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趙維莉
當面教子不可取
記者趙維莉
“當面教子”的傳統(tǒng)在中國已沿襲了幾千年,很多父母也習慣了這樣的教育模式。于是,無論什么場合,無論孩子長到幾歲,只要有不當?shù)呐e動,家長們都會馬上批評,絲毫不顧及孩子的“面子”。而這樣的舉動,對于青少年來說確實是一種極大的傷害,因為正在成長中的他們,更渴望被保護,被尊重。青少心理專家王穎老師表示,如果家長經常當眾“揭短”,會給孩子的心靈帶來無法彌補的傷害。
暑假來了,又趕上王可可的生日,他在沒通知父母的情況下,邀請了幾位好朋友來家里聚會。這天,當他們正玩得興高采烈的時候,家門打開了,本該晚上下班回來的媽媽,臨時提早回來想給可可一個驚喜,但是看到被幾個半大小子“禍禍”得一塌糊涂的房間,便火冒三丈,當著同學的面把他臭罵了一頓。同學們灰溜溜地離開了,而可可也把自己鎖進了自己的房間,第二天一早更是收拾好行李,要去奶奶家住,表示在家里沒自由、沒尊嚴。
當可可媽媽講述這段經歷時,可可已經去奶奶家住了一個星期了,開始媽媽還想著無非是小孩子鬧脾氣,過幾天就會回來了,可是眼看著報的補習班就要開課了,可可還沒有回家的打算,更是拒接電話,這才讓她有些著急了,怎么才能解決問題呢?
聽了可可媽媽的講述,王老師指出,媽媽的批評,讓十幾歲的可可感到在同學面前沒面子,自尊心受到傷害,“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自尊心也越來越強,父母當眾批評孩子容易使他們自尊心受到損傷,甚至可能會讓他們產生敵對心理?!彼硎咀约翰⒉皇俏Q月柭?。
“尊重孩子,保護他的面子,這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極為重要的?!蓖趵蠋煴硎?,家長在面對犯了錯誤或有不當行為的孩子時,不應該馬上怒發(fā)沖冠,而是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去尊重孩子,這樣會有益于孩子產生和形成一種自重、自愛、自尊的性格,并且會學會去尊重他人的情感?!熬哂羞@種情感的孩子,在人際關系上,既能尊重自我又能尊重他人,所以他們也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在生活中就會自信心高,責任感強,有進取精神?!蓖趵蠋熣f,孩子每一個行為都是有原因的。這是由孩子的心理生理年齡特點所決定的。也許這些原因在成人看來是微不足道的,但在孩子的眼里那是很嚴重的事情,不了解原因當眾批評孩子,非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使問題變得更糟,使孩子產生逆反抵觸情緒,導致對孩子的教育很難繼續(xù)下去。
如此說來,是不是面對犯了錯的孩子為了維護他們的自尊心,就聽之任之了呢?王老師建議家長們,盡量要在沒有外人的情況下,對孩子進行善意的批評,并指出改進的措施,父母這樣的批評,一般來說孩子都能容易接受,“父母要做到正確的批評,還真有些小竅門,因為批評不僅應該有益于家庭教育,也應該是保持良好的親子關系的關鍵所在?!?/p>
很多家長會“抓緊”一切時間來批評指正孩子,連吃飯、睡前都不放過,對此王老師表示,如果父母在早餐的時候批評孩子,會破壞孩子一天的好心情;吃飯時批評孩子,會影響孩子的食欲,長此以往會對孩子的身體健康不利;睡覺前批評孩子,會影響孩子的睡眠,不利于孩子的身體發(fā)育。所以批評的時間一定要掌握好,特別注意是不要在公開場合批評孩子,會讓孩子感覺很沒面子,還可能會對父母心懷不滿甚至心生怨恨,會影響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
同時,不要用“莫須有”的名頭來批評孩子,要真正指出孩子的錯誤所在,才有可能抑制孩子的不良品德、不良行為、不良習慣與不良學習態(tài)度等?!坝行┘议L會在不了解情況下,很沖動地就去批評孩子,甚至會夸大其詞,這會讓孩子產生拒絕心理,產生反感。”所以,她建議家長們要做到有一說一、有二說二,就事論事,讓你的批評具有針對性,千萬不要東拉西扯算舊賬,這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在父母的眼里這也不是,那也不是,總是有缺點,容易使孩子產生消極情緒,失去信心。“這樣做的好處,還可以讓孩子了解這次到底哪兒錯了,如果家長扯了一大堆,反而沖淡了要批評過失的主題,孩子也不清楚父母讓他改正什么。”王老師強調,家長一定要向孩子講清楚這次所犯錯誤的的危害性,使孩子感到非常有必要克服這些缺點與改正錯誤,使孩子感到父母批評自己的目的確實是為了自己好、是為了自己能夠更快地進步。
當然,在批評孩子之前,家長一定要給孩子“申訴”的機會,“父母千萬不要劈頭蓋臉地隨意指責孩子,要根據(jù)不同時期的孩子的心理特點給予積極引導?!蓖趵蠋熖嵝鸭议L們,一定要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因為有些孩子,在面對家長的誤會指責,也許會在表面上虛假地表示接受批評,然而心里大感委屈,實際上不僅于事無補,還可能引發(fā)種種弊端。與此同時,父母也要讓孩子明白:解釋的目的并不是推卸本來應負的責任,還應要求孩子保持解釋時心平氣和、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