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寧
服裝設計在戲劇中的作用
■吳小寧
一臺戲劇的演出是由劇本、舞臺美術、燈光、音響、服裝、化妝、道具及演員各部門通力合作來完成,缺少任何一個部門都會影響到演出。戲劇是以塑造舞臺形象為目的的直觀藝術。戲劇服裝是指與戲劇表演相關的服裝。這些服裝以人物和劇情為中心,它與演員表演、布景、燈光、音效等因素共同構成了戲劇的整體系統(tǒng),戲劇服裝也是舞臺演出中重要的舞臺美術表現(xiàn)形式之一,是人物形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人物形象的塑造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服裝設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物身份和人物性格特征。在順應劇情的發(fā)展變化下,突顯出戲劇的沖突性,色彩上烘托出戲劇氣氛,是渲染舞臺演出效果的重要部分。
戲劇演出中的戲劇服裝能夠帶給觀眾直接的視覺感受,對戲劇的內容有一定的揭示作用。作為塑造角色外部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不僅能夠表現(xiàn)人物的身份,表現(xiàn)人物的年齡,更能表現(xiàn)人物性格,它能夠同布景設計、燈光設計一起營造舞臺環(huán)境,更重要的是能夠揭示環(huán)境、烘托戲劇氣氛、調節(jié)舞臺色彩,共同揭示戲劇的主題思想和內容。
設計戲劇服裝必須以劇本內容為依據(jù),了解劇中的時代背景、時代特征及地域文化,確定服裝的總體款式及與劇情相符合的基本范疇,要與導演所設定的表現(xiàn)風格相一致。因此,在閱讀劇本的過程中就要先找出劇本的主題思想、劇情所反映的時間、地點、環(huán)境和出現(xiàn)的人物,再認真分析人物的特點,明確表現(xiàn)人物的形象特征,包括人物的性格以及人物之間的各種關系。
一臺戲的演出,人物少則幾人,多則幾十個人,如何使眾多的戲劇人物,穿上既符合時代背景要求,又符合人物性格的服裝,展現(xiàn)出整體舞臺戲劇人物之間關系的效果,這就需要我們服裝設計者認真嚴肅地做好案頭工作,廣泛認真地收集素材,仔細查閱相關資料。戲劇服裝塑造演員外部形象和展現(xiàn)人物性格,幫助演員表現(xiàn)劇中人物的情感變化,故事情節(jié)的延伸發(fā)展,則通過對演員的外型變化的塑造,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深入了解劇中人物的年齡、所處社會環(huán)境、經(jīng)濟地位、性格特征、生活習慣、心理狀態(tài)、興趣愛好等等。在設計人物服裝時,服裝設計者一定要認真學習,了解古今中外各個時期以及歷史發(fā)展演變階段的各種服裝樣式,同時正確處理好服裝設計中的生活真實性與藝術加工的辯證關系。
為了演出中不斷發(fā)展變化的劇情需要,服裝也需要有所變化和調整,既要使眾多人物服裝的整體基調相協(xié)調,又要突出每個人物形象的鮮明性與個性化。在設計服裝時,不僅要參考演員的身材、氣質、環(huán)境等條件,而且要有一個完整的人物形象構思。以劇本為依據(jù),表現(xiàn)角色生活的時代、國籍、民族、年齡、身份與個性,在全劇所有人物群體中把握服裝色彩的基調,在追求整體感的同時與全劇的演出風格相統(tǒng)一以確保整個舞臺視覺效果的整體性。
南京市話劇團排演的大型話劇《雨花臺》,反映的是上世紀三十年代被關押在南京雨花臺的共產黨人是怎樣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嚴刑拷打、不畏犧牲,仍然堅持真理的大無畏革命精神。劇中有共產黨領導人、有進步的學生、有留洋回來的革命黨人、有安插在國民黨中的地下黨員、有國民黨獄警等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這些人物的服裝具有年代感,他們性別不同、身份不同、年齡不同,要求服裝設計的款式及面料也有所不同。同時,除了長衫、對襟短衫、旗袍、馬褂、西裝、學生裝、國民黨制服、獄警制服外,服裝設計師還要根據(jù)劇情的發(fā)展,考慮到時間前后的變化,如人物的服裝有剛入獄時和被嚴刑拷打后的變化要求,同一服裝要做兩件,后一件要做舊,要帶陳舊性血痕及被燒烤過破爛的痕跡。
藝術來源于生活,戲劇服裝也是如此。戲劇是生活的藝術化,戲劇服裝相對于生活服裝而言,具有表現(xiàn)強烈的色彩,追求舞臺效果和賦予劇情角色生命的意義。
色彩能夠更好地渲染戲劇主題,同時色彩具有一定的象征性,借助色彩的變化可以表現(xiàn)人物的內心世界的轉換,烘托戲劇氣氛,幫助觀眾融入劇情,引起觀眾共鳴。
戲劇中的角色穿著具有很明顯的個人特征,演員在塑造一個角色的時候,讓觀眾從外觀上對這個角色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往往是從服裝款式及色彩上的第一感官留下的印象,角色服裝表現(xiàn)出這個人物的社會地位、文化程度和性格特征,內心世界。比如色彩,黑色代表壓抑沉悶和神秘,白色代表純潔、光明,藍色代表憂郁、純靜,紅色代表熱情、奔放和不安,黃色代表明快及溫暖等等。
戲劇服裝不同于生活服裝。舞臺服裝的色彩不僅要符合劇情的需要,還要與整個舞臺背景,燈光結合起來考慮,使舞臺服裝在布景的印襯和燈光的配合下產生藝術效果。服裝在舞臺不同色彩燈光的照射下,顯現(xiàn)出的服裝色彩是有差異的,會產生光色變化的視覺形象,所以舞臺服裝的色彩有它的特殊性,一件服裝在各種不同色彩燈光照射下,有不同的色彩效果。在確定服裝的顏色時,要從整個舞臺的風格和色調來考慮,一般情況可以采用與背景對比的手法來突出人物。
首先,在選擇確定服裝的色彩之前,要與舞美設計師溝通,了解整個舞臺美術設計的理念和總的色彩基調,使服裝色彩與布景相統(tǒng)一,相協(xié)調,這就需要設計者合理使用色彩。舞臺上的色彩要根據(jù)劇情的發(fā)展變化需要,做相應的加減變化,同時要考慮到,采用與背景色對比的手法來突出人物形象。例如大型話劇《雨花臺》中,背景是黑底幕,黑色的鋼鐵樓梯,昏暗的牢房,獄中被關押的眾人物服裝的色調大都以深暗色為主,給人以壓抑之感,留洋的共產黨人許包野、施滉穿著的西裝則是淺灰色及淺棕色,在定點光的照射下,淺灰色西裝更加明亮,淺棕色西裝色彩更加純正,體現(xiàn)出共產黨人在敵人黑暗的統(tǒng)治下,內心依舊保持對共產主義信仰及對未來充滿希望。在黑暗的監(jiān)牢里,當他們倆受盡嚴刑拷打之后出現(xiàn)的幻覺,他們的妻子們來到身邊時(導演處理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一個是許包野新婚不久就分離的鄉(xiāng)下妻子,一個是施滉一起留洋的妻子,她們一個穿著淺藍色的旗袍,一個穿著粉色連衣裙,在追光的照射下,從高高的樓梯上緩緩的走下來,他們隔空對話,色彩尤為純凈,把觀眾帶入了主人公向往已久的田園生活,讓觀眾暫時忘卻了黑暗的監(jiān)獄,這一組服裝色彩在黑色底幕及周邊黑暗的光線映襯下,體現(xiàn)出國民黨統(tǒng)治下現(xiàn)實生活的殘酷。
其次,服裝設計師還要了解燈光設計師根據(jù)布景所需運用的燈光色彩,舞臺上的燈光還要根據(jù)劇情的發(fā)展變化而變化,那么,服裝在各種不同色彩燈的照射下,會產生不同的色彩效果。有時候人們利用這種變化色彩的辦法來加強或減弱服裝色彩。例如冷色服裝,在紅色光照射下,會產生暖的色彩效果。而粉色的服裝,在白色光下色彩會弱化、當橘色服裝,在暖色光照射下,則橘色就顯得更加濃郁。若冷色光照在冷色服裝上,則起到強化作用。
服裝設計師在設計戲劇服裝款式及色彩的同時,還要考慮到服裝面料的選擇。要根據(jù)歷史背景,遵循時代服裝的變化,還要了解不同時代經(jīng)濟條件下的紡織業(yè)生產水平及面料流行的趨勢。同樣是西裝,民國時期所用的是粗毛呢面料,色彩上多選用灰色,淺咖,淺棕色。而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初期,西裝面料大多選用華達呢及化纖面料,色彩比較單一。二十一世紀的西裝面料則采用薄而輕,挺括的混紡面料,色彩選用更加豐富多彩。有時一出戲根據(jù)人物的身份不同,服裝會出現(xiàn)不同質地的面料。例如大型話劇《雨花臺》,反映的是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戲,劇中人物眾多,身份不一,穿著不一。劇中國民黨軍官的制服選用的是毛呢面料,獄警制服選用的是卡其面料,獄中女共產黨的旗袍面料選擇用棉麻的,而國民黨獄警長官夫人的旗袍面料則選擇用桑蠶絲的。貧苦百姓的服裝在面料上選用粗麻的,解放以后粗麻面料很少再用來做服裝。
綜上所述,服裝設計在戲劇中的作用,作為一名服裝設計師要不斷地從優(yōu)秀的文學、藝術作品中吸取營養(yǎng),努力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yǎng)從中激發(fā)豐富的藝術創(chuàng)作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