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晨
2015年7月31日,我國科技界和財經界德高望重的領導人張勁夫因病逝世,享年101歲。張老在86歲時曾患帕金森綜合征,身體不是很好,他為何能如此高壽呢?
仁德善良
張勁夫終生保持著善良的心地。有道是“仁者壽”“大德必得其壽”。道德修養(yǎng)是祖國醫(yī)學養(yǎng)生之道的重要內容,道德修養(yǎng)好有利于身心健康,延年益壽。據(jù)統(tǒng)計,四川372名百歲老人,絕大多數(shù)心地善良,愛做好事,樂于助人,不患得患失。這樣,自然心胸開闊,精神愉快,大大有利于健康長壽。
1956~1966年,張勁夫任中科院黨組書記、常務副院長,主持該院工作。他是廣大知識分子的貼心人,給予科教人員發(fā)自內心的尊重和無微不至的關愛,不少科學家常把自己一生最甜美的回憶和張勁夫聯(lián)系在一起。
1957年“反右”開始后,張勁夫坐臥不寧,他希望保護好科學家們的工作積極性,鼓起勇氣去見毛主席,要來保護科學家的特殊政策,并界定了幾個劃“右派”的界限。例如,規(guī)定日內瓦會議后回國的科學家不參加運動,其中包括錢學森等好幾百人;建議把科學家的政治與思想問題分開,一時分不清的,允許作為思想問題對待;科學家的一些不同意見,采取個別談話形式,不參加會,談而不斗,談而不批。他特地跑到沈陽金屬研究所保護了葛庭燧研究員,他還保護過被點名批評過的杜潤生。
1980年,張勁夫任安徽省委書記,有一次去馬鞍山,在離市區(qū)還有幾十里路的地方,看到路邊躺著一個有病的婦女。他立即下車,要司機送這位婦女到市區(qū)醫(yī)院看病,自己則步行到市區(qū)。
由于張勁夫宅心仁厚,具有特殊的人格魅力,他在中科院留下了良好的影響和口碑,深得人心。因此在他文革蒙冤的七年零八個月的時間里,得到了中科院廣大職工的保護。他患了肩周炎,在中關村醫(yī)院治病時,監(jiān)督他的紅衛(wèi)兵給予他保護,不讓造反派押走他去批斗。醫(yī)生也熱心給他治病。開批斗會時,經常有一批人保護他。工人們怕他不安全,很多人站在他前面,組成人肉盾牌,以免退場時他被搶走。食堂的炊事員經常偷偷地往他碗底放些魚肉。
樂觀豁達
文革時期,張勁夫被轉移到了通縣的科學院印刷廠勞動。在廠里,他打太極拳,每個星期休息一天,看書學習。工人排版遇到拿不準的字,就向他請教,他也有求必應,和大家相處得很好。改革開放后,他親眼看到了大好形勢,也看到一些消極現(xiàn)象。他認為我們國家總的形勢是越來越好。他寫了這樣一首詩來表達心情:“長江之水勢激流,日夜奔騰那肯休??v有關山攔去路,不到東海不回頭?!?/p>
夫妻恩愛,家有賢妻
張勁夫和妻子胡曉風是曉莊師范讀書時的同學,兩人在抗戰(zhàn)前結婚,終生戰(zhàn)斗在一起,生活在一起,恩愛有加。1989年,76歲的張勁夫開始過離休生活,光陰荏苒,轉眼10年過去,張勁夫因為操勞過度,帕金森綜合征發(fā)作,嚴重時不能夠走路,也說不了話。但經過藥物治療,特別是在胡曉風的悉心照料下,他那個聰明的大腦又恢復了記憶,說話清晰如前,經過鍛煉,走路也比較穩(wěn)健,仿佛又獲得了人生的第二個青春。
多做有益的事情
張勁夫曾經寫詩:“多做有益事,一日抵三日,人活七十歲,我活二百一。”恢復了健康的張勁夫,并沒有躺在功勞簿上頤養(yǎng)天年。他把自己學習和工作的日程表安排得緊湊而又有規(guī)律。他寫了一本《懷念集》,講述了一生中與他同行并曾經給了他教育和影響的親人、老師、首長,甚至馬夫等的感人思想和事跡。
86歲時,張勁夫依然潛心研究我黨、我國的兩個根本問題:執(zhí)政黨的建設、中國的所有制問題。他雖然年事已高,也有力不從心的感覺,但仍堅持學習馬列原著,仍然堅持鍛煉身體,不時到外地看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