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蘇怡雯
學校:瀏陽市一中
車流的風景
作者:蘇怡雯
學校:瀏陽市一中
從家里到學校,要經(jīng)過兩個紅綠燈。雖然這段路并不在繁華之地,但它卻是這個縣城最繁忙最關鍵的兩個路口。
每個清晨,我都要從這經(jīng)過。穿過兩個紅綠燈,我便能到達學校。
在瀏陽生活的人誰都能感覺得到,這幾年汽車的數(shù)量是跳著高的往上長,小小地方已是車的海洋,路上的車如洪流滾滾,一浪接一浪。馬路邊、商場旁、醫(yī)院前、學校、住宅周圍的車如波濤涌起。
這段連載著學校,行政中心,住宅集中地的道路,車況、路況就更加復雜了。每天天一亮,大車、小車,公車、私車,軍車、民車……各樣車輛都上路了。司機也有各色,專業(yè)的業(yè)余的,老的少的,男的女的,技術好的技術差的……
駕著車上了路,就如同駕著船出了海,波浪滔滔,瞬息萬變,你不撞他,他還可能不小心撞了你,危險不知會從哪里蹦出來。
于是,交警來了。車輛在路上,他們便在路上。
每天上學放學我都能看到他們。他們或迎著朝陽、或披著燦爛的霞光,或踩著泥濘,或踏著塵土,或迎著風,或冒著雨,或頂著炎炎烈日,滿懷赤誠地在風霜雨雪中守護著家園的安寧,在撲撲的風塵里笑看春風,用櫛風沐雨的身影奏響和諧的樂章。
春夏秋冬,未曾有過間斷。
當清晨的鐘聲敲醒這座城市時,他們已各自堅守在工作崗位上。把颯爽矯健的湛藍色的身姿融進城市亮麗的風景。城市的華燈升起,喧囂了一天的城市趨于沉寂時,他們才走進溫馨小家。
打好手勢、指揮交通,糾正違章。十字路口,他們用雙手揮舞著獨特的語言,指揮著東西南北;紅綠燈下,他們用嘴唇奏響著清脆的哨音,疏導著人來車往。每一個手勢都表達著真誠,每一句話語都是愛的囑托。
他們是車流里站立的風景。
日復一日,我便慢慢的習慣了這樣的風景。每每經(jīng)過這兩個路口,我都會不自覺的將目光定格在這一景點上。
今年的冬天,是個暖冬。大多的日子都晴朗著。每日,那一個個灑脫大方、矯健穩(wěn)重的身影,在藍天與大地之間巍然高聳,長時間定格于十字路口,瀟灑與嚴肅勾勒出一幅陽剛氣魄的畫魂,和高樓大廈、藍天白云組合成一個永恒的畫面。
這幾天,天氣大降溫,又逢雨水,人們出行,都戴著帽子,裹著圍巾,穿著厚厚的羽絨服,低低打著雨傘。我也不例外,從暖和的家里出來,艱難地向?qū)W校走。不過是五六分鐘的行走,就已把我凍得瑟瑟發(fā)抖。風肆虐地穿過我的脖套、帽子,如同鞭子一般抽打著我的臉龐,我只能蜷縮著向前。
東去西走和南來北往的車輪碾碎了清晨的寧靜。天冷,霧重,加上寒風冷雨,一路上,車流如決堤之水,肆意而動,行走的人們也開始急匆匆地亂竄,街道瞬間顯得繁雜、混亂起來。十字街頭更是車水馬龍,行人如織。
我習慣性地想到車流里的交警。如此境況,真是為難他們了。但是,實在太冷,我不愿意把臉從裹著的脖套間伸出來。
上午7點20,正值交通高峰期。各種車一輛緊挨一輛,車太多了!密密的雨幕中,4個路口的紅綠燈交替閃爍,司機們變得焦慮了、急躁了,叫喊聲,喇叭聲此起彼伏。
稍稍偏移丁點雨傘,我用眼睛從脖套與帽子的縫隙里往十字路口的中央看去,一位執(zhí)勤交警正不停的在車流里奔跑著,同時還一邊吹著指揮哨,一邊嫻熟地變換著指揮手勢,一邊大聲呼喊著,他在盡量使車輛行人有序的通過。
紅綠燈在此刻已經(jīng)沒用了,四個方向的車輛都爭先恐后想往前,而恰恰都很難走動。堵車是很難免的,他卻堅持盡力改變這種狀況,緩解這個壓力。
他每一個嫻熟的手勢,諳練的動作,就像是十字路口的紅綠燈,時而敏捷旋轉(zhuǎn),時而指揮若定。他已經(jīng)有些嘶啞的聲音,穿過朦朧的雨霧,虛弱的消散在刺耳的喇叭聲中。
此刻,他那深藍色的警服也已經(jīng)濕透,雨水正順著他的面頰流下。而他那穿梭于車輛中的身姿,是那樣的矯健,他遒勁的手勢,是那樣的瀟灑,他的精氣神兒,透著專注、果決和虎虎生氣。
如此景致,讓人肅然起敬!
點評:作者有觀察事物的好習慣,更有思考的好習慣,日常生活里的來來去去,身邊種種都落在了作者的眼睛里。既看得到平凡中的不平凡,更有好的文筆來抒發(fā)平凡中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