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麗萍 選編
一首詩主義金三角詩群
曾麗萍 選編
上世紀二十年代,才華橫溢的蒙古公主尼爾吉德瑪在楚呼楚(今新疆塔城)遇見了亨寧·哈士綸,當時她的身份是駐烏蘇一帶舊土爾扈特“烏訥恩素珠克圖盟”親王之女,素有“蒙古鳳凰”之稱。
此次相遇促成了尼爾吉德瑪在額林哈畢爾噶山為哈士綸的傳世名著《蒙古的人和神》寫作了序言,這是我所見烏蘇一帶最早的現(xiàn)代文學范本。
所謂的“烏蘇一帶”,是指烏蘇、奎屯、獨山子和兵團第七師,無論從經(jīng)濟地理,還是從文化要素上區(qū)分,它們都促成“金三角”概念的生成。如今,尼爾吉德瑪?shù)挠≯E已淡出視野,但文學之薪火依舊在額林哈畢爾噶山腳下流播——“金三角”地區(qū)匯聚了一批詩歌寫作者,有一個詩社,“金三角”地區(qū)一度成為詩歌創(chuàng)作的火熱現(xiàn)場。今天我們在這里展示“金三角詩群”,他們就像這片土地一樣質樸、純凈,并且有一種追求高遠的志趣。讀一讀這些詩作:“月半彎。你來,看我的孤單。”(王清濤:《風起,吹亂誰的羽毛》)字里行間已不見蒙古鳳凰刀鋒般的宏闊,而是更加走向內心。當然,這種內心是甜美的,總是“揣著小小的甜蜜朝著你的方向出發(fā)”。(如風:《寫在一場雪到來之前》)
從另一個方面說,盡管這些作品也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不足,但并不妨礙地區(qū)文化的生成和演進。刊發(fā)“金三角詩群”,也顯示了我們對本土詩人的熱切關注與期待。
此刻,想起尼爾吉德瑪?shù)奈淖郑骸拔覀儗γ篮妥饑?、榮譽有著同樣的概念,相同的幽默感,而且我還愿意說有著相似的理想。”
——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