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勃
【摘要】目的研究心理十預在肺癌患者化療期間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隨機選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該院進行化療的80例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在化療期間進行常規(guī)護理十預,實驗組在常規(guī)護理十預的基礎上給予心理十預。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方案實施前后焦慮、抑郁情況、生活質量等指標。結果護理方案實施后,實驗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生活質量指標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肺癌患者化療期間進行心理十預可明顯提升患者生存質量,降低不良情緒,建議在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肺癌:化療:心理干預: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742(2015)06(b)-0057-02
肺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多發(fā)于中老年人,早期無明顯癥狀,發(fā)現時多處于中晚期,化療對于延長患者生存期,改善預后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肺癌患者在化療期間不但會出現生理上的不適,還會產生焦慮、恐懼等負面心理。而負面心理又會在一定程度上加重生理不適感,嚴重影響治療效果。因此,如何控制肺癌患者化療期間的心理情緒對臨床治療效果及預后尤為重要。為探究和討論研究心理十預在肺癌患者化療期間的臨床應用效果,2012年1月-2014年1月間對80例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十預的基礎上給予心理十預,取得了滿意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該院進行化療的80例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并符合以下納入標準:①經臨床相關檢杏,明確診斷為肺癌,且患者均知曉病情,自愿接受化療,全部符合化療指征。②認知功能正常,無溝通、表達障礙,無原發(fā)性精神障礙和心理疾病。③未合并心、腦、腎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④自愿參加此次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男63例、女17例,年齡在29~76歲之間,平均為(53.12+2.14)歲。臨床分期為:I期15例、Ⅱ期29例、Ⅲ期23例、Ⅳ期13例。組織學分型:鱗癌45例、腺癌19例、小細胞肺癌16例。將以上患者按隨機分組原則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實驗組男31例、女9例,平均年齡為(53.22+2.31)歲。對照組男32例、女8例,平均年齡為(52.94±2.75)歲,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在化療期間進行常規(guī)護理十預,包括入院宣教、基礎護理、化療藥物護理及出院指導。
實驗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心理十預。
心理十預主要為:(1)建立良好護患關系:良好的護患關系可幫助患者消除陌生感,縮短護患距離,增加彼此之間的信任感,從而有效配合治療,因此,建立積極、正向的護患關系尤為必要。在患者住院時,護理人員應主動、熱情接待,并向患者介紹住院環(huán)境、主治醫(yī)生、規(guī)章制度等,幫助患者盡快適應陌生環(huán)境;在進行護理操作前進行必要的解釋工作,消除患者疑慮,對患者提出的問題以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解答;工作中,注意保護患者隱私,讓患者真正感受到護理人員的尊重和關愛。另外,護患溝通時,應注意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如性格、文化程度、家庭背景等)選擇合適的溝通方式,從而達到有效調節(jié)心理,治療疾病的目的。
(2)加強舒適護理,提高患者舒適度:給患者提供舒適的住院環(huán)境,病室溫度調節(jié)至18~22℃,濕度調至50%~60%,每天定時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清新,病房燈光柔和,病章保持安靜,盡量減少噪聲刺激,物品擺放合理,方便患者取放。護理人員在進行相關操作時,動作輕柔,降低患者生理上的不適感?;熎陂g,多數患者會出現程度不等的化療反應,如胃腸道反應、靜脈損害、腎功能損傷、脫發(fā)等,護理人員應加強觀察,并給予及時、正確的預防及應對措施,降低其給患者造成的身心刺激。
(3)加強化療健康宣教,提高患者認知水平:根據患者文化程度、家庭背景、對疾病相關知識掌握情況進行針對性的腫瘤及化療知識講解,糾正患者因知識缺乏造成的誤解、偏見,協(xié)助其正確看待疾病,改善康復理念。部分患者盲目認為癌癥就是“死刑緩期”,缺乏治療動力,悲觀厭世,此時護理人員應多與患者溝通,并多列舉治療效果較好的案例,增加其治療信心。在化療時,和患者講解用藥期間注意事項,如化療機理、不良反應、處理方法等,提高自我護理能力,降低化療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保證患者安全度過化療期。
(4)行為十預:①指導患者進行放松訓練,保持平和、放松的心態(tài)。放松訓練主要包括想象放松法和深呼吸放松法,護理人員應詳細講解具體步驟,協(xié)助患者確實掌握訓練方法。②音樂療法:音樂屬于一種物理能量,其可通過節(jié)律、頻率、規(guī)律性的聲波振動引發(fā)機體組織產生過共振,從而對人的心率、呼吸等產生影響。經研究表明,舒緩音樂可促使機體神經松弛,從而達到放松緊張情緒,調整不良心態(tài)的目的。因此,給患者適時播放舒緩音樂可有利于焦慮、緊張不良情緒的緩斛。③中醫(yī)療法:中醫(yī)經絡按摩、針灸也可輔助神經放松,促進機體血液循環(huán),緩解負面情緒反應。
(5)做好家屬心理十預,建立社會支持系統(tǒng):大量研究表明,腫瘤患者多數會出現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良好的心理支持可有效緩解心理應激反應,提高患者對創(chuàng)傷事件的應對能力,支持系統(tǒng)包括家庭支持、醫(yī)療支持、病友支持,其中家庭支持尤為關鍵。肺癌確診給患者和家屬均造成一定的精神和經濟壓力,而家屬的行為表現對患者有直接影響,因此,做好家屬心理十預非常必要。護理人員應加強與患者家屬之間的交談溝通,評估家屬當前心理狀態(tài),并進行針對性的輔導,并告知其關懷、關心對患者的影響。讓患者感受到愛與白我價值感,提高治療信心。
1.3 療效評價指標
1.3.1 通過比較兩組患者焦慮方案實施前后患者焦慮、抑郁情況進行效果評價。焦慮、抑郁評價工具為Zung氏焦慮白評量表(SAS)和抑郁白評量表(SDS),評分越高,焦慮、抑郁程度越高。
1.3.2 根據比較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情況進行效果評價生活質量評價工具為中國癌癥患者化療生活質量量表(QLQ-CCC),主要對化療患者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整體感覺四個方面進行評定,得分越高,患者生活質量越佳。
1.4 統(tǒng)計方法
使用sPSS15.O軟件處理實驗數據。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來表示,用f檢驗進行數據計量,計數資料采用X?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焦慮、抑郁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在方案實施前,焦慮、抑郁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方案實施后,實驗組焦慮、抑郁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
方案實施前,兩組患者在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整體感覺四個方面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方案實施后,實驗組在以上四個方面的評分項目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肺癌的確診無疑給患者造成巨大心理創(chuàng)傷,患者會出現各種不良認知,進而產生一系列不良心理反應。護理的基本任務為:減輕痛苦、恢復健康、預防疾病、促進健康。而健康是指一個人在身體,精神、社會等方面均保持良好狀態(tài),不單純是機體沒有疾病,身體強壯,還應該包含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和社會功能,因此,在護理工作者不但需要關懷患者的生理狀況,還應關注其心理狀態(tài),這也是當今生物一心理一社會醫(yī)學模式和人性化護理的客觀要求。
筆者認為,肺癌患者在化療期間主要存在以下不良情緒:①恐懼。患者將癌癥診斷當成死刑宣判書,恐懼死亡。②絕望。患者缺乏腫瘤治療知識,自覺治療就是浪費錢財,無明顯效果。③焦慮?;颊呙鎸獙Ψ桨?,對疾病治療不知所措,即渴望生存又擔心治療效果。④抗藥心理?;颊邔熣J識片面,過分重視化療造成的不良反應,不能正確配合治療過程。以上不良情緒均會給患者身心造成一定損傷,加速病情惡化,降低患者診治積極性,給治療過程造成嚴重負面影響。由該研究結果可知,通過對患者進行心理十預,其焦慮、抑郁程度明顯降低,生活質量明顯提高,這充分體現該種心理十預在肺癌化療患者中實施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該院在對實驗組化療患者應用心理十預后,通過表1和表2可以看出,實驗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生活質量指標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通過應用心理十預治療,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改善心理狀態(tài),使其以正常的心態(tài)接受化療,有助于提高化療的依從性和配合度,從而改善其生活質量。
對肺癌患者進行心理護理應注意以下幾點:①注重保護患者隱私,巧妙利用溝通技巧。部分患者因多方面原因不愿表達內心真實想法,因此,護理人員應注意從患者眼神、動作、語言等多方面捕捉信息,在合適的機會用合適的方式以尊重、大方的態(tài)度講解,化解患者焦慮。②十預方式應因人而異?;颊咝睦頎顟B(tài)受年齡、文化程度、疾病類型等因素的影響,因此護理方式也應個體化。文化程度較高的患者可以通過書籍、視頻等方式進行講解,文化程度較低的患者應以口頭講解為主。年齡較大的患者心理問題主要集中在手術本身,如疼痛程度、恢復時間、并發(fā)癥等,年齡較小的患者則為生育問題、夫妻關系等方面。因此,評估患者心理狀態(tài)應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并根據評估結果進行方案制定。
綜上,在肺癌患者化療期間進行心理十預可明顯提升患者生存質量,降低不良情緒,建議在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