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恒 袁 婷 徐長通
(西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四川 成都 610039)
?
新媒體視角下高校基層團組織話語權研究
楊 恒 袁 婷 徐長通
(西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四川 成都 610039)
新媒體的日益發(fā)展使得高?;鶎訄F組織的話語空間得到了拓展,話語交流互動的范式得到了創(chuàng)新,但隨著當代大學生主體意識和價值取向的不斷增強,同時高?;鶎訄F組織也出現(xiàn)了主導話語權受到解構威脅的轉移現(xiàn)象,增強高校基層團組織在學生管理事務中的話語權,成為越來越迫切的任務。
新媒體;高?;鶎訄F組織;話語權
新媒體時代,新媒體在為高?;鶎訄F組織提供全新環(huán)境的同時,也使得高?;鶎訄F組織在傳播方式、話語權等方面發(fā)生了深刻變化,如何贏得新媒體時代高?;鶎訄F組織話語權,是目前一項緊迫的任務。
傳統(tǒng)媒體(media)的定義是具有廣播、印刷等多種形式且制造、傳輸大量內容的傳播組織。但新媒體更豐富的定義則涵蓋了流行文化(如電影、電視劇、動漫、音樂等)和新興媒體(互聯(lián)網(wǎng)、社交網(wǎng)站、移動傳媒)的內容。[1]
20世紀70年代,法國哲學家米歇爾·???Michel Foucault)提出了“權力話語”的概念,認為話語就是人們斗爭的手段和目的,進一步地說,話語是權力,人通過話語賦予自己以權力。意大利共產黨領袖、思想家安東尼奧·葛蘭西(Antonio Gramsic)提出的文化領導權的爭奪問題,則豐富了話語權的內涵,他的“文化領導權”理論主要是指一種非暴力的思想文化意思形態(tài)的控制手段,它是通過被統(tǒng)治階級的積極同意的。
高校團組織處于學生事務管理最前線,最基層的地位,不僅要將黨和國家做出的方針政策在學生中貫徹落實,也肩負著正確引導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建設、道德素質的重任。因而針對新媒體的快速發(fā)展的特點,結合各個高校新媒體網(wǎng)絡輿情監(jiān)測政治敏感性較強、文化多元化、自我中心和功利性傾向明顯等情況,怎樣變被動防范為主導占領,最大限度地利用新媒體的優(yōu)勢克服其帶來的消極影響,引導大學生接受社會主流價值觀,成為高校基層團組織當前最緊急迫切的現(xiàn)實問題。
隨著新媒體的崛起,高校學生越來越難以接受基層團組織傳統(tǒng)的灌輸式宣傳教育方式,一些與黨政方針相悖的理論信息往往被放大擴散,倘若基層團組織在第一時間沒有對此類信息進行合理的處理,正確引導學生的思想,不僅不利于其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素質的形成和鞏固,而且還會使他們被眾多負面信息所誤導,最終反而顛覆了其原有的價值觀。由于網(wǎng)絡的匿名性使任何人都可以不受約束、無所顧忌地發(fā)表意見、傳播信息,過多負面虛假的信息會給學生負能量,歪曲學生的心靈和價值觀,不再真誠、真實交流使得網(wǎng)絡的溝通流于形式,高校網(wǎng)絡信息發(fā)布過于官方和正統(tǒng),缺少網(wǎng)絡互動,易帶給學生距離感,不利于基層團組織工作的廣泛開展,有效地深入學生中間,了解其真實思想動態(tài)。
正如卡爾·曼海姆(Karl Mannheim)所言,贏得公眾的競爭是經久不衰的,因為在話語權的競爭中,一旦不努力,就很難再得到青睞,而“人們總強調未來贏得各種公眾群體的青睞而競爭,是因為只有突出的思想方式才會有越來越多的公眾表達它,并獲得越來越高的效力”。[2]
為了贏得更多的學生認同、更多的學生青睞、更多的影響力和議程設置權力,就需要在贏得信任感、增加吸引力、強化依賴感和提高服務性等方面下功夫,這也是高?;鶎訄F組織贏得話語權的四個最核心的要素。
一是信任感。如果高校基層團組織在利用新媒體與學生產生最持久和根深蒂固的內化反應,就需要提升自身媒體的可信度,這里既包括公信力,也包括權威性。我們常說的公信力,就是引起信任的特質或力量,在美國學者阿維納什·迪克西特和巴里·奈爾伯夫(Avinash K.Dixit,Barry J.Nalebuff)在其著作中中有深入論述,為了讓策略行動顯得更可信,必須采取一個附加或從屬的行動,也即承諾。這種承諾,就是真實性的承諾和堅守。[3]權威性的獲得就需要基層團組織盡可能發(fā)出權威的聲音去塑造自身的形象,學生群體對于基層團組織信任感的取得需要基層團組織在自律上的底線和擔當,這也是基層團組織獲得話語權的前提。
二是吸引力。談到吸引力,就不得不提到認同感,認同是對社會影響的一種反映,作出這種反應是由于個體希望自己成為與施加影響者一樣的人。也就是說,如果高校基層團組織通過不斷增強自身的戰(zhàn)斗力和影響力,通過新媒體對輿論正確內容的豐富和親切感,以及正能量的傳播以潛移默化學生群體。相似性會增進學生好感,因此,需要具有權威性的學生骨干來擔任意見領袖,扮演意見領袖的角色,去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讓他們以意見領袖的身份去影響學生,去傳播正確的價值觀。
三是依賴感。對于高校基層團組織話語權的建構方面,來自于學生群體的被需要感十分重要,這種被需要團組織在對外公布信息時和對一些問題的解讀上更具有權威性和真實性。習慣的力量不可不提,高?;鶎訄F組織媒體的建構需要強化學生受眾在對其依賴的基礎上達到獲取信息和進行人際交往互動的習慣,適度的依賴感或者被需要感使得高?;鶎訄F組織在某一程度上顯得獨特,繼而對學生群體施以全方位正確的價值觀導向。
四是服務性。要使高?;鶎訄F組織在學生事務管理中贏得話語權,就必須讓基層團組織成為服務性組織機構,擁有微妙的共同體構建功能,在相當程度上激發(fā)學生團員群體的共建責任感,在引導學生主體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時與其建立起一定程度的感情聯(lián)系,努力創(chuàng)造一種讓人更容易接受信息傳播的愉悅情景。
[1] [美]戴維·帕雷茲:美國政治中的媒體內容與影響[M],第2版,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0:4
[2] [德]卡爾·曼海姆:意識形態(tài)與烏托邦[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11
[3] [美]阿維納什·迪克西特、巴里·奈爾伯夫:策略思維—商界、政界及日常生活的策略競爭[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119
[4] 徐豐.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鶎狱h組織話語權研究[J].黨政研究.2015(07):175
楊恒(1992-),女,漢,四川成都,碩士研究生,西華大學,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袁婷(1992-),女,漢,四川成都,碩士研究生,西華大學,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徐長通(1991-),四川成都,碩士研究生,西華大學,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為西華大學研究生創(chuàng)新基金項目,項目編號:ycjj2015120
D26
A
1672-5832(2015)12-024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