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玲
[摘 要]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與傳統(tǒng)教學形式不同的探究性課堂豐富了教學內容的生成性。文章以高中化學中氯水成分的探究化學試驗教學為例,激發(fā)學生的質疑技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尋找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獨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
高中化學;探究教學;氯水成分
在高中新課程的實施中,探究性課堂對教師和學生來說都極富挑戰(zhàn)性。與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不同的是,探究性課堂更加多元化,也更加具有不可預見性。文章以氯水成分的探究化學試驗為例,旨在通過科學猜想——討論驗證方案——試驗三個流程與學生共同探究氯水的成分問題,在探究教學中讓學生應用化學基本思想,諸如電荷守恒、氧化還原反應、質量守恒、元素種類守恒、元素個數(shù)守恒等,最后通過實驗進行嚴密的邏輯推理??梢姡骄啃越虒W課堂對教師的臨場應變能力和掌控能力要求更高。
一、探究性教學及其教學實踐優(yōu)點
探究性教學具有開放性和思維發(fā)散性等主要特點。除了要求教師對知識點有深刻理解外,還要求教師具有更加扎實的基本功和教學研究能力。只有不斷地積累課堂經驗,不斷適應形勢的變化才能更好地把握探究性課堂的進展,給學生更加廣闊的思維空間。
與以往的填鴨式教學不同,探究性教學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礎上,使學生對化學學科有更加濃厚的興趣和深刻的理解。探究性教學給學生提供一個獨立思考的空間,一個提高能力的動手實踐的機會。同時,探究性教學在實踐中使學生對知識點掌握得更加牢固。
二、引入氯水成分探究的教學實踐
關于氯水成分的探究課文教學內容是高一化學魯教版選修課程第三章第二節(jié)《鹵族元素的性質》,為了使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氯水的成分和性質,筆者設計了一節(jié)探究性的課題。在上一節(jié)課中,學生們已經知道了氯氣能夠與金屬單質和非金屬反應,體現(xiàn)出了氯氣的強氧化性,學生也觀察了氯水的顏色,這些知識是本節(jié)探究課的基礎。那么如何讓學生理解氯氣溶于水后與水發(fā)生化學反應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也是探究性課堂的難點。
在探究性課堂開始之前,需要學生對于探究的課題有一定的了解,學生對某些關鍵知識點有一定的認識是必要的,否則探究課堂無法展開。因此在探究課堂開始前,筆者向學生們展示了氯水的樣品,并讓學生們聞了氯水的氣味,對氯水的氣味和顏色有了初步的了解。然而此時學生們并不知道氯水的成分,也不知道氯氣和水能否產生化學反應。此時學生對氯水的成分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探究性課堂也就此展開。
(一)設置疑問導入教學
一些生活中的常見問題:為什么自來水不可直接用來養(yǎng)魚?游泳池中水的氣味是怎樣?這些源于生活中的例子,以問題導入形式能激發(fā)學生的思考,教師再指出這是因為水中有氯水的緣故,才導致了自來水不能直接用來養(yǎng)魚,至于泳池中的水的氣味如何,我們一起來探討。
教師:(展示氯水樣品),大家都知道,氯氣溶解在水中會形成氯水,那么氯水溶液中的溶質是什么呢?
學生:氯水溶液中的溶質是氯氣分子。
教師:當一種氣體在水中溶解形成溶液,溶質就一定是氣體分子本身嗎?
學生:不一定,三氧化硫氣體溶于水后,溶質就是硫酸,二氧化氮溶于水后,溶質變成了硝酸。當三氧化硫溶于水中時,三氧化硫與水發(fā)生了化學反應,生成了硫酸溶于水中,形成了硫酸溶液。
那么,氯氣溶解在水中會形成氯水,溶質會是什么呢?
(二)實驗觀察推進教學
實驗1:將蒸餾水倒入事先準備好的一瓶氯水中,振蕩后,讓學生觀察現(xiàn)象,并分析能得出什么結論?
教師實驗示范,學生觀察后可以得出蒸餾水由原來的無色變成淺黃綠色,在瓶中形成一種黃綠色的氣體,這說明了蒸餾水中溶解了氯氣,有少量氯氣分子存在。
教材中把氯氣的水溶液叫做氯水,那么這瓶氯水中還有什么粒子存在呢?我們要去探究一下,即氯氣溶于水中時,氯氣會不會與水發(fā)生化學反應呢?如果發(fā)生了化學反應,那么產物又是什么呢?
一個學生說到:氯氣溶于水中應該沒有發(fā)生化學反應。因為氯水和氯氣有相同的氣味和顏色。
氯水不會和水發(fā)生化學反應嗎?有學生說會反應,嘗試做其他實驗,帶著這個疑問引入實驗2:
(教師示范操作實驗)氯水中滴加[AgNO3]溶液,會有什么現(xiàn)象產生呢?這能說明什么問題?待會讓同學們動手操作,觀察后回答。
不難得知,氯水中加入[AgNO3]溶液能產生白色的沉淀物,這是因為[Ag++Cl-=AgCl↓],這說明了剛才的氯水中有[Cl-]的存在。難道只有[Cl-],還有沒有其他物質呢?
(三)求證實驗推進教學
趁著學生對實驗的仔細觀察,我再問,如果加入的不是[AgNO3]溶液,而是飽和[NaHCO3]溶液,那會是怎樣呢?有學生低聲說會有大量的汽包產生,真的是嗎?
實驗3:在氯水中滴入飽和的[NaHCO3]溶液,會有什么現(xiàn)象產生,是不是有所謂的氣泡呢?
經過教師的示范操作實驗,操作中的確會有大量的氣泡產生,而且這種氣泡是二氧化碳,因為根據[HCO3-+H+=HO2+CO2↑],說明氯水中有[H+]存在,那么還有其他物質嗎?這時筆者拿出一張紅色(PH)的紙,問問如果氯水滴在這張紙上會有什么反應呢?等下看看有什么現(xiàn)象呢?
實驗4:在一張紅紙上滴入幾滴氯水看看會有什么現(xiàn)象產生?
經過教師的示范操作實驗,學生看到紅色的紙張的顏色慢慢退去,筆者問到讓紅紙褪色的物質是什么呢?學生下面爭論著,有部分學生開始說起來:鹽酸、氯氣、水、[O2]、[H2],筆者將這幾種物質一一列舉在黑板上,學生急切地等待結論。
筆者開始引導:“在我們所熟悉的氣體中,它們溶于水后的酸堿性是如何判斷的呢?”很快學生說到用PH試紙檢驗,如果使PH試紙變紅那么就是酸性,如果變藍就是堿性,如果不變色就是中性。為此,剛才氯水使PH紅紙褪色這說明了,它有酸性。那么,氯氣溶于水后,溶液具有酸性,說明其中含有酸,那么這是一種什么酸呢?能用實驗求證嗎?
實驗5:鹽酸、氯水分別滴入品紅溶液中,看是否都有褪色反應?
經過教師實驗得知,將鹽酸加入到品紅溶液中,品紅不褪色,將氯水加入到品紅溶液中,品紅褪色了。因為氯氣溶于水中,[Cl2+H2O?H++Cl-+HClO],其中[HClO]是一種弱電解質。氯水中除了有氯氣外,還含有少量的[HCl]、[HClO]等,這說明氯氣溶于水后,不僅生成了鹽酸,還生成了另一種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質,即[HClO](次氯酸)。
可見,通過這節(jié)課的幾個實驗,我們不僅知道了氯氣溶于水后與水反應生成鹽酸和次氯酸,還了解了次氯酸具有漂白性。那么針對課前提出的兩個問題自來水為什么不能直接養(yǎng)魚,游泳池中水的氣味是怎樣的,至此就迎刃而解了。
三、適應練習鞏固知識
探究問題的空間的大小決定了探究課題的意義和教學目標。當問題空間比較廣闊時,更能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發(fā)學生的積極思考。在課堂上融入生活中常識能夠使化學學科更加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思維方式。在本課教學中,筆者用自來水養(yǎng)魚與游泳池水的氣味的生活常識引導學生向發(fā)散方向思考,得出了氣體溶于水中后,溶質不一定是氣體本身,從而引導學生對實驗的思考設計和討論。為了鞏固教學知識,在課堂結束前出示幾道課堂適應填空選擇題:
1.新制氯水呈( ?)色,或氯水能使淀粉碘化鉀試紙變藍,都可以說明( ? ? ?)存在;氯水的PH值( ? ? )水,說明氯水呈( ? ? )性;
2.向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試液產生的現(xiàn)象是( ? ? ? ? ? ?),可以說明氯水中存在( ? ? ? ? ?)微粒;
3.可以用鋼瓶來保存液氯,為了防止鋼瓶的腐蝕,充入氯氣前必須( ),原因是( ? ? ? );
4.在氯水中加入無水[CuSO4]固體,產生的現(xiàn)象( ? ?)說明存在( ? ? ? )微粒。
5.在長途運輸魚苗時,為達到供給呼吸、殺菌和除去二氧化碳的目的,需加入下列那種物質( ?)
A.過氧化鈉 ? ?B.過氧化氫
C.過氧化鈣 ? ?D.氯氣
四、小結
探究問題的選擇應該根據學生所學的現(xiàn)有的知識,引導學生由已知向未知探索。在教學過程中,基于學生所學知識的局限性,難免會有冷場現(xiàn)象,這個時候不僅需要教師具有的基礎知識以及對知識點的深刻把握,更需要教師有很強的臨場應變能力,通過提出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向正確方向思考。
[參 考 文 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鄭學裕.化學教學中指導學生質疑的方法[J].化學教學,1995(11).
[3]朱永早.化學教學中提高學生質疑能力的方法淺議[J].新課程:教師,2011(7).
[4]夏小兵.中學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質疑能力的幾個途徑[J].新課程(中旬),2012(7).
(責任編輯:張華偉)