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中喜
淺談胃鏡檢查麻醉與非麻醉臨床對比分析
包中喜
目的 淺談胃鏡檢查麻醉與非麻醉的臨床對比。方法 選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間在我院行胃鏡檢查的患者100例,隨機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患者50例。其中對照組患者在胃鏡檢查前僅給予咽喉部麻醉;觀察組患者則給予芬太尼、丙泊酚靜脈注射,對兩組患者鏡檢過程中血氧飽和度、呼吸、心率、血壓等指標進行觀察,同時對比兩組患者的一次性檢查成功率。結果觀察組患者的血壓、心率、呼吸、血氧飽和度等指標與對照組存在一定的差異,但組間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一次性檢查成功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對行胃鏡檢查患者進行麻醉可減輕患者的痛苦,但在麻醉后需加強對患者各項生命指標的監(jiān)測。
胃鏡檢查;非麻醉;麻醉;臨床分析
胃鏡檢查是臨床上常用的一項胃部檢查手段,但在胃管插管過程中可對患者的喉部造成一定的刺激,因此患者易發(fā)生胃腸痙攣或嘔吐情況,使得胃鏡檢查無法繼續(xù)進行。為了改善這一情況,提高胃鏡檢查一次性成功率,提高醫(yī)師的工作效率[1]。在本次調查中,我院對部分胃鏡檢查患者進行麻醉處理,且筆者將重點分析胃鏡檢查中麻醉與非麻醉的臨床特點,具體情況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間我院行胃鏡檢查患者100例,隨機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患者50例。觀察組男37例、女13例,患者年齡為35~82歲,平均(60.9±2.5)歲;對照組男38例、女12例,患者年齡為34~81歲,平均(61.2±3.0)歲。兩組患者對于本次分組情況知情無異議,且在一般臨床資料上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在胃鏡檢查前以1%地卡因作噴喉處理,噴3次后再進行胃鏡檢查。觀察組患者取仰臥位,通過鼻導管對患者進行吸氧處理,放入口器后,監(jiān)測患者的呼吸狀況、血氧飽和度(SpO2)、心率(HR)、基礎血壓(BP)。于 20s時間內于患者體內靜脈注入 1.0~1.5μg/kg的芬太尼,1 min后為患者推注 1.0~2.0 mg/kg丙泊酚,約30s內推注完畢。給藥過程中對患者的基本生命體征進行密切觀察,待患者安靜入睡后進行插鏡檢查。若在檢查過程中患者出現(xiàn)躁動情況,則緩慢增加麻醉藥的劑量。同時,胃鏡檢查過程中需持續(xù)給氧。鏡檢結束后等待患者蘇醒并將其轉移至復蘇區(qū)至完全清醒。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血氧飽和度、呼吸、心率、血壓等指標進行觀察,同時對兩組患者的一次性檢查成功率進行觀察比較。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所得數(shù)據以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形式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時差異顯著。
2.1 兩組患者的觀察指標對比 我院對兩組患者的血壓、心率、呼吸、血氧飽和度等指標進行觀察比較。由結果可知,觀察組患者的血壓、心率、呼吸、血氧飽和度等指標與對照組存在一定的差異,但組間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2.2 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比較 我院對兩組患者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進行比較,由結果可知,觀察組患者一次性插管成功率為84%(42/50);對照組患者一次性插管功能率為60%(30/50),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血壓、心率、呼吸、血氧飽和度等指標對比
胃鏡檢查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檢查手段,該項診斷可對胃部疾病患者做出較好的臨床診斷。但胃鏡檢查一直是臨床難點,因在胃鏡檢查過程中,可對患者的咽喉部造成一定的刺激,進而引發(fā)患者出現(xiàn)惡心、嘔吐感,使得鏡檢無法完成,造成檢查醫(yī)師工作延誤。減輕胃鏡檢查中的疼痛感,增加鏡檢的舒適度可提升一次性鏡檢成功率,提高檢查醫(yī)師的工作效率[2]。對胃鏡檢查患者進行麻醉處理可達到上述要求,同時還可減輕患者內心的恐懼與緊張,保障胃鏡檢查的順利進行。在本次調查中,筆者則重點分析了胃鏡檢查麻醉與非麻醉的效果比較。
對于觀察組患者,我院以芬太尼與丙泊酚對患者進行麻醉。其中丙泊酚為短效麻醉劑,其半衰期較短,使用過程中麻醉藥的輸注濃度與患者的血藥濃度呈正比,方便對麻醉深度進行調控,且丙泊酚起效迅速、蘇醒時間較短,使用安全性較高[3]。
由本次調查結果可知,雖對照組患者的血壓、心率、呼吸以與血氧飽和度等指標存在一定的差異,但結構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對行胃鏡檢查患者行麻醉處理具有較高的安全性。此外,本次調查中觀察組患者的一次性鏡檢成功率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該結果可有效說明,麻醉狀態(tài)下行鏡檢有利于提升其成功率。
綜上所述,對胃鏡檢查患者進行麻醉處理可減輕患者置管時的痛苦,有利于置管成功率的提升,該種處理方式安全有效[4]。但在鏡檢過程中,仍需加強對患者血氧飽和度、心率、血壓等指標進行嚴密監(jiān)測。
[1]王建國.胃鏡檢查中麻醉與非麻醉的療效對比[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10):1889-1889.
[2]蔡楊帆.探討胃鏡檢查中麻醉與非麻醉的臨床效果對比[J].醫(yī)學信息,2015,28(4):132.
[3]張海燕.胃鏡檢查中麻醉和非麻醉的臨床療效對比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3,(48):190-191.
[4]楊波.胃鏡檢查中麻醉與非麻醉的臨床療效對比分析[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4,(20):184-185.
作者單位:464300河南息縣人民醫(yī)院麻醉科
R614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