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則玲,勵潔群
(浙江外國語學院 中國語言文化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2)
慈溪方言特色詞稱說的地理分布及其闡釋
趙則玲,勵潔群
(浙江外國語學院 中國語言文化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2)
為了考察慈溪方言特色詞地理分布的詞形差異及成因,文章從方言地理學角度,結合慈溪方言詞匯實際制定調(diào)查表,并依據(jù)田野調(diào)查結果提取慈溪境內(nèi)差異較大的特色詞,繪制每個特色詞地圖。而行政區(qū)劃的頻繁變更和海涂圍墾歷史是影響慈溪方言特色詞地理格局形成的非言語因素。
慈溪方言;特色詞;地理分布
浙江省慈溪市地處發(fā)達的長三角地區(qū),東離寧波60公里,西至杭州138公里,北距上海148公里,是環(huán)杭州灣地區(qū)上海、杭州、寧波三大都市經(jīng)濟金三角的中心。1988年10月撤縣設市。2012年末全市行政區(qū)域面積1361平方公里,2013年末全市戶籍人口104.36萬人①。慈溪方言俗稱慈溪話,是吳語的一種,屬吳語太湖片臨紹小片和甬江小片。我們從地理語言學角度出發(fā),以慈溪市境內(nèi)鄉(xiāng)鎮(zhèn)、街道為調(diào)查單位,對20個方言點(滸山街道、坎墩街道、宗漢街道、逍林鎮(zhèn)、新浦鎮(zhèn)、附海鎮(zhèn)、橫河鎮(zhèn)、庵東鎮(zhèn)、天元鎮(zhèn)、長河鎮(zhèn)、匡堰鎮(zhèn)、范市鎮(zhèn)、掌起鎮(zhèn)、周巷鎮(zhèn)、橋頭鎮(zhèn)、勝山鎮(zhèn)、崇壽鎮(zhèn)、觀海衛(wèi)鎮(zhèn)、三北鎮(zhèn)、龍山鎮(zhèn))的特色詞②進行考察而獲得的鮮活語料為基礎,運用“漢語方言地理信息系統(tǒng)”③繪制慈溪特色詞方言地圖④,并探析影響慈溪特色詞地理分布格局形成的原因。
(一)親屬稱謂詞
1.伯母
普通話中的“伯母”,是稱呼爸爸哥哥的妻子。慈溪方言里“伯母”的詞形多樣,可以分為“嬤”類和“姆”類(見圖1)?!皨摺鳖惖拇碚f法是“大嬤du mo”,在慈溪西部和中部分布范圍廣且地域連續(xù),但偏東部的橋頭、觀海衛(wèi)、掌起、三北、范市、龍山等調(diào)查點除外?!澳贰鳖惖拇碚f法是“阿姆a m? ”,是很有特色的一種叫法,見于靠慈溪偏東部的附海、橋頭、觀海衛(wèi)、范市、三北等調(diào)查點。值得一提的是,“阿姆”這種說法在處于慈溪最西邊的周巷調(diào)查點也有,卻是指稱“舅媽”。
“排行+姆媽m? ma”的說法,存在于滸山、逍林、橋頭、掌起、三北、龍山等調(diào)查點中。滸山、勝山等調(diào)查點還有“地名+嬤mo”的說法,如“滸山嬤”“坎墩嬤”等。
“嬤嬤mo mo”的叫法只見于龍山調(diào)查點;不分排行,單獨叫“姆媽”,一般存在于年輕人口語中。
圖1 “伯母”說法的地理分布
2.姨媽
普通話中的“姨媽”一詞,一般稱呼母親的姐妹?!耙虌尅痹诖认窖灾械姆Q呼較多,主要有“姨”類和“嬤”類(見圖2)?!鞍⒁蘟i”是相對新式的一種稱呼,使用范圍較廣,占了20個調(diào)查點的18個,只有滸山和崇壽調(diào)查點例外;“娘姨iai”的說法見于慈溪中偏東北部的崇壽、新浦、勝山、滸山、逍林、橋頭、觀海衛(wèi)等調(diào)查點中,是一種較為老式的說法;“大嬤du mo”的說法,雖呈現(xiàn)不連續(xù)性分布,但使用范圍也較廣,西至周巷、庵東、長河等調(diào)查點,東至龍山調(diào)查點;“排行+嬤mo”的說法,主要分布在周巷、橫河、龍山調(diào)查點?!澳镆獭边@一說法并沒有刻意區(qū)分母親的姐姐或妹妹,而“嬤”類的說法多指稱母親的姐姐,有意思的是在慈溪方言中有多個調(diào)查點,呈現(xiàn)“伯母”和“姨媽”同稱“大嬤”的現(xiàn)象。
圖2 “姨媽”說法的地理分布
(二)人稱代詞
1.你們
圖3 “你們”說法的地理分布
2.他們
人稱代詞“他們”,在慈溪方言中有四種語音形式(見圖4)。“佢嘚ɡet”的說法主要見于慈溪中部地區(qū),基本呈南北走向連續(xù)分布;“佢啦ɡela”的說法主要見于慈溪的西部地區(qū),延伸至西北部的庵東鎮(zhèn);“其啦i la”的說法分布于慈溪東部的三北、龍山調(diào)查點;“伊啦i la”的說法分布于慈溪東部的觀海衛(wèi)、掌起、范市、三北調(diào)查點。
圖4 “他們”說法的地理分布
(三)指示代詞
1.那里
指示代詞“那里”,在慈溪方言中詞根主要是“哽”(見圖5)?!斑祛^ɡdu”的分布范圍最廣,見于慈溪中部及西部的調(diào)查點;最西邊的周巷和最東邊的龍山調(diào)查點發(fā)為“哽特ɡd”;“哽邊ɡ? pie”說法只見于范市調(diào)查點;“哽嘚ɡ? t”的說法只見于觀海衛(wèi)調(diào)查點;“哽里ɡ? li”的說法只見于掌起調(diào)查點;三北調(diào)查點發(fā)為“哽嘞ɡle”;只有庵東調(diào)查點比較特殊,說“夯特h? d”。
圖5 “那里”說法的地理分布
2.這個
指示代詞“這個”,在慈溪方言中詞根有“咕”類、“咯”類、“眼”類、“搞”類四種,圖6所示有“呃咕”“呃咯”“個咕”“呃眼”“個搞”“個咯”“堂咕”“呃搞”八種語音形式。
圖6 “這個”說法的地理分布
(四)特色形容詞
1.壞
“壞”在慈溪方言中,有“”“歪”“推板”三種詞形(見圖7)?!癷e”的說法分布范圍較廣,見于觀海衛(wèi)及以西的16個調(diào)查點;“推板the p”的說法分布于慈溪東部的掌起、范市、三北3個調(diào)查點;“歪ua”的說法只見于龍山調(diào)查點。
圖7 “壞”說法的地理分布
2.骯臟
圖8 “骯臟”說法的地理分布
(五)飲食特色詞
1.開水
“開水”一詞,在慈溪方言中的說法可歸為“水”類和“茶”類兩種,具體有四種詞形,五種發(fā)音(見圖9)?!八鳖愓f法在慈溪境內(nèi)分布范圍較廣?!皾L水kus/y”主要分布于慈溪東部地區(qū),有橋頭、附海、長河、天元、橫河、掌起、范市、龍山、滸山等調(diào)查點;“熱水ies”則分布于觀海衛(wèi)、三北調(diào)查點?!安琛鳖惖恼f法主要分布于慈溪中部地區(qū),稍向西部延伸?!安鑪o”分布于坎墩、崇壽、庵東、宗漢、周巷、逍林、附海、匡堰調(diào)查點;只有勝山一個調(diào)查點說“熱茶iezo”。
圖9 “開水”說法的地理分布
2.泔水
圖10 “泔水”說法的地理分布
泔水,《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1] 421中解釋為“倒掉的殘湯、剩飯菜和淘米、洗刷鍋碗等用過的水。有的地區(qū)叫泔腳、潲水”。慈溪方言中,與“泔水”和“泔腳”意義相同或相近的說法異常豐富,如圖10所示20個調(diào)查點多達15種說法:“飯鑊湯水voths”“淘米泔水dmi k? s/y”“淘米水dmi s”“飯腳水vias”“飯水腳vsia”“飯鑊湯voth”“鑊腳水oiay”“鑊飯水ovs”“晏灶水tsy”“泔腳水k?iay”“垃圾水lsy”“葑水fs”“水hos”“腳水tias”。橫河調(diào)查點把“泔水”說成“泔水k? s”,與普通話只是發(fā)音不同。天元、逍林、橋頭、附海、觀海衛(wèi)、龍山調(diào)查點存在兩種及以上說法。
方言的生成與傳播,除了書面上的記錄與保存,最直接的依附載體仍是方言區(qū)人們本身。方言經(jīng)世代口耳相傳,也因人的活動而變化、發(fā)展。慈溪方言特色詞地理分布上存在差異的非言語因素主要有以下兩個:
(一)行政區(qū)劃的頻繁變更
針對慈溪方言特色詞條完成方言地理分布圖的繪制后發(fā)現(xiàn),部分詞條的詞形在慈溪境內(nèi)主要呈現(xiàn)出東西兩片的地理差異,而逍林、橋頭、附海等調(diào)查點,往往成為兩個區(qū)域差異的過渡或分界地段。
在這種地理格局中,分布于慈溪東部的特色詞,更接近寧波方言;而西部的特色詞,無論是詞形還是語音形式,更接近于紹興方言。這與慈溪歷史上數(shù)次的行政區(qū)劃變更有極大的關系。慈溪地區(qū)行政區(qū)劃的變更經(jīng)歷了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過程,漸漸穩(wěn)定于建國后,形成了目前的行政區(qū)域劃分。
1954年,為建設商品棉基地,對當時的寧波專區(qū)、慈溪縣、余姚縣進行了一次較大的區(qū)劃變動。該年10月15日,從余姚和慈溪所轄區(qū)域中,劃分出以植棉為主的棉花區(qū);從慈溪縣南部稻區(qū)和山區(qū)中,劃分出以種稻為主的稻谷區(qū)。
1979年,為完善水利條件,縣境再度調(diào)整。余姚縣龍南區(qū)所屬的橫河、彭橋、樟樹、民主、橋頭等8個公社劃歸為慈溪縣管轄,而慈溪縣泗門區(qū)所屬的1鎮(zhèn)、10公社劃歸為余姚縣管轄。現(xiàn)今慈溪市地理版圖中的各個鎮(zhèn)、街道中,橋頭及以西行政區(qū)原屬余姚,而橋頭以東行政區(qū)原屬寧波。這樣,方言特色詞在地理分布地圖中表現(xiàn)出來的或是詞形,或是語音,在東西兩片存在明顯差異的原因自然得到合理的解釋。
(二)海涂圍墾歷史
在繪制詞語地圖時,我們發(fā)現(xiàn)不少詞語在慈溪境內(nèi)呈現(xiàn)出南北詞形在地理上較大的一致性。我們認為這種一致現(xiàn)象絕非偶然,而是與慈溪灘涂圍墾歷史有關。慈溪灘涂的形成演變經(jīng)歷了漫長的地殼構造運動、冰川活動和歷代的筑塘圍涂活動,是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2]75。
宋代,慈溪這一片地域的海岸線已移到周巷、滸山、觀城、龍山,西北至東南走向的這一帶,而慈溪灘涂卻仍處于不斷的淤積中;大約在宋慶歷七年(1047年)謝令塘得以修筑,后有大古塘于元代修筑,岸灘持續(xù)外漲,又相繼修建了10道海塘,海岸線向外推移了18千米;從歷史時期的海岸線位置推算,近600年來海岸線平均每年向外推移25米,尤其是1949年以來,大規(guī)模的促淤圍墾活動的開展,使海岸線向外推移的速度明顯加快[2]76。而在此過程中,慈溪的海岸線由南至北移動,不斷向外推移,人們的活動范圍也相應擴大。如圖4所示,“他們”一詞的說法,“佢嘚 ɡet”的說法基本呈南北走向連續(xù)分布;又如圖8所示,“ho”的說法見于崇壽、新浦、坎墩、滸山、勝山、橫河、匡堰等調(diào)查點,明顯呈南北方向連續(xù)分布。
注釋:
①本市面積和人口數(shù)據(jù)出自慈溪政府網(wǎng)http://www. cixi. gov. cn。
②所謂“方言特色詞”,是指具有當?shù)胤窖蕴厣?,而且各地稱說差異較大的詞語。
③“漢語方言地理信息系統(tǒng)”,上海師范大學比較語言學 E-研究院潘悟云教授所承擔的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成果。
④方言繪制符號參見秦綠葉、甘于恩:《方言地圖符號設計》,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4年第8期,第5頁。
[1]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2]馮利華,鮑毅新. 慈溪市海岸變遷與灘涂圍墾[J]. 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06(6):75-78.
TheGeographicalDistributionofCixiDialectCharacteristicWordsandItsInterpretation
ZHAOZeling,LIJiequn
(SchoolofChineseLanguageandCulture,ZhejiangInternationalStudiesUniversity,Hangzhou310012,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alect geography,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development of Cixi dialect vocabulary,this paper extracts the characteristic words of the big differences in Cixi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field survey and draws each characteristic word map. Each dialect geography distribution of morphological differences is investigated through the map,and the frequent change of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and the history of tideland reclamation of Cixi are key non-linguistic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formation of the geographical pattern.
Cixi dialect;characteristic words;geographic distribution
H173
A
2095-2074(2015)05-0068-08
2015-08-23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3BYY052)
趙則玲(1960-),女,浙江溫州人,浙江外國語學院中國語言文化學院教授;勵潔群(1992-),女,浙江慈溪人,浙江外國語學院中國語言文化學院2011級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