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而作"/>
■李朝潤
勝利之歌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而作
■李朝潤
題記七十年前,在萬里長城——這天地間最為壯美的琴鍵之上,一首勝利之歌,沿著雄闊的音階恢宏激越地奏響。歌聲,為浴火重生的中華民族而唱,為走向歷史新進程的人類而唱,更為爭取一個永久和平與共同繁榮的世界而唱。
多么高亢,
多么激昂。
這歌聲,
凝聚著血、凝聚著淚,
這歌聲,
凝聚著火、凝聚著光。
在硝煙彌漫的東方主戰(zhàn)場,
在苦難深重的大地上,
歌聲,
是救亡圖存的吶喊:
喚起民族的覺醒、
民族的團結、
民族殊死的抵抗;
歌聲,
是命運轉折的宣言:
唱出民族的獨立、
民族的崛起、
民族的自由與解放。
從松花江到黃浦江,
從揚子江到嘉陵江,
歌聲在復仇的槍管里上膛;
從長白山到五指山,
從太行山到沂蒙山,
歌聲在雪恥的鋒刃上閃亮。
八路軍、新四軍、東北抗日聯(lián)軍,
還有一支支共赴國難的大軍,
揮師出征,歌壯沙場;
雁翎隊、飛虎隊、運河支隊......
一個個同仇敵愾的游擊隊、武工隊,
神出鬼沒,歌震四方。
正面戰(zhàn)場不斷抗擊,英勇頑強,
敵后戰(zhàn)場深入開辟、由弱到強。
統(tǒng)一集合在愛國主義的旗幟下,
地不分南北,
人不分老幼,
抵御外侮,
前仆后繼,
視死如歸,
蕩氣回腸,
歌聲連同大刀一起向著鬼子們的頭上砍去,
血戰(zhàn)到底的意志誰也不能阻擋!
平型關、雁門關、冷口關、昆侖關......
威名遠播,忠魂浩蕩;
黃土嶺、神頭嶺、薛公嶺、萬家?guī)X......
風卷殘云,血染夕陽。
萬里會戰(zhàn),萬里悲壯,
百團大戰(zhàn),百世流芳,
車橋、韋崗、胡家臺,
林南、易淶和廣陽,
還有一串串永遠燃燒的音符,
灼熱了陽明堡、響堂鋪、長樂村、臺兒莊......
照亮了滕沖城、百靈廟、七恒村、劉老莊......
透過那密密的青紗帳,
這歌聲在冀中平原的地道中潛行;
穿過那重重的蘆葦蕩,
這歌聲在江淮大地的水網(wǎng)中生長;
越過那層層的黃海潮,
這歌聲在膠東半島的地雷中轟鳴;
走過那高高的椰子樹,
這歌聲在華南的雨林中鏗鏘。
啊,全民參戰(zhàn),大海汪洋,
歌涌洪波巨浪;
啊,全面抗戰(zhàn),天羅地網(wǎng),
歌鑄鐵壁銅墻。
所有的江河,
都奔騰著一種精神、一種信念、一種愈挫愈勇的力量;
所有的山峰,
都站立成一種姿態(tài)、一種表情、一種不屈不撓的形象。
歌聲,
在黃河船夫曲中更加豪放;
歌聲,
在延水岸邊升騰起輝煌。
歌聲,
飛向泰晤士河,
撫摸著倫敦上空鷹的翅膀;
歌聲,
飛向伏爾加河,
共鳴著斯大林格勒英雄的樂章;
歌聲,
飛向英吉利海峽,
連同來自密西西比河的颶風狂瀾,
融進諾曼底登陸氣勢磅礴的交響;
歌聲,
呼應著太平洋、大西洋的歡笑與怒吼,
將問候獻給易北河盟軍的會師,
于法西斯柏林的上空破曉飛揚......
啊,十四年的艱苦卓絕,
歌聲感天動地、飽經(jīng)滄桑;
啊,四萬萬的哀兵必勝,
歌聲氣吞山河、勵志興邦。
偉大的抗戰(zhàn)砥礪偉大的人民,
不朽的豐碑閃耀不朽的榮光。
當熱血融化了冰雪,
焦土萌發(fā)出春芳,
柳條湖憂郁而忿恨的寒夜不再,
盧溝橋重現(xiàn)寧靜而溫馨的月光,
揚眉吐氣的海內(nèi)外華夏兒女,
以受降者的身份一掃百年的屈辱和悲傷。
啊,中國與世界,
東方與西方,
勝利之歌唱出生命的尊嚴,
正義宣告黑暗與邪惡的死亡。
今天,
我們重溫難忘的歲月,
不僅是回首
昨天的烽火歷程,
也是緬懷與告慰無數(shù)的英烈,
并在銘記歷史中把未來開創(chuàng)。
讓我們沿著光明的路碑,
去構筑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
共同護佑人類
和平的天空、
美好的前景、
嶄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