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曉貞
護理干預對血液腫瘤患兒生存質量及行為問題的影響分析
時曉貞
目的 考察護理干預是否影響血液腫瘤患兒的生存質量和行為問題。方法 隨機抽取60例在我院就診的血液腫瘤患兒,分別給予不同的護理。一組為干預組,將采用特定的護理干預方法對患兒進行治療,而另一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為對照組。患兒的治療結果評價方法為兒童生存質量普適性核心量表父母報告(PedsQLTM4.0)和Achenbach兒童行為評定量表(CBCL)。結果 與常規(guī)護理組相比,干預組患兒的生存質量和行為表現(xiàn)均有提高(P<0.05)。結論 護理干預可以提高血液腫瘤患兒的生存質量并改善患兒的行為表現(xiàn)。
血液患兒;護理干預;評分
血液腫瘤主要有三大類:白血病、骨髓瘤和淋巴瘤[1],患者中有一定比例的兒童患者。血液腫瘤的治療避免不了不斷的化療,患兒免疫力下降,嚴重者還會發(fā)生感染最后危機到生命[2]。為了減輕患兒的身體及心理的痛苦,護理干預顯得越來越重要。護理干預(nursing intervention)包括臨床護理技術、心理行為干預和家庭教育干預等,研究表明,護理干預可以提高血液腫瘤患兒的生存質量并改善患兒的行為表現(xiàn)。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隨機抽取60例在我院就診的血液腫瘤患兒。一組為干預組,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齡6.5歲;剩下30例患兒為對照組,其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齡6.5歲。據(jù)統(tǒng)計,有22例白血病患兒,1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兒,12例神經(jīng)母細胞瘤患兒,8例骨髓瘤患兒,患兒按病情均等分組。上述的一般資料之間具有可比性,比較差異性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常規(guī)護理 是指時刻關注患兒的病情變化,確保患兒就診的秩序等。
1.2.2 護理干預 本研究主要從臨床護理干預、心理行為干預和家庭教育干預三方面來闡述護理干預對患兒的影響。
臨床護理干預,是指護理人員對患兒及所處病房的護理。由于血液腫瘤患兒的免疫力較低[3],對病房的要求較高,護理人員應該按時為病房進行打掃并消毒,一般為紫外線消毒。血液腫瘤患兒因為不斷接受化療,會出現(xiàn)一些副反應,例如,患兒出現(xiàn)厭食,護理人員應該合理搭配一些開胃的食物。
心理行為干預,是指根據(jù)患兒的病情和心理承受能力,給與患兒一定的健康教育[4]?;純簩Σ》繒心吧校o理人員應該講病房布置的較溫馨。患兒接受治療過程會有身體上的疼痛,護理人員可以通過做游戲及時轉移患兒的注意力[5]?;純簳a(chǎn)生焦慮緊張的情緒,護理人員可以與患兒交談,在患兒心理樹立一個樂觀開朗的形象。
家庭教育干預,主要指對患兒父母的正確教育。父母要做出榜樣,需要把樂觀,開朗的一面展現(xiàn)在患兒面前,不要因為病情的變化或者醫(yī)療費用等在患兒面前爭吵。父母多陪患兒溝通,降低疾病帶給患兒的痛苦[6]。
1.3 評價體系與統(tǒng)計分析 采用兒童生存質量普適性核心量表父母報告(PedsQLTM4.0)和Achenbach兒童行為評定量表(CBCL)對本研究進行評價。評分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分析。
2.1 干預組與對照組生存質量評分統(tǒng)計
表1 干預組與對照組生存質量評分統(tǒng)計
由表1可知,護理干預的患兒比常規(guī)護理組的生存質量有所提高(P<0.05)。PedsQLTM4.0報告中包含生理,角色,社交和情感四個功能評分,與常規(guī)護理相比,護理干預組在四個方面的評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表2 干預組與對照組行為表現(xiàn)評分統(tǒng)計
由表2可知,護理干預組的行為表現(xiàn)均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組?;純阂钟簦瑥娖劝Y,多動,攻擊性和軀體訴述等行為的評分均低于常規(guī)護理組。
血液腫瘤目前仍然威脅著我們的健康生活,誘發(fā)血液腫瘤的原因包括物理化學因素,遺傳因素和心理因素等[7]。隨著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兒童血液腫瘤的臨床治療有了突破性的進展。醫(yī)護人員越來越關注護理干預帶給患兒的影響[8]。本研究表明護理干預的患兒比常規(guī)護理組的生存質量有所提高(P<0.05)。從統(tǒng)計結果得出,與常規(guī)護理相比,護理干預組在PedsQLTM4.0報告中生理,角色,社交和情感四個方面的評分均有所提高?;純阂钟?,強迫癥,多動,攻擊性和軀體訴述等行為的評分均低于常規(guī)護理組。護理干預組的行為表現(xiàn)也均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組。
總而言之,與常規(guī)護理組相比,干預組患兒的生存質量和行為表現(xiàn)均有提高。本研究表明,護理干預可以提高血液腫瘤患兒的生存質量并改善患兒的行為表現(xiàn),希望可以為之后的臨床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據(jù)。
[1]劉雪濤,程瑾,陳銳,等.抗血液腫瘤新藥研發(fā)進展[J].中國新藥雜志,2014,23(5):495-509.
[2]張維娜,甘茂周.兒童血液腫瘤并發(fā)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藥性分析[J].華西醫(yī)學,2009,24(2):353-355.
[3]王艷花.32例急性白血病患兒護理體會[J].實用預防醫(yī)學,2007,14(5):1495-1496.
[4]翟玉翠.白血病患兒的護理[J].臨床護理,2008,10(182):100.
[5]歐婉杏.白血病患兒的心理障礙及護理的對策[J].廣州醫(yī)藥,2003,34(1):77.
[6]鐘彤.白血病患兒與父母的心理狀態(tài)及護理干預的進展[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6,25(9):672-677.
[7]江萍,丁佐鼎,徐慶紅,等.婦科腫瘤患者心理護理干預模式規(guī)范程序[J].護理管理雜志 2010.11(5):352-354.
[8]鄧映,羅春華,符白鴿,等.血液腫瘤患兒化療合并口腔黏膜炎的早期干預[J].護士進修雜志 2011.26(1):77-78.
作者單位:450000鄭州市兒童醫(yī)院血液腫瘤科
R473.73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