫(yī)學,2013;36(1):59-62.
12 王 鍇,陳文莉.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下肢動脈病與腎功能不全相關性研究〔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11;27(10):7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