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鈺
淺談比喻修辭格在新聞英語中用法及翻譯
梁鈺
修辭學是有效語言表達的藝術,修辭格是修辭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偏離一般或本意表達的一種修辭手段,目的在于取得最佳的表達效果。”比喻是語言中歷史最悠久的修辭格之一,在新聞英語中,比喻也是最常用的修辭手段。本文對新聞英語中常用的幾種比喻類修辭格進行欣賞和比較,分析各種辭格的修辭特點,并探討了新聞英語中比喻類修辭格翻譯的技巧和方法。
修辭學源于兩千年前的古希臘時代,是研究語言藝術的一門科學。修辭是根據(jù)交際內容、語言環(huán)境等恰當選擇語言手段和表達方式。通過利用各種辭格可使語言具有音韻美、形式美、內容美、意境美。無論在文學作品還是日常生活中的報刊上,我們都力求運用生動、形象、鮮明、準確的語言有效地表達思想感情,在新聞報道中有時也會靈活地運用某些修辭手段。本文擬就英語新聞報道中的比喻類修辭格進行分析,并探討此類修辭格的翻譯途徑。
比喻是一種常用的修辭手段,它可以使語言精練、生動。喻格是對“感知過程中的某種聯(lián)想關系進行描述的一種語言藝術手法”。在保證新聞報道的紀實性和正確性的前提下,在新聞中恰當巧妙地使用比喻格,確實能增加神采,吸引讀者們的閱讀興趣。
1 明喻(Simile)
明喻是把兩個事物的相似性進行比較,表明本體和喻體的相類關系。 Simile 必須具備本體和喻體以及喻詞,喻詞常用“as ,like”也用“as if ,be comparable to ,similar to ,resemble ,be something of ,regard as ”等。 例如:
That process may already be beginning ,for Japan’s surplus has been tumbling for 20 consecutive months and it could end up with something that a few years ago would have been regarded as more fanciful than a unicom Japanese trade deficit.
這個過程(即資本輸出和對外貿易順差的減少)已經開始,日本貿易順差20 個月來繼續(xù)下跌(這種情況) 的結局會是幾年前人們還以為是比獨角獸更虛渺的事情:日本貿易逆差。
此句中“as more fanciful than a Unicom”很新鮮,“unicom”是傳說中的一種怪獸,在現(xiàn)實中根本不存在,以此形容日本人認為“日本貿易逆差從當時的現(xiàn)實看來是虛渺的”。這樣的比喻格使原文信息變得生動形象。
2 隱喻(Metaphor)
隱喻也是在兩類不同的事物之間進行比較,以表明兩者的相似之處。 但它不用喻詞連接本體和喻體。例如:
During the past 100 years, astronomers have discovered quasars, pulsars, black holes and planets orbiting distant suns. But all these pale next tot he discoveries Edwin Hubble made in a few remarkable years in the 1920.
在過去的100年中,天文學家已經發(fā)現(xiàn)了類星體、脈沖星、黑洞及環(huán)繞遙遠恒星的行星。但所有這一切與艾德溫·哈勃在20世紀20年代短短幾年中所獲得的發(fā)現(xiàn)相比,都相形見絀。
pale一詞一般用于形容人、顏色、氣色等。此處比喻所有發(fā)現(xiàn)當與哈勃的發(fā)現(xiàn)相比都黯然失色,烘托出哈勃的偉大,折射出作者的崇敬之情。
3 借代(Metonymy)
借代是不直接說出人和事物的本來名稱,而借用人和事物特征性的詞代替。作用是通過相近聯(lián)想,用一事物取代另一有關事物。例如:
The proposal to protect the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Kurdish refugees seemed dependent on the whims of Saddam Hussein or that it would have to be given muscle by a multinational force.
保護幾十萬庫爾德難民的計劃看來要依靠薩達姆·候賽因的心血來潮,或者必須以多國部隊的武力做后盾。
muscle原意為“肌肉”,在此句中借以代替“力量”在描述人物、地名和建筑物時,借代修辭格使用更頻繁。
4 提喻(Synecdoche)
提喻是不直接說出人和事物的本來名稱,而以部分代替全體,具體代替抽象,單個代替類別,或者反過來以全體代替部分,抽象代替具體,類別代替單個。例如:
Last year nearly 518 million vehicles rolled off the assembly lines.
去年將近生產出580 萬輛汽車。
Vehicle 是運載工具,汽車只是運載工具的一種,是全體代替局部。
新聞英語中比喻類修辭格的翻譯由于修辭格的使用變得更加復雜,在翻譯中我們既要維護新聞的客觀性,又應保留其原汁原味的特色。
1保留原文形象
如果某種修辭手段譯成漢語后不會使讀者產生理解上的困難,則可直譯或基本直譯。這樣不僅給譯語輸入新鮮的血液,還會讓讀者體會異國情調之美。
例如:
Children Under Parents’Wing (China Daily ,Oct18,2002)
原文標題中形象地用翅膀來比喻父母的保護,讀者接受這種喻體,可直譯為:父母“翅膀”底下的孩子。
2改變原文形象,譯出喻義
當原來的形象難以保留,為保證原信息傳達的效果,必須改變形象。例如:
The 40 - plus summiteers are a mixed bag from Europe ,Africa ,the Middle East ,Asia ,the Americas and the Pacific.
法語國家首腦會議是個大雜燴,有來自歐洲、非洲、中東、亞洲、美洲和太平洋地區(qū)的四十個國家的首腦參加。
上例中如直譯出“a mixed bag”,不易被譯語讀者接受,相反,用意義相近的形象表示出來,既保留了原文信息,又在譯文中再現(xiàn)了與原文相似的形象。
新聞是一種對事實準確性要求極強的文體,而滲透其中的修辭格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讓概念的東西形象化,喚起讀者的豐富聯(lián)想。在翻譯英語新聞報道中的修辭格時,一方面應該正確地處理原文的喻義,最大限度地傳遞原語信息,另一方面又要不拘泥于原文,生搬死譯。因此,當比喻的“形”、“義”不能兼顧時,只好舍“形”取“義”。
[1]曹明倫.談英語報刊新聞的基本特點及其翻譯[J].中國翻譯,2005,(6) :87 - 881.
[2]張健.新聞英語文體與范文評析[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
[3]崔麗華.英語實用修辭格.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2.
(作者單位:沈陽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11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