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會遠 李振民 韓冬梅 龔淑艷
【摘要】目的:觀察溫腎益肺湯治療特發(fā)性水腫的臨床療效。方法:將75例特發(fā)性水腫患者分為兩組,治療組39例予溫腎益肺湯治療,對照組36例予氫氯噻嗪治療。兩周為一個療程,兩組均治療一個療程,觀察臨床療效。結果:兩組治療后立位尿量、臥位尿量均較治療前顯著增加(P<0.05);治療組治療后立位尿量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7.2%,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6.7%,兩組療效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溫腎益肺湯治療特發(fā)性水腫有較好療效。
【關鍵詞】水腫;特發(fā)性溫腎益肺湯;中藥療法
【中圖分類號】R256.5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8517(2015)20-0062-02
特發(fā)性水腫是水腫中較為常見的一種類型,雖然大多無嚴重后果,但病情常反復發(fā)生,日久不愈,對患者日常生活和心理產生一定的影響。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間筆者采用自擬溫腎益肺湯治療特發(fā)性水腫39例,并與氫氯噻嗪治療36例對照觀察,結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門診就診的特發(fā)性水腫病例75例,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兩組。治療組39例,其中女性32例,男性7例;年齡23~47歲,平均年齡(40.5±2.2)歲;病程3~26個月,平均病程(13.6±5.2)個月。對照組36例,其中女性30例,男性6例;年齡22~47歲,平均年齡(39.9±2.5)歲;病程3~27個月,平均病程(12.8±6.1)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經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1]①反復發(fā)作的下肢凹陷性水腫,多在立位活動后或下午出現(xiàn),傍晚重于晨起,或晨間眼瞼、顏面部水腫,體重可有增加;個別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肥胖;可伴有精神抑郁,精神易激動,或有面部潮紅、易出汗等癥狀。②就寢前體重較早晨增加1kg以上。③立臥位水試驗陽性。④排除腎源性、心源性、肝源性、經前性、黏液性、營養(yǎng)不良性水腫及藥物等原因引起的水腫。
1.3治療方法
1.3.1治療組應用自擬溫腎益肺湯。溫腎益肺湯藥物組成:炮附子9g,桂枝5g,澤瀉10g,豬苓10g,石韋10g,黨參10g,黃芪30g,生山藥10g,枸杞子10g,桔梗10g,杏仁10g,每日1劑,水煎服,并限制每日鈉鹽攝入量在3g內。
1.3.2對照組應用氫氯噻嗪片25mg(承德華源眾生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3020237),隔日1次口服,并限制每日鈉鹽攝入量在3g內。兩周為一個療程,兩組均治療一個療程。
1.4觀察指標兩組患者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后參考立臥位水試驗檢查的方法,觀察患者立位和臥位尿量的變化情況。采集尿液前一天均夜間空腹12h,次日8:00時空腹排尿,排尿后于20min內飲水1000ml,以后每小時排尿1次,采集4h尿液,統(tǒng)計尿量,第一天取去枕臥位,第二天用同樣的方法、同樣的時間采集立位(工作、活動時)的尿液。
1.5療效標準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中水腫療效評定標準:治愈:水腫全部消退,其他癥狀消失;好轉:水腫及其他癥狀減輕;未愈:水腫及其他癥狀無變化。
1.6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治療前后立位和臥位尿量的變化比較治療組治療前立位尿量和臥位尿量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立位尿量和臥位尿量與本組治療前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治療后立位尿量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兩組治療前后立位和臥位尿量比較
(ml,x±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2.2兩組臨床療效比較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7.2%,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的6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3討論
特發(fā)性水腫多發(fā)于育齡期女姓,常呈現(xiàn)輕中度周期性水腫,多伴有植物神經功能失調表現(xiàn)。該病的發(fā)病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與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繼發(fā)性水鈉潴留、女性特殊的生理特點、腎臟功能性改變等導致細胞外液在皮下間隙異常增多有關[3]。特發(fā)性水腫的特點主要是水腫與體位有密切的關系,在長時間站立或活動時出現(xiàn)或加重,平臥位休息后又逐漸減輕至消失。目前西醫(yī)的治療方法多采用減少飲食中的食鹽量,適當減少飲水量,平臥休息,抬高下肢,應用彈力襪或彈力繃帶,服用調節(jié)植物神經功能的藥物,水腫較明顯時服用利尿劑等[3]。
特發(fā)性水腫屬中醫(yī)水腫的范疇,病因多為勞倦內傷或情志失調,在病機上肺、脾、腎三臟互相聯(lián)系,相互影響。中醫(yī)辨證治療的文獻研究中主要證型常見的是肝郁脾虛、脾虛水泛、脾腎陽虛、肝郁脾虛[4],從其病因和證型分析當屬水腫中的陰水。中醫(yī)辨證論治采用從脾腎論治、從肝腎論治、從肝脾論治、從脾論治、從瘀論治、從痰論治的方法治療特發(fā)性水腫[5]。《黃帝內經·水熱穴論篇》曰“腎者至陰也,至陰者盛水也;肺者太陰也,少陰者冬脈也。故其本在腎,其末在肺,皆積水也”,無論肺、腎,對水液的調節(jié)作用都依賴于氣,肺氣的宣發(fā)肅降,推動和調節(jié)全身津液的輸布和排泄,腎中精氣的蒸騰氣化直接關系到尿液的生成和排泄。肺五行屬金,腎五行屬水,肺金為腎水之母,肺陰下輸于腎,使腎陰充盛,腎陽為諸陽之本,肺陽賴腎陽資助,二臟相生相濟,協(xié)同維持機體水液的正常輸布與排泄。如果腎虛水泛,上逆于肺,肺氣不降,不能通調水道,使腎氣更虛而加重水腫。由此可見,肺腎二臟功能失調,與水腫的關系更為密切?!督饏T要略·水氣病脈證并治第十四》曰“諸有水者,腰以下腫,當利小便;腰以上腫,當發(fā)汗乃愈”。筆者從肺、腎兩臟的角度辨證論治特發(fā)性水腫,采用溫腎益肺的方法,補益肺腎之氣,以達到利水消腫的作用。溫腎益肺湯中附子辛甘大熱,溫補腎陽,起到助陽化氣的作用;黃芪、黨參補益肺脾之氣,利水消腫;生山藥、枸杞子滋補肺腎之陰,以防溫陽太過,傷及陰精;桂枝溫膀胱之氣,與豬苓、澤瀉、石韋同用以滲水利濕;桔梗宣肺氣,杏仁降肺氣,兩藥配合一宣一降,起到“提壺揭蓋”的作用,使肺氣得行,小便得利。諸藥合用,具有溫腎助陽,補益肺氣,調理氣機,利水消腫的功效。
本觀察結果表明,溫腎益肺湯在增加患者立位尿量方面效果明顯優(yōu)于利尿劑,治療特發(fā)性水腫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參考文獻
[1]張洪濤.實用水腫病學[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587.
[2]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
[3]任紅旗.周期性特發(fā)性水腫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泌尿系統(tǒng)分冊,2005,25(5):713-716.
[4]李偉,任可,白羽,等.特發(fā)性水腫的中醫(yī)證候學研究[C].//第21屆全國中醫(yī)腎病分會學術會議論文匯編:上.北京:中華中醫(yī)藥學會,2008.
[5]李偉,姚燕,李嬌艷,等.特發(fā)性水腫的中西醫(yī)治療現(xiàn)狀及中醫(yī)優(yōu)勢分析[J].中成藥,2014,36(9):2010-2012.
(收稿日期:2015.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