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運興
(浙江工業(yè)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浙江 杭州310023)
眾所周知,新加坡是個人多地少的國家,其總面積為715.8平方千米,卻有著531萬人口,人口密度約達到每平方千米7422人,機動車輛密度也很高。[1]即便如此,新加坡這個城市卻很少發(fā)生堵車的現(xiàn)象。
1970年,新加坡政府開始對車輛采取了征收高稅收的方法,以此來限制機動車輛的增加。即便如此,當?shù)卦诖撕蟮?0年間汽車年增長率仍達到7%左右。當?shù)卣庾R到,依照這樣的增長速度發(fā)展下去,這座城市就會變得“車滿為患”。于是在1990年,新加坡政府開始實施汽車擁有限制政策,這一舉措相當于當下我國一些城市實行的限牌政策。新加坡是如何進行限牌管理的呢?
車輛牌照高費率政策是指購買一輛汽車需要支付高額的費用,包括車輛的商品價格、注冊費、各種稅費等。在車輛牌照高費率的政策下,目前在新加坡購買一輛車除了支付車輛本身的商品價格外,還需要支付的費用為:注冊費(140新元)、額外注冊費(按車輛價格高低分別按100%、140%、180%三個層次收費)、消費稅、公路稅(6個月的公路稅)、特別稅(針對使用非汽油推進劑的汽車)。[2]這些林林總總的費用加起來通常會高于汽車價格的200%,如此高額的費用使很多人對汽車望塵莫及,買車也被認為是件非常痛苦的一次性投資。
車輛配額是指根據(jù)機動車車輛的年增長率、車輛的載荷、城市可接受的污染程度、上一年的報廢車輛數(shù)量等,計算出該年每個月可增加的最大汽車數(shù)量,以此來得出每月?lián)碥囎C配額總量。
在新加坡,買車前需要有擁車證。擁車證經(jīng)過注冊后可以使用10年,期限一到必須重新購買擁車證或者支付一定的費用才能繼續(xù)使用。擁車證實行網(wǎng)絡(luò)公開拍賣,每個競拍者可以在網(wǎng)上看到成功投標的價格。這一政策透明、公正、方便,提高了競拍的成功率。目前,購買者一般不直接參與擁車證的競拍活動。車輛必須有一個擁車證才能賣出去,因此擁車證會由各汽車銷售商進行投價競買。新加坡每月定期公布“擁車證總配額”數(shù)值,通常先由政府定價,然后每兩周舉行一次擁車證拍賣會,汽車銷售商會將競拍到的擁車證連同汽車賣給顧客。
按照汽車的類型、排氣量大小的不同,擁車證價格也是有所差別。近年來新加坡政府將車輛年增長率控制在1%左右,2013年的增長率更是將會控制在0.5%。[3]隨著擁車證配額的減少,其費用將越來越高。價格高昂的擁車證使大部分人想買車又買不到車,只好選擇公交出行。
新加坡的治堵效果明顯,不僅因為嚴格控制了機動車數(shù)量的增長,還在于實施了一系列與控制購車率相并行的措施。
1998年9月,新加坡開始實行電子道路收費系統(tǒng)(Electronic Road Pricing System,簡稱ERP系統(tǒng)),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采取ERP系統(tǒng)的國家。[4]該系統(tǒng)是為了限制車輛在高峰期進入市中心所采取的一種車輛分流措施。
在新加坡每個進入市中心的入口處,道路上方都有一塊寫著“ERP”的藍色鐵牌子,在它下面是顯示屏,顯示著各種類型車輛在不同時段所需繳納的費用。裝有IU設(shè)備的車輛經(jīng)過公路收費閘門時系統(tǒng)會自動收費。ERP系統(tǒng)能夠根據(jù)交通情況進行費用調(diào)整,每天不同時間段、不同類型的車輛,收費也是不同的,簡而言之,就是“不堵不收,不用不收,多用多收,按區(qū)域分車型收費”。
目前,新加坡共計有66個ERP電子閘門,大約有97%的車輛已經(jīng)安裝IU設(shè)備。[4]車輛進入市中心有時需支付多次“過路費”,因此有些人會選擇錯峰進入市中心,以減輕負擔。高峰時間段進入市中心的車輛越少,該區(qū)域內(nèi)車輛的行駛就會越順暢。ERP系統(tǒng)被公認為是維持新加坡交通順暢的“最大功臣”。
周末用車制度是指該車輛允許在周一到周五晚上7點至早上7點、周六下午3點以后、周日全天(包括公共假日)使用。這種車輛統(tǒng)一使用紅色牌照,以方便管理。注冊該種車牌的車主可以獲得100%的額外注冊費折扣、進口稅全額退稅、擁車證折扣,且只需支付30%的普通公路稅。
非高峰期用車制度是周末用車的改進版,注冊該種車輛的擁車證不再設(shè)立一個單獨的類別。因為其用車時間的限制性,剛開始注冊該車牌的人很少,但隨著近幾年擁車證價額升高,越來越多的新加坡人選擇注冊紅牌車。
新加坡對車輛總量的調(diào)控很好地控制了汽車增長率,與此同時,為滿足居民出行的需求,鼓勵人們盡量乘坐公共交通出行,當?shù)赝ㄟ^大力發(fā)展優(yōu)質(zhì)公共交通系統(tǒng),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3.1 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統(tǒng)
新加坡的公共交通工具主要包括公共巴士、地鐵、輕軌、出租車。建立一個有效的公共交通系統(tǒng),首先要有足夠的公路滿足公共交通車輛的出行。新加坡政府近年來也在不斷地修建各類公共交通的道路。
新加坡的公共巴士有兩個運行商,分別是BS Transit和SMRT buses,目前共有17162輛,運行時間是每天早上30分至午夜12點,凌晨有夜班車。[5]即使公共巴士數(shù)量已經(jīng)很多,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發(fā)布的2013年交通規(guī)劃藍圖中還計劃在2030年前增添800輛新巴士和約40條新巴士服務(wù)線路。[6]新加坡政府為了鼓勵人們盡量公交出行,還推出了各種優(yōu)惠政策,提供十幾萬張公共交通券以幫助低收入者緩解車資。
新加坡的輕軌總長28.8千米,設(shè)有34個站點,非常的方便快捷。新加坡的地鐵分為東北線、東西線、南北線三條線,截至2012年,地鐵總長為148.9千米,共設(shè)有99個站點,覆蓋了大部分商業(yè)購物區(qū)和居住區(qū)。
2.3.2 以人為本的公共交通管理理念
新加坡現(xiàn)有的交通系統(tǒng)已經(jīng)非常完善,當?shù)卣廊环浅V匾暪还ぞ咧g的良好連接性,處處體現(xiàn)著以人為本的公共交通管理理念。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表示將增設(shè)超過200千米的有蓋廊,方便乘客安全舒適地通向各個車站。[6]將有蓋走廊視為交通管理的一部分,充分顯示出新加坡政府的人文關(guān)懷。此外,新加坡在2018年前將在大約40座行人天橋增設(shè)升降電梯,方便老人、殘障人士、孕婦等的出行;在靠近高架地鐵軌道附近的某些地段安裝20千米左右的隔音屏,讓這些區(qū)域的居民減少受到列車經(jīng)過時的噪音干擾。[6]
我國政府在制定交通政策時,應(yīng)該更多地站在群眾的角度思考,把大部分群眾的需求放在優(yōu)先的位置,以人為本才能取得公眾的支持。群眾能夠方便、快捷地獲得公交資源也是緩解交通擁堵問題的關(guān)鍵。在完善公共交通基礎(chǔ)的同時,注重公交之間的連接性,不僅可以使人們更方便、舒服、輕松地獲得公交資源,更大程度上實現(xiàn)公交的快捷,而且真正做到公交優(yōu)先。限牌管理只是交通管理中的一種手段,結(jié)合建立優(yōu)質(zhì)的公交系統(tǒng),“雙管齊下”才會更好地解決交通擁堵問題。
[1]鄧飛.新加坡很少堵車的秘密[EB/OL].中國經(jīng)濟導報http://www.ceh.com.cn/jryw/2013/214520.shtml,2013-06-25.
[2]Costs of Owning a Vehicle[EB/OL].http://www.lta.gov.sg/content/ltaweb/en/roadsand-motoring/owning-a-vehicle/costs-of-owning-a-vehicle/types-of-vehicletaxes-and-fees.html,2015-08-20.
[3]李靜儀.新加坡下月起車輛增長率仍將減至0.5%[EB/OL].新華新聞.http://news.xinhuanet.com/2013-01/11/c_124216973.htm,2013-01-11.
[4]張北海.新加坡電子道路收費(ERP)系統(tǒng)簡介[EB/OL].新加坡文獻館.http://www.sginsight.com/xjp/index.php?id=1904,2015-08-20.
[5]柯白瑋.新加坡車牌拍賣考察記[N].東方早報,2013-8-6(4).
[6]Feature Projects[EB/OL].http://www.lta.gov.sg/content/ltaweb/en/industry-matters.html,2015-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