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羽青
美國非主流思想的多維度闡釋——讀《當代美國非主流文學思想調(diào)研》
王羽青
內(nèi)容提要:美國文學領域的研究在聚焦主流文化的同時,也在關注非主流文化,而非主流文化研究在中國學術界正持續(xù)成為研究熱點。《當代美國非主流文學思想調(diào)研》一書由對美國非主流文化領域知名學者的訪談構成,讓這些學者就不同熱點話題直接闡釋,從多個維度把非主流文學思想各個亞領域?qū)W者的觀點進行匯聚整合,為研究者提供了針對美國非主流文學思想研究以及相關學者研究的一手資料。
《當代美國非主流文學思想調(diào)研》 非主流文學思想 闡釋 一手資料
美國是最具代表性的移民國家,不同時期的移民不但為美國帶來了活力,而且也為美國帶來了文化的多樣性?!懊绹鞘澜缟献畲蟮囊泼駠?。”“當今的美國儼然是地球上最大的人種博物館,是世界文化的萬國博覽會。它的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無與倫比,這是它作為移民國家的第一個突出特點?!痹诿绹?,黑人文學源遠流長,亞裔文化生根結(jié)果,弱勢群體文學如女性主義文學也已經(jīng)為成為研究熱點。一句話,當今美國文壇已經(jīng)成為各種文化相互交流和碰撞的舞臺。雖然白人文化是不可否認的主流,作為“他者”的非主流文化也在異軍突起,與主流文化形成相互競爭的態(tài)勢。因此,關注非主流文化成為文學研究領域的重要部分。
由于多元文化的發(fā)展勢頭趨于明顯,很多學者都把研究的目光放在美國所謂“非主流”文化的研究上。近年來,研究非主流美國文化和文學的中國學者在不斷攀升。從中國知網(wǎng)收錄的文獻來看,自1963年以來共有1058篇以“美國黑人文學”為主題的文獻,以“美國黑人文學”為篇名的文獻達119條,以“美國黑人文學”為關鍵詞進行搜索,可以找到了14篇文獻;以“美國亞裔文學”為關鍵詞進行檢索,可以檢索到6篇文獻,以“美國亞裔文學”為主題的文獻達39條,以“美國華裔文學”為主題,可以檢索到966篇文獻,以“美國華裔文學”為關鍵詞,可以檢索到860篇文獻;以“美國印第安人文學”為主題,可檢索到2條搜索結(jié)果;以“美國同性戀文學”為主題進行檢索,可以找到16條結(jié)果。經(jīng)過眾多學者的潛心研究,美國文學中的“非主流”文化研究日益壯大,業(yè)已形成與主流文化共生的態(tài)勢。這些研究成果必將為后來的研究人員提供了必要的基礎和依據(jù),讓后來者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就文學研究而言,研究者若想獲取進一步的研究成果,必須首先學習和研究前期學者研究的成果。因此,各類的參考文獻與參考書目對研究人員來說不可或缺。參考書目有多種,有的是對文學發(fā)展史進行的歷時性描述,有的側(cè)重于文本的解讀,有的偏重于文本生成的背景,有的關注文本的生成機制和文學技法。如《劍橋美國文學史》(伯科維奇主編)、《歐洲文學史》(李賦寧主編)是對文學發(fā)展的歷時描述,而《小說理論》(巴赫金著)和《小說修辭學》(韋恩·布斯著)則是有關文本技法的著作。然而,有一類參考書也極為重要,它由知名學者的傳記、書信及訪談等構成,是學者本人對文本或者思想最直接的表述。這是針對該學者的第一手資料,也被稱作原始資料。這類材料沒有經(jīng)過任何他人主觀臆測的解讀,能更為直接地呈現(xiàn)最真實的作者以及他們最真實的意圖。以文學作品為例,由于很多文學作品通過文學技法盡量抹去作者的痕跡,一度造成難以把握文本真實意圖的假象。然而,事實并非如此。美國小說理論家韋恩·布斯說:“在他(普遍意義上的作家)寫作時,他不是創(chuàng)造一個理想的、非個性的‘一般人’,而是一個‘他自己的’隱含替身……不管他如何試圖非人格化……正式書記員(作者)當然絕不可能對所有價值都抱有中立態(tài)度?!辈妓贡M管贊同作者要盡量保持中立的觀點,但也無奈地表示,要做到絕對的非人格化,并不太現(xiàn)實。畢竟,作家的價值觀等方面要在文本中體現(xiàn)。作品或思想絕非憑空產(chǎn)生,必定有其產(chǎn)生的真實憑據(jù)。研究者如果要了解作家為何創(chuàng)作這樣的作品,從他的個人經(jīng)歷或者個人思想出發(fā),找到源頭,將會是非常有效的方法?!懂敶绹侵髁魑膶W思想調(diào)研》就為研究者呈現(xiàn)了這樣的機會。
《當代美國非主流文學思想調(diào)研》由訪談構成,訪談對象是非主流文學與文化領域(如黑人文學、印第安人文學、女性主義文學等領域)具有代表性的專家學者,訪談內(nèi)容圍繞非主流文學議題廣泛展開,很多的話題緊扣當下社會問題焦點(如美國槍支問題)和學術研究熱點(如文學與倫理學的關系問題)。這部訪談調(diào)研把非主流文化領域各個亞類中著名學者的見解匯聚一起,構成了一副美國非主流文化學者思想的拼貼圖。這本書既可以當作對一部作品或某位學者研究的參考書,也可以被視為某個非主流文化亞類研究的參考書??偟膩碚f,本書具有一下幾個特點:
1. 訪談學者具有代表性
幾乎所有受訪學者都是非主流文化亞類中的代表人物?!懂敶绹侵髁魑膶W思想調(diào)研》訪談的對象是當代美國文壇非常有影響的文學家和理論家,其中有小休斯頓·A·貝克(Huston A. Baker, Jr.),他在耶魯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以及杜克大學任教,他是黑人文學研究領域的著名學者、非裔美國文學理論家、《美國文學》(American Literature)期刊編輯;斯蒂芬·波伊爾(Stephen Boyer)具有多重身份,是作家,也是視覺藝術家和表演藝術家,他也是占領華爾街運動中的著名詩人;杰拉爾丁·布魯克斯(Geraldine Brooks),她是一名作家和記者,在2006年榮獲普利策獎,她的第一本小說《奇跡之年》(Year of Wonders)是一本國際暢銷書,另一本書《人類的書》(people of the book)被《紐約時報》列為暢銷書,并被翻譯成20多種語言;哈羅德·埃利斯·克拉克(Harold Ellis Clark),針對是否可以合法擁有槍支問題發(fā)聲的;瑪莎·J·卡特(Martha J. Cutter)是MELUS(Multi-Ethnic Literature of the United states)主編,她是關注女性,特別是少數(shù)族裔女性地位的女性主義作家;喬伊·哈嬌(Joy Harjo)是美國印第安人文化領域的杰出學者,集詩人、音樂家和作家于一身,她在1995年獲得美國本土作家終身成就獎,2002年獲得少數(shù)族裔作家獎,被美國著名評論家肯尼斯·林肯稱作美國本土作家復興運動中一位非常有分量的人物。
2. 訪談話題覆蓋面廣
《當代美國非主流文學思想調(diào)研》中,訪談的話題涵蓋了多個方面,在與查爾斯·阿爾鐵里的交流中,涉及了批評家的歷史使命以及道德與文學之間的關系;在訪問許文英(Wenying Xu)的時候,王祖友教授與許文英探討了華裔身份的構建方式(飲食在身份構建中的作用);在與安·迪鞏(Ann Deagon)的訪談中,安·迪鞏就求學與寫作的關系、對種族歧視的看法以及退休生活等幾個方面進行了闡述;在與雷金納德·馬丁博士(Dr. Reginald Martin)的交流中,王祖友教授與雷金納德·馬丁就文學作品中有關黑人的性愛描寫交換了看法,馬丁博士認為以往作品中少有關于黑人的性愛描寫,其實也源于主流社會對黑人的歧視。文學和政治的聯(lián)系是研究者永遠都無法回避的話題。在與尹瑟伯特·米勒(E. Ethelbert Miller)就詩與政治這個主題進行交流時,米勒對自己具有政治特征的作品創(chuàng)作的背景給予了回答?!拔膶W即人學”,文學反映社會問題并引發(fā)社會大眾對這些問題進行反思。由于社會風貌會受到政治體制以及政治活動的影響,文學在談論社會問題的時候不可能與政治絕緣。尹瑟伯特·米勒的回答讓讀者直觀感受到作品與政治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在眾多訪談中,一個突出的例子來自王祖友教授與瑪莎·J·卡特的交流。當他們談到她的第一本書《任性的舌頭:美國女性小說的語言和身份,1850—1930》,探討了19、20世紀非裔美籍和英裔美籍女作家如何通過文學中不羈的女英雄形象就女性語言和寫作進行文化抗爭。書名中的“任性的舌頭”無疑是重要的符號縮影,針對這個極具象征意義的符號,有很多人進行過揣測和解讀,然而,王祖友教授與作者面對面的交流,揭示了“舌頭”所具有的文化象征意義。
王祖友:您的第一本書《任性的舌頭:美國女性小說的語言和身份,1850—1930》講的是美國女性小說中語言和身份的關系嗎?它們之間存在什么關系?您為什么把本書命名為“任性的舌頭”?
瑪莎:這本書主要審視了一種在19世紀要英裔美國女性和非裔美國女性“視而不聞”的做法,以及一種剝奪了她們完全參與話語和語言的社會、心理機制的方式。在這個時期,語言被視為是具有父權性質(zhì)的——屬于男性或者說是“男性中心主義”(夏洛特·帕金斯·吉爾曼所言)。我感興趣的是,女性作家重新設定語言的定義以使它不再是男性專屬也不會讓他們在語言上具有優(yōu)勢。我給這本書起名為“任性的舌頭”,是因為這個用詞重復出現(xiàn)在19世紀對女性的建議中,即女性在跟男性講話時應該控制住她們不受控制的舌頭。我借用這個詞語以示抗爭,所有女性,特別是女性作家需要面對抗爭——她們需要找到一種方式在重新設定語言,讓語言也屬于女性,女性也能成為權威演講者或作家。(39)
種族問題是長期困擾美國社會的棘手問題之一,很多學者和作家通過自己的方式表達了對這個問題的關切。如《看不見的人》和《紫顏色》就是其中的代表,而托尼·莫里森更是憑借作品《所羅門之歌》摘取1993年諾貝爾文學獎。雖然很多作家通過獨特的視角批判了種族歧視問題,在雷金納德·馬丁看來,歧視不僅存在于表面,也存在于經(jīng)常為人忽視的觀念中。有關黑人的文學作品中,極少有學者和作家涉及黑人的性愛描寫,馬丁博士認為,這無形之中反映了主流思想對黑人的歧視。
王祖友:Erotique Noire或者叫作Black Erotica,是一部具有深遠意義的文藝作品合集,收錄的文學作品基本都有性愛描寫。這是對黑人性愛高調(diào)的、史無前例的頌揚,里面包括了愛麗絲·沃克、恩托扎·尚治以及其他作家的作品。您能多告訴我們一些關于這部作品的來歷嗎?
馬丁博士:呃……我以前就有過這個想法,在我的文學生涯初期,我讀過一些非黑人作家這方面的作品,我腦海里面一直會浮現(xiàn)出幾個問題。為什么黑人作家不能分享他們對擁抱和性愛的看法?只是因為這些作家對這一方面比較羞怯嗎?作品得不到主流出版商的青睞?(當然,這又引出了你沒問的問題,所以我偏題了……)或者,這類作品沒有讀者或很少讀者關注這類作品?
照我看來,以及據(jù)我所知(因為這部作品得到巨大的成功),所有這些問題的答案是響亮的“不”……(125—126)
3. 訪談的話題緊扣當下研究熱點問題
訪談話題不僅可以讓讀者可以一窺這些著名學者的內(nèi)心想法和真實經(jīng)歷,也就當下許多熱點話題與學者進行交流,為熱點的研究提供難得的一手材料。針對美國近年來槍支犯罪引發(fā)的討論越來越受關注,這種關注不可避免要在文學中得到反映,《城市現(xiàn)狀》(Urban realities)就是一部與槍支問題有關的作品。這部作品創(chuàng)作的背景為讀者熟知,然而,作家在創(chuàng)作作品時,持有何種想法,只存在于學者的解讀中。但在面對面的訪談中,作者哈羅德·埃利斯·克拉克(Harold Ellis Clark)給出了直接的答案,為學者解讀該作品提供了佐證。
王祖友:您的劇本《城市現(xiàn)狀》,已經(jīng)于2000年被改編成由米凱·夏儂·杰金斯主演電影。在這部影片中城市的現(xiàn)狀是怎樣的?米凱·夏儂·杰金斯又是誰呢?
哈羅德·埃利斯·克拉克:由于近來美國城市犯罪和暴力事件不斷增多,《城市現(xiàn)狀》提出了普通人是否可以為了防身攜帶手槍這個問題。劇中,街頭發(fā)生的一起犯罪事件讓主角考慮是否需要購買一支手槍保護自己,以免自己有一天成為犯罪的犧牲品。(32)
再如,近年來倫理學研究在文學領域成為熱點。中國知網(wǎng)上收錄的文獻表明,以“文學倫理學”為主題的文獻有869篇,在2013年和2014年相關研究的文獻分別達到157和191篇之多。聶珍釗認為,“倫理學研究的是現(xiàn)實社會中各種道德現(xiàn)象,以及在社會活動基礎上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倫理道德關系和道德原則、規(guī)范,并用這些原則規(guī)范去指導人的行動。而文學卻借助藝術想象和藝術描寫,把現(xiàn)實世界轉(zhuǎn)化為藝術世界,把真實的人類社會轉(zhuǎn)化為虛構的藝術社會,把現(xiàn)實中的各種道德現(xiàn)象轉(zhuǎn)化為藝術中各種道德矛盾與沖突?!薄拔膶W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它典型地、集中地反映人類社會道德現(xiàn)象,描寫社會存在的道德矛盾和沖突,因此文學就必然可以成為倫理學研究的對象?!蓖踝嬗呀淌谠谂c查爾斯·阿爾鐵里教授就批評家的使命進行交流時,提出了相關的問題,阿爾鐵里教授也進行了比較睿智的回答。
王祖友:道德理論和文學論述之間是何關系?作為一個理論家,您對當代文學和西方批判理論的關系持什么看法?
查爾斯·阿爾鐵里:這個問題太大了。簡單來說,我認為道德理論決定正當性,這個正當性決定人們在具體行為和價值間做出取舍。大多數(shù)重要的文學行為在語言分析或解釋上,不追求正當性也并不把正當性等同于倫理觀念,而只是提出了一種自認為具有正當性的關注和理解模式。另一方面,當評論家們談到倫理而非道德時,他們通常支持類似“要一直對他人無節(jié)制的要求做出回應”的觀念。但我認為,任何人都沒有權不加節(jié)制地提出要求(這些要求需建立在我們對共有的東西進行協(xié)商的基礎上),而且沒有節(jié)制的要求應該只存在于神學領域,而不會是倫理領域。倫理關注的是,我們?nèi)绾卧诒3肿畹统潭鹊男邜u感和內(nèi)疚感的同時做出決定。(3)
或囿于篇幅限制,這本訪談的部分話題沒能進行更加深入的交流。如在尹瑟伯特·米勒交流時,王祖友教授提到了很多部作品,其中包括《移民工人》(Migrant Worker)、《微笑的土地和沒有微笑的土地》(The Land of Smiles and the Land of No Smiles)等作品,并“移民工人”的所指對象、“微笑的大地”和“沒有微笑的大地”的象征進行交流,并討論了《饑餓的季節(jié)/雨的哭泣》(Season of Hunger/ Cry of Rain)的標題含義。該訪談沒有就某部作品進行更加深入的討論,讓讀者在閱讀該部作品時難免有意猶未盡之感。當然,由于著作篇幅所限,受訪者提供的時間長短不一,許多的訪談只能在深度和廣度之間進行艱難的選擇,王祖友教授在做出抉擇時應該也非常為難??紤]到種種客觀條件的限制,王祖友教授或許是有意采取懸置的方式處理這些話題,畢竟深入的研究并非能在數(shù)次碰面交流中完成。
然而,上述的缺憾并不能遮蔽該調(diào)研的突出優(yōu)勢。由于該調(diào)研較為廣泛地涵蓋了當下美國非主流文學思想領域的許多著名作家、作品、批評家以及批評思想,它為正在從事研究書中所涉及作家(作品)或批評家(批評理論)的學者提供了較為全面而可貴的第一手資料,從而有力地支持研究者展開研究、提出觀點或得出結(jié)論。對有意研究該調(diào)研中涉獵的學者或作品的學者來說,調(diào)研的話題為他們展開學術研究做了必要的鋪墊,它們足以引領相關領域的研究者展開研究的發(fā)現(xiàn)之旅,也為他們開啟研究之門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注解【Notes】
①均由作者譯自《當代美國非主流文學調(diào)研》,科學出版社2015年6月版。
引用作品【W(wǎng)ork Cited】
[1]何道寬:《論美國文化的顯著特征》,載《深圳大學學報》1994年第5期,第85—96頁。
[2] [美] W·C·布斯:《小說修辭學》, 華明、胡曉蘇、周憲譯,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第80頁。
[3]聶珍釗:《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批評方法新探索》,載《外國文學研究》2004年第5期,第14—24頁。
Research in American literature pays close attention to both mainstream and contra-mainstream literary thoughts with the former being the focus and the latter, an important branch which has emerged as a new research hot point in Chinese academic circles. The book, Research in Contemporary American Contra-mainstream Literary Thought, is made up of interviews with distinguished scholars in American contra-mainstream literary domain and presents their opinions directly, which gathers and combines those opinions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into a multi-dimension integrity and provides researchers with precious first-hand materials in this domain. Key words: Research in Contemporary American Contra-mainstream Literary Thought Contra-mainstream Literary Thought interpretation first-hand materials
Wang Yuqing is a from Th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 of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His academic interests are Contemporary American Drama and British and American Novel Criticism.
王羽青,南京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方向:當代美國戲劇,英美小說批評。
Title: A Multi-dimension Interpretation for Contra-mainstream Literary Thought—On Research in Contemporary American Contramainstream Literary Thou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